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机车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的单轮对蠕滑力试验,介绍其试验系统,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和计算,例如试验系统所特有的轮轮接触蠕滑率计算、轮对运动方程推导、试验过程的动态仿真计算。最后通过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对轮轨蠕滑力计算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任利惠  谢纲 《铁道学报》2012,34(5):32-40
轮轨非稳态滚动接触是指接触斑内的质点在滚动接触过程中,接触斑的外形和其他参数产生快速变化的过程,这时运动波长L与接触斑纵轴半径a处于同一数量级。本文使用Kalker三维滚动接触理论计算轮轨蠕滑率、法向力、钢轨轨面接触几何简谐激励时的非稳态蠕滑力,并与由稳态滚动接触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在小蠕滑状态下,非稳态滚动接触的蠕滑力随L/a(简称波长比)的增长而产生明显的幅值衰减和相位滞后。在蠕滑率和钢轨轨面接触几何简谐激励时,非稳态蠕滑力的变化规律可用波长比L/a的传递函数描述,而法向力情况却不能。对于短波波磨等非稳态滚动接触行为,应使用非稳态滚动接触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探讨一种计算轮轨之间接触力(蠕滑力)的又快又较准确的实用工程方法。以三维滚动接触理论为基础,根据铁路工程实际,采用与De Pater的一阶理论相适应的闱线性蠕滑力的计算公式,以二维插值查表法确定连接触力(蠕滑力),该法对于赤北法向接触力和卡尔克切向接触力均可使用,以此法为基础用MATLAB语言编制的程序比Kalker的FASTSIM程序还要快5倍左右且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给出的实例结果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4.
独立旋转车轮轮轨蠕滑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常情况下轮轨之间的接触有两种可能:一点接触或两点接触,而独立旋转车轮应尽量避免两点接触,为此用一种有别于相关文献的独立车辆蠕滑率公式推导方法,导出了独立旋转车轮一点接触蠕滑率计算公式,定义了车轮滚动系数,指出该参数对独立旋转车轮以及蠕滑控制轮对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并分析了轮对运动(横向和摇头)和车轮滚动系数对滚动接触蠕滑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得知,车轮踏面外形对蠕滑率影响对运动(横向和摇头)和车轮滚动系数对滚动蠕滑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得知:车轮踏面外形对蠕滑率影响十分敏感,应谨慎选择独立旋转车轮的踏面;车轮滚动系数对纵向蠕滑率影响比较明显,对横向蠕滑率和自旋蠕滑率的影响很小,用已经建立的带独立旋转车轮的车辆模型,对目前分析使用较多的两类形式的独立旋转车轮蠕滑率公式通过阶跃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小,对动力性能的计算都能达到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5.
轮对/轨道滚动接触蠕滑率/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金学松 《铁道学报》1998,20(2):38-44
用数值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铁路货车单轮对运动的过程,获得了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变化情况,在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关系分析方面,利用了Kal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日本研发的一种新型测试装置即"蠕滑测试仪"的结构,以及利用蠕滑测试仪所取得的一些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在微缩试验台对轮轨蠕滑力进行的试验,重点介绍了试验设备、方法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蠕滑机理的重载货车车轮磨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包SIMPACK中建立重载货车动力学模型,基于轮轨蠕滑机理在MATLAB软件中编制车轮踏面磨耗仿真程序WWS.根据车轮磨耗仿真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对Zobory磨耗模型进行修正.研究车辆非理想状态对车轮磨耗的影响,分析轮轨型面和转向架结构对车辆非理想状态的适应性.通过钢轨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特征的研究,对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和磨耗耦合关系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独立旋转车轮轮轨接触蠕滑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独立旋转车轮轮轨接触蠕滑率的计算方法,定义了车轮滚动系数,对车轮横移、摇头、曲线半径及车轮滚动系数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蠕滑率对其横移比较敏感,同常规轮对相比,独立旋转车轮的踏面型状对其蠕滑率影响显著;车轮摇头对横向蠕滑率影响较大,但对纵向蠕滑率和自旋蠕滑率影响甚微;车轮滚动系数对纵向蠕滑率影响比较明显,对横向蠕滑率和自旋蠕滑率略有影响;曲线半径仅对独立旋转车轮的自旋蠕滑率有较大影响,对纵向蠕滑率和横向蠕滑率则影响甚微。最后,利用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模型,验证了文中给出的蠕滑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轮轨滚动接触的边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安  徐必强 《铁道学报》1998,20(A04):71-78
为研究轮轨接触的动态蠕滑理论,本文建立了一个滚动接触的模型。其滚动接触的运动学未作任何几何简化,故可以处理Kalker理论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发展了一种按真实几何条件求解弹塑性稳态滚动接触问题的边界元方法。数据算例分析了蠕滑率、材料不对称、几何不对称等因素对粘着系数和切向面力的影响。最重要的意义是在滚动接触研究中第一次能够得到切向面力对法向压力的作用。这一工作可用于分析列车在曲线通过、超高和爬坡状  相似文献   

11.
低噪声车轮结构特点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峰 《铁道车辆》2000,38(8):18-21
轮轨滚动噪声是铁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TWINS模型揭示了轮轨滚动噪声的机理,为解决铁路噪声污染提供了理论指南。安装低噪声车轮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降低铁路噪声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根据低噪声车轮的结构特征,将低噪声车轮分为3类,并对这3种车轮结构特征、降噪原理、降噪效果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非赫兹接触下轮轨接触蠕滑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弹性半空间非赫兹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接触问题,得到比较真实的法向压力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修正的FastSim算法计算了轮轨在单点接触、轮缘接触和单接触斑内两点接触情况下的蠕滑力。与CON-TACT的对比表明,修正的FastSim算法在计算轮缘接触时具有比较精确的结果,在计算单接触斑内两点接触时的精度相对于Shen-Hedrick-Elkins理论和FastSim算法均有较大的提高。基于修正的FastSim算法编制了便于风-列车-桥梁耦合分析应用的蠕滑力插值数表MFTTLM。  相似文献   

