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上海和宁波两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港口群水路集疏运比例的影响因素,建立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因果关系图,通过系统模拟进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集疏运结构的优化和近洋航线中转港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将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港水路集疏运比例超过30%,长江三角洲地区应以上海港为集装箱枢纽港,优先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太仓港将具备长江三角洲近洋航线中转港的能力,太仓港可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洋航线主要中转港。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上海港港口集疏运现状,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上海港口未来年集装箱货运量进行预测;其次,结合上海港历年的进出口集装箱比例及上海港总体规划,预测未来年进出口集装箱量比例及未来年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的集装箱分担比;再次,针对未来年产生的集装箱货运需求,着重分析未来年集装箱货运对上海疏港道路(主要为北部过江隧道、东海大桥)的交通影响;最后,借鉴日本成田机场原木物流园区的货运组织方式,提出在沪宁和沪杭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货运集散点,作为集装箱拆拼箱作业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是我国港口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4 800万TEU,一举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 作为中国第一大港--上海港2003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1 200万TEU,名列世界第三,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将使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大幅增长.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对集装箱集疏运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上海港集疏运系统现状恐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4.
上海港集装箱港区总体是以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区为主,黄浦江两岸港区为补充的集装箱港区布局。至2012底,上海港共建有集装箱公用泊位50个,年通过能力2002万标准箱,主要分布在洋山和外高桥。近年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迅速.201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2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继续位列世界第一。“十一五”以来,公路集装箱集疏运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将交通配流理论运用到港口群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中,以广义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与衔接,构建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交通配流模型,利用增量分配法和Dijkstra算法仿真求解,并以山东省港口群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当分配70%以下的集疏运总量到现有交通网络中时,运输成本上升缓慢;从分配80%的总量开始,区域运输成本急剧增加;至100%时,现有交通网已超负荷运行.通过增加建设中德龙烟铁路的集装箱运量或新建"中部铁路"能有效降低港口群集装箱物流总成本,分别达到2.24%和4.18%;若两条铁路同时运营,物流总成本可显著降低11.69%.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集装箱港口普遍存在的港城交通矛盾,对国内外集装箱港口集疏运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提出由枢纽点、专用通道及港区组成的集装箱港口集疏运模式,即"点-线"疏解模式。以天津港为例,提出2020年港口"点-线"疏解模式的布局方案,并从交通、经济及社会效益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点-线"疏解模式能有效解决港城之间的交通矛盾,且能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启动,标志着上海向国际航运中心目标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02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61.3万TEU.年增长率高达35%,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并超越台湾高雄港成为了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随着腹地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及周围制造业的进一步集聚。上海集装箱吞吐量必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繁重的集疏运任务与尚不完善的综合运输系统之间的矛盾也将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8.
以钦州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趋势,利用经济生成率法和弹性系数法预测该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估算进、出港口的车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钦州港集疏运设施规划建设的对策.基于横、纵向比较,提出的港口吞吐量和集疏运需求预测方法以及港口集疏运设施规划方法可供国内港口新一轮规划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港口布局特征,在基于广义费用最小化的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建立了包括公路、水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路段和转运枢纽广义费用函数,标定了主要参数,并借助货运分析软件STAN开展综合网络平衡分配,得到了主要枢纽港的吞吐量规模及分布的结果.结果表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呈现多核化发展态势,主枢纽港上海港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在水路分担比例不断提高的同时,公路集疏运系统仍需扩大运输组织范围.  相似文献   

10.
对港口集疏运实质进行分析,总结出港口集疏运体系的重要性是为旅客和货物完成全程运输提供重要基础设施和衔接场所,提供便捷的环境。根据港口集疏运与城市交通的相互依赖乖矛盾的关系,得出港口集疏运系统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协调作用。详细介绍了大窑湾地区和大连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集疏运体系不够贯通的问题,总结出完善和发展港口集疏运体系应该加强港口地区公路集疏运建设和铁路集疏运建设。必须加强港口与腹地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广州低碳智网型航运中心的发展,建设更加高效环保的集疏运体系,对服务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发展及完善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剖析了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现状;接着,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国际航运中心对比,分析了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国内外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建设的相应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在对广州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体系配流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广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州虽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集疏运条件,但存在珠三角水网优势发挥不够充 分等问题,因此广州需要对标国内外著名航运中心,充分吸取外地经验,致力于打造“升级版”港口集疏运体系,如实施珠江流域战略等。  相似文献   

12.
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与港口发展息息相关,本文结合福州港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采用移动平均法对吞吐量进行预测,以验证其集疏运系统的配套能力是否满足需求,最后以此为依据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国务院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今后五年是港航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优化和提升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地位,巩固和发挥港航主业对区域经济和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努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以及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内河航运作为一种传统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本地集装箱箱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本地外贸出口加工区的分布及外贸出口发展趋势的研究,总结外贸集装箱的发展特点.分析集装箱运输对现状公路运输的影响,总结上海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及辅助政策.  相似文献   

15.
《广东交通》2010,(2):38-38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港口除香港港之外,还有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宁波-舟山港和青岛港等5个大陆港口跻身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此外,天津港排名上升三位,向十甲逼进,名列第十一名。也就是说,在全球十大集装箱港中,我国占了六个,其中我省的深圳港名列第四、广州港名列第六。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效率,以青岛港集装箱港区为基地,深入调研分析港口集疏运现状,通过实践调研、归纳筛选、信息集成、系统开发、推广测试等步骤,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互补智能协调的"青岛港集装箱集疏运智能运营平台",实现箱信息在集卡、码头、场站等多终端用户之间的共享服务,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安全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等显著特点,使用前景广阔,可推广应用到外点集卡以及散杂货运输物流体系,对于构建现代港口智慧运输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柏辰 《交通与运输》2008,24(5):31-31
近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外高桥港区1~5期相继建成投入运营,洋山深水港也已部分建成开港投入使用,上海港的整体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屡创新高。2007年全年,上海港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15万标准集装箱,仅次于新加坡,位列世界第二。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在不断刷新自身纪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集装箱港区用地和交通构成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集装箱港区的交通规划过程,包括现状凋查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以及港区重要功能区之间的交通组织设计等内容.将港区内的交通分为集疏运交通和非集疏运交通2大类分别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集疏运交通特别是其交通需求预测.该方法在深圳西部港区疏港道路工程规划和组织设计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是上海港发展进程中较为艰难和复杂的一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比2007年大幅度滑坡,集装箱吞吐量10年来首度出现低于两位数的增长,并从大幅高于GDP增长率的状态转变为低于GDP增长率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相对有限的空间内构建同时满足枢纽和周边地区开发的集疏运系统,是城市管理者、规划者的关注热点。结合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功能拓展,立足于枢纽地区的交通需求特征,分析其客流具有城市群及都市区、连绵发展区、周边开发区范围三个层面的圈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快速到发层、连绵通达层、内部衔接层三层次对外集疏运体系的规划技术路线、需求预测方法、配置原则与要求。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对外集疏运体系的优化为例进行方法应用,道路快速集疏运系统的效果分析验证了配置方法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