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周翔 《世界海运》2010,33(3):26-29
发展航运服务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就要打造健全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在形成航运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发展融合衍生的新型、高端航运服务业。  相似文献   

2.
<正>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钦州注定要在国家新的战略构想中续写辉煌一、发展概况已经开始建设的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其战略定位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航运中心体系主要包括港航业、航运物流业及航运服务业,其中港航业的建设是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它包括与港口和航运有关的泊位、航线、吞吐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影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国际航运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 航运中心建设与航运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航运产业发展为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而航运中心建设又会加速航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支撑我国水运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构建更为客观、精准的航运服务产业选择方法,以促进各航运中心城市形成符合本地特点、各具特色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在对航运服务产业类别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市场需求-发展条件"矩阵模型的航运服务产业选择方法,并在推进天津航运服务业发展研究中进行应用,提出新时期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应重点发展的17类航运服务产业,并根据各类重点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特点,提出各类产业的具体发展思路和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燕 《中国船检》2008,(3):34-34
瑞典政府拟推出一套新的吨位税制及其他相关措施用以扶持国内航运业,但遭到了很多瑞典船东的反对,他们特意将新造船悬挂外国船旗以示抗议。尽管新措施的细节尚未公布.但该部门的官员透露此报告将涉及对瑞典航运业、新人招募和环境保护的支持,前提是新的航运税收系统不应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王婕丽 《水运管理》2010,32(2):27-28,34
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分析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社会条件和政策基础入手,结合现状分析香港航运业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提出将上海建设成为集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于一体的新一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发展核心竞争力;政府与航运企业紧密合作;提升船舶注册和航运安全管理水平;重点发展航运高端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7.
《水运管理》2014,(7):21-21
<正>2014年7月3日,由上海海事大学主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承办的"2014 SISI国际港航发展论坛――自由贸易区与港航业的互动发展"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首先由上海海事大学肖宝家副校长致开幕词,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作《推进中国港航业和自贸试验区互动发展》的主旨演讲。开幕式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介绍了中国航运景气指数研究的最新进展:继中国航运景气指数发布后,为了更好地反映航运细分市场走势、服务特定类型的航运企业,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再推干  相似文献   

8.
宁波航运集群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桐  高晓红 《中国水运》2011,(10):10-11
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航运集群发展策略,以期推动宁波航运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按照专业分工原则,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特定的地域内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其构成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由船舶运输业和港口服务业组成的核心层;由船代货代、航运经济、航  相似文献   

9.
《航海》2017,(6)
正"我们要建设更加开放的国际航运中心,并将其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建设融合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努力走出一条航运与金融、科技等融合发展的新路;我们要建设服务功能提升的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提升航运服务、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水平。"2017年9月11日,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会见丹麦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时作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10.
旭莲 《航海》2014,(1):10-11
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和法国达飞集团组成全球集装箱班轮业最大的联盟--P3联盟。近日,其成员公司透露,尚在筹组中的船舶运营中心将设在伦敦,并由马士基航运高管执掌。这一计划很快让伦敦航运业兴奋起来,沉寂多年的伦敦航运中心被唤醒,期待在全球航运市场走出低迷中雄风再起。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正不断向航运中心建设的高级阶段发展,向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方向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航运功能要素的聚集和综合发展。航运业的三大要素船舶、船员和航运公司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要素,其中注册船舶的聚集是促进航运金融业、航运保险业和航运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注册船舶的集聚与船舶注册登记制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谢少华 《世界海运》2011,34(4):13-17
通过与伦敦、新加坡等航运中心的对比,分析香港在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不足,并对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发展路径以及改进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日前在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开工。中心将围绕航运交易的核心功能,形成以航运办公为主、兼有综合商业配合的多功能商务社区,建成后将吸引更多跨国航运企业总部进驻,促进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各类航运经济要素汇聚融合,并与洋山深水港区等形成互动发展,全方位打造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航运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4.
《航海科技动态》2011,(5):44-44
伴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加速,国内首家专业航运险公司即将落户宁波。作为共同发起人,宁波港与上海港将注资5亿元并引进国内大型保险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这家即将成立的航运保险机构以港航业为重点业务领域.将研发和推广航运保险新产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功能性的综合概念,是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是建设广东国际航运中心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般认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至少应具备十大核心要素,即:贸易货物、港口集疏运、航运能力与管理、航运文化、信息服务、造修船业、金融服务、航运人才、保险与再保险、政策与法律环境。在这十大要素中,贸易货物量、港口集疏运、造修船业、航运能力与管理等属于"硬件",而海事金融服务、保险与再保险服  相似文献   

16.
<正>一、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形成机理与内涵1.国际航运中心与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概念源于人们对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从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义来看,各种与国际航运相关的要素涵盖了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研究新加坡航运税收制度,总结其实施良好的海事业奖励计划(国际船运企业优惠、海事租赁业优惠、航运相关服务业优惠)、航运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及其他税收优惠措施。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独特地位、情况,提出航运税制改革建议:借鉴新加坡海事业奖励计划,建立全面的保护航运企业、航运相关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予航运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简化航运业税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效借鉴新加坡航运税收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上海航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珠江的机遇     
谢仲健 《珠江水运》2011,(24):20-21
珠江是贯穿我国西南、华南地区的水上交通运输大动脉,在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一纵二横二网”)中占“一横一网”,珠江航运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加速了产业转移,形成了沿江产业带,促进了东西部经济的紧密融合。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有关部门、省区的重视支持下,近年来,珠江航运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建成了高等级的西江航运干线和珠三角航道网,建设了一批配套设施比较完备的港口码头,港航设施和航运能力日益增强,船舶运力也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外航运业税收制度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运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我国外贸货物90%以上由海运完成。当今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国家航运综合实力已与国家利益、经济运行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健全航运税收体制是提升我国航运业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航运业税制,保证国家对海运船队的控制能力,给国际航运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促进国家航运综合实力发展,保证经济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联动发展的基础、需求和机遇,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通过知识、资本、人才和信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建设和航运产业布局,实现贸易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最终实现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中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发展体系。从顶层设计、软硬实力输出及融合与配套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