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长制"作为一种新型工作机制,在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从其应用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得到解决,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能够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将对"河长制"的含义、原则和由来加以探析,并阐述"河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效用及主要应用路径,以期能够充分展现"河长制"的价值功能,全面提高水环境治理水平,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河长制的应用对于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力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促使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协同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焕发出全新气象,在改善水生态环境、防灾挡灾、优化配置水资源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将探讨分析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河长制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有效路径,希望能够推进水利工程的长效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以达到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根本目标,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破解河道水环境“多龙治水”问题,切实落实治理责任,各地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探索,其中“河长制”就是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制度.杭州市也于20 13年开始全面推行“河长制”.文中对杭州市实施“河长制”以来的初步成效作了总结,对实施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年来河道水污染问题频发,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河长制。"河长制"由各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河流污染治理,目的是保证河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本文简述了万年县推行"河长制"的背景和目标,总结了万年县为助力"河长制"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同时对"河长制"工作实践进行思考:注重河长制实施中的监督机制和生态保护目标在河长制实施中的地位,努力建设"青山绿水万年行"园林城。  相似文献   

5.
加强河长制推广能够解决目前我国河流湖泊污染问题。随着河长制的不断应用,已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成效。但在河长制推行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应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例如加强宣传、完善相关管理模式、增加资金投入,使社会各界均能够了解河长制的重要作用,对其进行完善。本文着重分析了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在城乡人口急剧增长的背景下,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等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流域水环境的污染防治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从这一点出发分析了河长制的水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汝州市转变思想观念,以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生产条件为出发点,以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工作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推动了全市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全面发展。最后,从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重视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提出对今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下,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要想有效修复水环境,治理城市水生态,需要积极利用水生态修复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本文对水生态修复概念、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种类进行分析,并于该基础上详细探究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并为该领域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强化水利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详细了解水利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为了可以在水利水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要进一步推广河长制,还需要在工作方法、工作思想等方面做出调整,这样才能让水利水资源管理效果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鄱阳湖季节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突出,给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本文在分析总结鄱阳湖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问题导向,从全局和长远出发,通过改善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完善防洪体系、加强河湖监管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应对江湖关系变化影响,提高鄱阳湖水安全保障能力,永葆鄱阳湖"一湖清水",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无锡、苏州、上海及武汉四个城市为切片,通过实践调研对比分析其各自代表的苏沪鄂三地的河长制推行现状。横向通过对苏沪鄂三省市的河长制现状和特色进行比较,纵向通过对当地城乡河长制发展差异进行探索,初步得出苏沪鄂河长制落实以来的机制建立、所得成效以及尚存问题等结论,并希望通过苏沪鄂所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长制实施数年来所得经验为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河长制推广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环境资源质量不断下降,环境恶化程度严重使水资源丧失其正常的功能,不能维持它在社会中应有的经济发展价值。因此也就不能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而引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相关问题,影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影响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就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总结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太湖水资源环境恶化的有效对策,以保证水资源和太湖水环境的良好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力度,但水体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水环境修复已成为环境治理的焦点之一。城市水环境质量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城市黑臭水体识别仅依靠人体感官性指标即可,因此市民对其整治工作具有持续关注性。目前城市河流黑臭问题普遍存在,消灭劣Ⅴ类水体和城市河道黑臭将成为我国政府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上海市普陀区横塘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首先对按所承担的功能对河网水系进行梳理、分类,其次,确定河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对河道的年氨氮入河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初步提出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对策,并运用Mike 11水动力学软件模型构建普陀区一维河网模型,通过AD、ECOLAB模块,将一维水动力模型与水质模型进行耦合,用于模拟分析治理后横塘河水质改善预期。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陕西省富平县石川河全段,以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该系统的整体性及均衡性两方面综合考虑项目的修复工作,并提出具体的修复措施,其中涉及河道水生态修复、河道水环境修复以及河道水资源利用等内容,望其能为相应工程的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做好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整体改善水生态环境与恢复生态平衡,我国全面建立河长制,构建起协调有序的现代化河湖管理保护机制,解决了河湖保护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在河长制全面推行的时代背景下,在采砂管理方面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非法采砂现象时有出现,致使河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鉴于此,本文对河长制背景下的采砂管理问题开展探讨,针对性提出问题完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面对泉城济南水环境恶化,泉水时断时涌、甚至断流干涸的趋势,分析了济南泉水的来源路径,认为地下水的超量无序开采、河川径流及大气降水对泉域水系统的补给量减少是泉水停喷的根本原因.基于水环境恢复原理理论,认为必须建立崭新的用水模式,建立健康的社会水循环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正确出路;同时提出水健康循环方略有:节制用水、污水深度处理和有效利用、污水厂污泥回归农田、恢复城市雨水循环途径、面源污染控制以及水资源统筹管理等.其中,修复城市雨水循环、污水深度处理和有效回用、节制用水是济南市水环境恢复、实施"保泉"工程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扬州农村水利中饮水安全存在隐患、农田基础设施不足、农村水环境问题突出等现状问题,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加强农村水利基础:(一)加强水源地水质保障,推进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二)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布局,提高粮食生产水利保障能力;(三)促进农村河湖生态修复和治理,实施农村河道堰塘整治,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了河长制在我国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了河长制的突出特点,结合绿春县河长制实践总结了河长制在基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对完善河长制的实施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河道呈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工程及治理技术的经验,对控源截污、水质净化、水动力改善及生态修复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进展加以总结,并提出黑臭河道治理需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在治理思路上,实现由"重技术投入、重末端治理"向"技术与机制建设并重、末端治理与源头治理共举"的转变,以期为我国城市河道污染深化治理及水环境质量提升和功能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们受认识水平限制,对城市发展给区域水系造成负面影响的范围、程度估计不足,城市发展建设的同时轻视水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使得区域水系在防洪排涝安全、水资源保障、水质保持等方面逐渐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并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下沙作为是浙江省新兴城市区,地处平原河网地区,其针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三大目标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之理念对我国其他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新时期治水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