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十二五"城市发展的重点将转向郊区,建设新城.现就新城交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一、新城的功能定位"卫星城"的概念由恩温于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的.它是一个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卫星城的概念强化了与中心城市(又称母城)的依赖关系,强调中心城功能的疏解,因此,出现了工业卫星城、科技卫星城甚至"卧城"等类型,成为中心城市的一部分."新城"的概念从20世纪40年代中叶开始使用.在新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等配套设施,满足新城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职能健全的独立城市.新城更加强调独立性,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朱惠君(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秘书长、高工):学会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专家恳谈会,就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关心的城市与交通热点、难点问题请专家建言献策,然后由学会整理成科技建言供市有关领导参考,效果很好,受到众多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今天,市科协领导也来听取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据我所知,专家们根据预通知中提出的议题都作了精心的准备,把自己对上海新城交通发展战略的见解及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上海城市与交通的建设事业,非常感谢大家.现在,请专家们对新城交通发展战略策略提出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9个新城.10年的发展,闵行、宝山两个新城已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成为中心城拓展区;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川沙和惠南新城形成了浦东两大功能区;2009 ~ 2011年,嘉定、南桥、松江等新城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至2020年,嘉定新城规划人口规模突破100万,其中主城区由原规划52.5万人调整到65万人,建设用地由68平方公里调整为77.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相应提高了8.5%;松江新城规划范围向南拓展至S32,西至绕城高速公路,规划范围近16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南桥新城北部至大叶公路,东至浦星公路,规范范围61平方公里,人口75万;青浦新城西至朱家角,总面积8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70万.郊区新城的规划范围及人口规模已达到特大城市的规模,其综合交通体系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实现中心城功能优化和有机疏散、沿区域性交通轴线培育城镇节点、促进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目标。在历次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郊区经历了"卫星城"——"新城"的建设历程。一、新城规划的背景近十年来,郊区新城规划受到广泛重视: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11个郊区新城;"十五"期间,开展了"一城九镇"试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重心逐渐向郊区转移,进入"十二五"后的上海交通建设重心亦将"自内而外"逐步转移到郊区新城.上海将在城乡加快融合的新形势下,注重均衡发展、完善交通系统,构建与世界级城市群龙头城市相匹配的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历程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开展了第一轮交通调查,包括1979年开始的货车全样本调查和1981年开展的市区居民出行3%的抽样调查;1986年开展了第二轮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1985年,上海市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发展两翼(宝山、闵行)的城市发展方向。当时,上海城市交通自身面临严峻的挑战,急需  相似文献   

7.
读书     
王海英 《城市交通》2009,7(1):96-96
文明的街道——交通稳静化指南;城市路网结构体系规划;新城模式——国际大都市发展实证案例(第2版);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多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上海城市空间与交通空间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得到了同步扩大。但城市空间尚未实现预期目标,交通问题也未得到根本解决,两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正向郊区转移,正如2014年6月举行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建言的那样,"上海未来的潜力地区是在郊区新城、新市镇"。与此同时,在新城汽车保有量高于中心城的快速增长、个体交通需求迅速膨胀、对外联系日益频繁等背景下,向心交通(出入中心城)、内部交通压力逐年递增,部分路段及区域甚至已呈现常发性拥堵。市郊新城在尚未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本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情况为例,分析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分析阐述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分析表明轨道交通可以促使中心城土地功能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引导新城的合理发展,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控制,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项玮  白淼  洪锋 《交通与运输》2015,31(3):35-37
<正>杭州湾新城是宁波市北部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区位条件奠定了杭州湾新城发展的基础,而综合交通体系的谋划是加强新城区位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提高新城吸引力的重要工具。一、当前杭州湾新城综合交通体系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1.综合交通建设与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不一致2001年慈溪经济开发区迁入杭州湾新区,2009年成立新区管委会,新区的功能从慈溪的一个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于2012年组建成立,主要开展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决策咨询、信息技术支撑以及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和上海交通信息中心是院属重要研究部门。  相似文献   

13.
新城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上海新城的规划定位总体上经历了从中小规模卫星城向未来百万人口节点城市迈进的演变过程,综合交通能级也随之跃变.新城的发展历程与中心城有明显差异,不能直接照搬中心城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首先,从空间区位、土地开发强度、出行者经济属性、小...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公交先行,巴士三汽近日迎来了55岁的生日。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巴士三汽的成长发展历程,见证了上海城市交通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快速发展中的郊区新城交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城是引导城市外部空间合理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新城与中心城之间交通设施的合理规划,是新城能否起到有效分担中心城市人口和就业压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上海南桥新城作为分析案例,对郊区新城在快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采用何种交通模式和交通对策作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广州迎来了历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本级共完成城建投资945亿元,其中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553亿元。一个立体全方位的大都市综合交通体系已初步建立,进一步强化了广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上海继续朝着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特别是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后,对上海城市交通发展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发展,建立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的需要,将是交通规划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于9月22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2011年第三次专家恳谈会(一季度一次)。会议主题是"上海新城交通发展战略与策略",主要议题有五个:一是新城与以往提出的"卫星城"有何不同?如何确定新城的功能定位;二是新城土地使用规划与交通合理组织,如何通盘考虑、综合平衡,发挥良性的交互作用?三是新城与中心城交通发展模式与战略;四是新城内部交通模式与战略;五是新城交通发展策略。与会专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现将他们的建言整理发表如下,希望广大读者围绕上述议题,来稿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2011,(4):102-105
南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本项目是江苏省内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同步编制的规划。在"两规"协调方面,对交通走廊与城市发展轴线、交通分区与城市功能分区、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的耦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专题研究,并反馈给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了城市交通规划与总体规划编制的有效互动。在综合交通系统构建方面,从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面展开:市域层面,以江海高效联  相似文献   

20.
顾煜 《交通与运输》2009,25(2):8-10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部分大城市正在向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转变。交通体系建设有效支撑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和优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特点、规划理念和方法正在经历巨大变化。本文以上海为例,归纳一些特点和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