13.
摆式列车倾摆机构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目前国外摆式列车倾摆机构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上对2种广泛运用的倾摆机构——四连杆和滚动导轨倾摆机构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滚动导轨式倾摆机构可以降低对作动器推力的要求,同时增加倾摆机构的回复刚度,采用较小的作动器即可满足车体倾摆要求。  相似文献   

14.
滚动接触问题的一种数值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华  孔祥安 《铁道学报》1995,17(1):29-33
本文将虚拟接触载荷法推广应用到线弹性稳态滚动接触分析,采用分布形式的虚拟接触载荷模拟滚动圆柱体与支承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将稳态滚动的影响纳入单元刚度矩阵,导出了相应有限元方程,对二维平面应变条件下稳态滚动问题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轮轨蠕滑最小化的钢轨打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轮轨蠕滑形成机理的研究,指出轮轨接触的滚动半径差是影响轮轨蠕滑的重要参数;利用车辆动力学软件NUCARS和选用不同钢轨廓形,仿真计算滚动半径差对轮轨关系的影响,据此提出应通过钢轨打磨,消除或减弱轮轨蠕滑,从而实现轮轨关系的改善,达到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目的.理论计算和现场钢轨打磨试验表明,在大秦重载铁路实施钢轨打磨后,滚动半径差减小,钢轨的廓面形状与车轮形成贴合型接触,降低了轮轨蠕滑力和横向力以及轮轨滚动阻力,改善了轮轴转向特性,使钢轨的平均侧磨减少了将近50%,钢轨的通过总重从9×108 t增加到15×108 t以上.  相似文献   

16.
轮轨滚动噪声激扰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轮轨高频非线性接触问题和预测轮轨滚动噪声,需研究轮轨表面粗糙度的时域模型。在基于线性化理论的轮轨表面粗糙度频域表示方法的基础上,为满足轮轨非线性接触的要求,采用时频转换的方法建立轮轨表面粗糙度时域输入模型,并以Sato轮轨表面粗糙度谱为例,运用所建立的轮轨噪声预测模型及开发的轮轨噪声预测分析软件对轮轨滚动噪声辐射进行了仿真计算,将得到的轮轨滚动噪声频谱特征及其时域特点与工程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车轮扁疤对高速列车轮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滚动接触简化理论,建立考虑轮对柔性的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车轮扁疤参数变化对高速列车轮轨力和蠕滑力等特性的影响,并结合轮重减载率和轮轨垂向力指标得到车轮扁疤长度的安全限值。结果表明:考虑轮对柔性能更好地反映轮轨接触状态;在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车轮扁疤过长会导致轮对发生跳轨现象,严重时导致车辆脱轨,应及时根据扁疤长度限值镟修轮对;结合轮重减载率和轮轨垂向力制定车轮扁疤长度安全限值为27 mm,该限值可以更有效地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高速机车车辆动力学模拟中的轮轨接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解决铁路实现高速化后严重加剧的车辆和线路状态恶化问题,必须从加强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的 研究着手。迄今所发展的传统滚动接触理论仅适用于低频车辆动力学,且仅限于小蠕滑的情况。为适应高频车 辆—轨道系统动力学和大蠕滑的驱动动力学研究的需要,必须研究发展新的轮轨滚动接触力学。本文在对传统 滚动接触理论的发展作简要评述后,主要介绍并讨论了近期为配合铁路实现高速化而发展起来的新轮轨滚动接 触理论:高频非稳态滚动接触,非Hertz接触,有限元法,宏观滑动区域的接触模型及钢轨疲劳损坏机理等方 面问题。这些问题对铁路实现高速化的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连续系统建模的轮对动力学和稳定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采用连续系统建模的轮对动力学和稳定性理论分析法,轨道简易模型,车轮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对滚动接触非弹性效应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柔性轨道下因谐波磨耗车轮激励而引发钢轨和轮对振动时的轮轨蠕滑问题,在分析柔性轨道下轮轨间滚动接触振动对轮轨蠕滑特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和CRH2型高速列车,采用ANSYS和UM软件建立柔性轨道下高速列车的动力学数值模型;选取6种典型谐波磨耗(阶数分别为1,6和11阶;对应波深分别为0.1和0.3mm)车轮,进行轮轨滚动接触振动特性、轮轨蠕滑力和蠕滑率的分析。结果表明:车轮谐波磨耗阶数和波深的增加均导致钢轨垂向加速度、轮对垂向加速度、轮轨垂向力及轮轨蠕滑力和蠕滑率的大幅增加,且与阶数的影响相比,波深对滚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更大;当车轮的谐波磨耗取11阶和0.3mm波深时,轮轨垂向力最大值、钢轨垂向加速度最大值、轮对垂向加速度最大值和平均值、纵向蠕滑率平均值、纵向蠕滑力绝对平均值、横向蠕滑力最大值、纵向蠕滑力最大值分别约为车轮无谐波磨耗时的7.27,49.6,20.35,15.18,7.8,9.064,6.7和8.57倍;考虑柔性轨道后,轮轨接触脱离时间明显增加,轮轨蠕滑率和蠕滑力也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