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埋大跨隧道坍方冒顶处理方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隧道属于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围岩既是开挖对象,又是支护对象,隧道开挖后,原有的受力平衡被破坏,围岩在自重作用下,应力重新分布,构成新的受力平衡体系.因此准确掌握地质情况,充分了解围岩的性质,紧密结合隧道跨度及埋深等情况,以采取合理有效的开挖方式和支护措施,不仅能有效预防隧道坍方的发生,还能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工期和节省工程投入.结合广州东二环高速公路龙头山隧道右线进口段坍方冒顶事故,剖析浅埋大跨隧道坍方冒顶事故原因,为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特别是软弱围岩施工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洞口段浅埋软弱围岩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甚至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陷灾害。龙洛隧道北洞口浅埋段即因洞内坍塌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灾害。为控制坍方和地表塌的发展,提高隧道周边围岩的自承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施工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固方法进行洞内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加固处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襄渝线增建二线老河口东至安康段几个隧道坍方的案例分析,提出处理方案。本文提出了在围岩较差的软质岩大跨隧道中防止坍方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的坍方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隧道地质的实际情况,对某隧道坍方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该特殊地质地段隧道坍方的发生、发展及破坏过程,探讨了隧道坍方的内在原因,说明了倒V形泥质夹层是隧道坍方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沈晓海  赵军辉  张汉斐 《公路》2004,(1):153-155
高速公路隧道穿越多方向断裂带和围岩极度破碎易坍方路段,采用超前注浆及拱顶、边墙、底部注浆工艺,解决了隧道洞身开挖、二次衬砌加固的难题,确保了隧道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才业 《路基工程》2013,(5):185-190
以贵广高铁上寨隧道岩溶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结构加强措施为例,对采用大管棚支护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等软弱破碎围岩施工方法和旋喷桩对岩溶发育地段隧道底部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由于岩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根据围岩地质条件进行动态设计,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及隧道结构安全风险;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是穿越坍方地段、堆积物充填大型溶洞段的有效手段;且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溶洞采用旋喷柱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厦蓉高速公路高尧隧道施工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浅埋段软弱围岩、岩体破碎带、软弱夹层、地下水等,致使隧道施工难度及风险性大大增加,隧道施工中多次出现变形坍方。针对隧道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在施工期应用适合的地质预报方法,较好地预测了该隧道的围岩地质情况,保障了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的小河隧道双线大跨Ⅱ类围岩地段施工工序工艺及防止坍方之成功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9.
软弱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后由于地应力重新分布,使隧道周边产生较大的松动圈,若施工方法和工程支护措施不当,易发生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甚至坍方等安全事故。根据隧道实际地质条件,在对掌子面采取有效预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实现大断面甚至全断面非爆破开挖,使用先进专业设备,能够有效克服目前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隧道施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勇 《隧道建设》2004,24(3):47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隧道,选择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以宝兰铁路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处理,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软弱围岩大跨隧道施工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勇 《隧道建设》2004,24(3):47-50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隧道,选择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以宝兰铁路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处理,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瓦斯隧道发生坍方是诱发瓦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对紫坪铺隧道的地质背景分析,对其发生坍方的原因进行探讨,采用综合探测方案查明坍方区内的地质和瓦斯积聚情况,并从瓦斯处理、结构支护和瓦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坍方段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海军 《交通科技》2012,(4):78-79,82
国道112线铁营隧道内部围岩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掘进中左拱顶处发生坍塌,在对全断面喷射C20混凝土并用工字钢Ⅰ16临时加固后,由右边墙打设小导洞,探明初期支护开裂情况并采用水泥、水玻璃混合浆液加固。通过监测,坍方体及围岩稳固,无安全隐患,表明小导洞注浆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五指山特长公路隧道发生的特大突涌水坍方的灾害发生过程分析,认为成功排泄坍方体前方的积水是处理坍方的关键所在,并运用TSP203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查明了坍方体的大致范围。本文主要介绍采用迂回导洞技术进入主洞坍方体前方实现泄水和坍方处理的施工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迂回导洞泄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排泄主体隧道的涌水为坍方的治理创造条件,而且也为隧道的继续开挖提供了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15.
阐述上村隧道发生坍塌的经过,分析造成该隧道坍方冒顶的主要原因,介绍塌方处理的技术方案与施工工艺,提出防止坍方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五指山隧道特大突涌水及同时发生的坍方情况,阐述目前该坍方及涌水处理存在的困难,就现有坍方处理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经验和在现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提出对后期坍方处理方案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汉舟 《公路》2004,(7):42-46
在分析土家湾隧道软黄土介质坍方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隧道软黄土介质坍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围岩支护的技术参数取值及其施工工艺。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周边相对位移小于0.2%,整体已处于稳定状态,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苏石 《路基工程》2012,(2):95-98
依托“兰渝客专”胡麻岭隧道工程,研究不同岩层产状(倾角)围岩稳定性,以及支护结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节理面极大降低隧道围岩稳定性,节理面物理力学性质是隧道围岩失稳的控制性因素;竖向节理隧道失稳以冒顶、坍方为主;当岩层为水平时,其支护结构受力分布合理;倾斜产状节理岩体支护结构受力呈现明显偏压现象;隧道边墙相对稳定,围岩锚杆加固有效长度3 m,拱顶要提高设计参数,有效促进“拱效应”形成,确保隧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南风坳隧道坍方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特殊地质容易产生坍方,往往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和经济损失。以南风坳隧道为例,分析其坍方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类似的坍方发生。  相似文献   

20.
白石岭隧道坍方冒顶的处理与经验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点介绍深圳市白石岭大断面公路隧道,在全-强风化的花岗岩及第四系坡、残积土施工中遇到花岗岩微风化球体的不良地质条件。由于大气降水、围岩渗水致使围岩缺乏自稳性,造成隧道连续大规模坍方冒顶,并列举典型事例,介绍事故处理措施、过程和效果,对施工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