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对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应力分布特征的认识.对于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提出了沿桩身进行水泥变掺量的施工工艺。通过在某软土地基进行试桩和对桩身质量的检测,研究了通过变掺量施工来改善水泥土搅拌桩质量。结果表明采用变掺量施工工艺可提高水泥土搅拌桩的上部桩身强度,对于较长的水泥土搅拌桩,可改善搅拌桩的整体成桩质量,而且该施工工艺符合上部荷载作用下桩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2.
经常更换冷却水会加快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垢。发动机冷却水使用自来水是硬水.硬水里含有很多的矿物质,如碳酸镁、碳酸钙等。这种硬水在发动机工作时被加热.水中的矿物质会沉淀结垢在冷却系水套内。如经常更换冷却水(硬水),冷却系就会增加新的结垢,更换越频繁,结垢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再生骨料表面附着旧砂浆且存在缺陷限制了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但经过合理改性其性能可以达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要求。 本文研究了一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改性再生细骨料的方法及其效果。 研究了微生物诱导沉淀的最优条件并依此改性再生细骨料, 并研究了改性方法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 微生物在 pH = 9.5、 细菌浓度为 108个/ ml、 钙源浓度为 0.55mol / L、 不振动的条件下培养, 可诱导产生大量碳酸钙沉淀。 利用得到的微生物对骨料进行静置改性 7 天, 可显著降低骨料的表观密度和饱和面干吸水率。 结果表明, 利用依照优选得到的条件培养微生物对再生细骨料进行改性, 可提高再生细骨料性能。  相似文献   

4.
运用同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中碳含V微合金化钢在奥氏体化后不同等湿温度下和不同冷却速度下沉淀相的析出规律规律。即等温温度和冷却速度对沉淀相的尺寸、形状、分布和位向关系的影响规律,测定了沉淀相的点阵常数,进行了物相鉴定。分析表明:沉淀相主要呈 弥散分布,少量盘状以及极少的短纤维状,少量呈点列状分布。沉淀相为V4C3,相结构为NaCl型结构,与基体呈Baker-Nutting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泥搅拌桩是用专用机械将局部范围(只设计处理深度和桩径范围)内的软土桩体用水泥作为加固材料进行改良、加固形成的桩体。其作用是水泥桩与其桩间软土形成复合地基.利用水泥桩的置换作用、应力集中效应,减少地基总沉降.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处理.确保在软土地基上修筑的路基稳定、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承载力。水泥搅拌桩使用的固化剂是水泥,施工时将水泥与一定数量的水用灰浆拌制机拌和均匀.用专用的机械以一定的压力将水泥浆注入桩孔范围内的软土层中,边注入边搅拌,使之形成水泥搅拌桩,  相似文献   

6.
振动搅拌通过在传统搅拌方式基础上叠加振动,极大地加速了水泥的水化作用,促进水泥在混合料内部均匀分散,更好地裹覆粗骨料。为阐明这一机理,探讨了振动搅拌后水泥稳定碎石的分散均匀性及微观组成。结果表明,在振动搅拌的作用下,水泥的结团现象得到了缓解,水化过程中的均匀性提升,界面的结合强度显著提高,孔隙直径减小,裂纹减少。此外,对比两种搅拌方式下获取的水稳碎石的干缩性能可知,由于混凝土的微观组成和压实后的界面成分发生了变化,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具有更高的混凝土结合强度和抗裂性能,可减少裂缝的发生和破坏,增强混凝土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是加固软土地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水泥搅拌桩在复合地基中能够起到集中应力、降低沉降的作用.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桩身强度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强,随着龄期的增长呈幂指数的方式增大,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小;实体工程研究表明,水泥搅拌桩桩身强度随加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强度为软土的近10倍,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橡胶沥青生产工艺关键技术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高速剪切搅拌和低速叶片式搅拌等搅拌方式以及橡胶粉规格和掺量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建立175,200和225℃条件下橡胶沥青粘度和延度随搅拌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以粘度为核心控制指标的橡胶沥青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室内测试结果,提出了橡胶沥青技术要求.通过橡胶沥青试生产,验证了橡胶沥青生产工艺的技术参数.对生产的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进行了测试,其各项指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路基填筑引起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在路基填筑作用下变形特性研究不足的问题,依托我国海积软土地区某水泥搅拌桩加固铁路路基填筑施工案例,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进行监测,分析路基填筑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并为路基填筑速率控制和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设计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填筑作用下地基加固区压缩量占总沉降的56.1%,沉降速率最大为2.4 mm/d;素填土和淤泥层侧向变形显著,侧向变形速率最大为4.6 mm/d;路基坡脚7 m内、深度5 m以上地层受路基填筑施工扰动较大;坡脚侧向变形速率较地基沉降速率更接近于控制指标,填筑速率的控制应以控制坡脚侧向变形速率为主;本施工案例中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可满足各铁路类别的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类似工程中水泥搅拌桩设计应以控制路基填筑施工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北黄土塬地区集雨窖水所具有的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征,采用PAFC及其复配PDMDAAC进行强化混凝实验,实验考察了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PAFC的最佳投量为60mg/L,混合搅拌强度200r/min,搅拌0.5min,絮凝搅拌强度50r/min,絮凝10min,静沉15min的条件下,浊度、ρ(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4.8%、58.7%和33.1%;混凝剂PAFC与助凝剂PDMDAAC的复配可强化混凝的效果,当PDMDAAC的最佳投量为0.2mg/L时,ρ(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提高6.7%和7.2%.  相似文献   

11.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地基加固、软土处治方法.结合广珠西线三期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工程实践,介绍了水泥搅拌桩"四搅四喷"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控制措施,结合试验检测结果,说明水泥搅拌桩加固该地区软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搅拌温度、不同掺量橡胶微粉(SBR)改性沥青的性能。试验表明,橡胶微粉掺量及搅拌温度对改性沥青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软化点、针入度及延度试验得出了最佳掺量和最佳搅拌温度。荧光显微试验、高温储存稳定性及流变性试验结果表明橡胶微粉改性沥青相比基质沥青具有更好的高、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混凝土搅拌棒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力学模型-受集中质量作用下的自由-自由梁,导出其运动微分方程,并利用微分方程的解、边界条件及集中质量处的连续条件得到了矩阵形式的频率方程。最后探讨了振子在搅拌棒上不同位置发生共振时,振子的偏心距、搅拌棒的尺寸和激振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工程沿线大多地段为饱和黄土地基,设计采取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该线部分地段饱和黄土地基中含有呈透镜状分布的砂土.对水泥搅拌砂土在不同的水泥和粉煤灰(以下简称"二灰")掺合比、养护龄期、搅拌均匀程度下进行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搅拌砂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水泥搅拌砂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二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二灰掺入量从7%增加到20%水泥搅拌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了160.1%;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7~28d增长较快,28d以后仍有较大程度的增长,龄期90d抗压强度与28d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用28d强度预测90d强度,缩短试验周期;随着搅拌均匀程度的提高,水泥搅拌砂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增大,搅拌非常均匀的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比搅拌极不均匀的试件增长了238%~263%.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两种混凝剂对模拟城市雨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及原水pH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搅拌强度200r/min快速搅拌1min,150r/min中速搅拌5min,50r/min慢速搅拌15min的条件下,PAC和PAF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mg·L-1、60mg·L-1,两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别.考虑成本核算,选用PAC作为混凝药剂.在原水pH值为6.5~7.5的范围内PAC的混凝性能较好.在其投加量为40mg·L-1,原水pH为7.0的条件下,除浊率可达98%,除氨氮率为18%,CODcr的去除率达到47%.  相似文献   

16.
水泥搅拌桩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广珠西线三期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工程实践,通过现场单桩静载试验,分析水泥搅拌桩承载力的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NP3000型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雾化器结构、性能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了喷嘴积碳、雾化不良、供油压力低等故障成因。并提出了燃烧器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及如何保证供油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模板,在20~80℃的温度条件和600 r/min的搅拌作用下,与硫酸盐溶液反应,制备硫酸钙晶须.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硫酸盐溶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40~60℃的温度条件,2~4 h的反应时间,0.17~0.35 mol/L的硫酸锌浓度是最佳制备条件.同时由SEM、TG、XRD和IR分析的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形貌规整、均一的半水硫酸钙晶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分别从原材料质量控制、配比设计、拌和生产以及施工作业管理等几方面,详细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对于施工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