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骑了9年的踏板车,我彻底厌倦了。从2001年底起,我就开始寻找我心中的摩托车,通过参照《摩托车》的介绍和在车行对比,我看中了金城铃木GX125,当时标价一万多,由于当时没舍得我的光阳踏板车,经过3年的观望,买新车的想法又在我脑海中燃烧起来。2003年11月,我下定了买车的决心,可到本市专卖店一看,却发现没有现货,  相似文献   

2.
李晨雪 《摩托车》2009,(5):98-99
前几天跟“细水长流”聊了很久,他说他不知道我是聋人,于是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听力,具体多大了也记得不清楚了,听大人说我在小时候病了,好像是肺炎因此打了“庆大霉素”针,后来我的听力不是很好了70多年后的今天,我觉得那是命运跟我开的玩笑,我真正觉得我有区别于其他的孩子,是因为朋友们跟我说哨悄话的时候我却听不清楚,导致我成为他们中的异类……  相似文献   

3.
《汽车知识》2011,(4):10-11
陈总编: 您好! 我是贵刊忠实读者,前不久刚给您发过一封邮件,表达了我对贵刊的敬仰和喜爱。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到我的邮件并且已经阅读了,如果是,我深感荣幸。从报摊儿看到已经出了3月刊,于是我立即购买阅读了。粗略翻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期杂志比以往的都“炫”。我对摄影不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连串的兴奋日子,为我“制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人生体验。是的,我获得德国F3锦标赛的今赛季第一个排位首发,我又享受了一次F1赛车带给我的兴奋和快乐,我还要参加我个人生涯从未有过的房车比赛。噢!我的忙碌显然在告诉我,我需要更努力。  相似文献   

5.
李迪 《轿车情报》2011,(2):194-197
大家好,我是Fiat 500。我第一次与中国的朋友们见面还是在08年的北京车展上,中国的车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我打算在中国安家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鼓励我,谢谢。  相似文献   

6.
车大大们: 我很好,远在广东的你们不用担心。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你们是我的顶梁柱,可千万不能倒下啊!近日台风来袭,请注意安全,等我日后有了“洋钿”就到你们那里来,买下你们那栋楼,到时候我就会陪在你们身边,你们就可以天天看着我,就不用为我日思夜想了,也不会因此茶不思饭不香了,我知道你们有苦衷。不要难过。努力,光明正在前方等着我……。  相似文献   

7.
闫岩  王伟摄影 《车时代》2011,(5):226-233
购车条件:其实我要求不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坐车,就被爸爸开的公家车给弄得我经历了第一次晕车。当然,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晕过。等我长大了,学车了,拿本儿了,我算明白过来了。那一次的晕车一定是因为车太次,  相似文献   

8.
戈蓝,不悔     
《汽车杂志》2010,(1):240-241
车主印象 PS发了两封邮件给我,一封是跟我说说他的车,第二封是说,如果我收到,麻烦给他回个信。结果,我把这事忽略了。第二天中午,PS给我打电话,特意询问我邮件是否收到。  相似文献   

9.
黄峥 《车时代》2009,(8):180-181
我有点后悔选择新力狮了,因为它总能勾起我对往日的怀念,总能让我想起曾与我一起共事的那些人,总能让我想起很多……作为最后一份礼物,承载了我沉甸甸的爱。  相似文献   

10.
改装不离口     
向我走来的人身形魁梧,黑色夹克,墨镜,一派黑社会风范。我觉得惴惴不安,我最不愿面对的便是某个愤恨的读者把怒气发泄在我这穿带有杂志LOGO短袖的年轻人身上。黑社会更近了一步,我想转过脸去,可是太迟了。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2009,(4):104-105
从《摩托车》杂志的QQ群里得知,《摩托车》杂志今年又开始不定期组织产品试用活动了,我马上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发到指定的电子信箱里。没过多久我就接到编辑部打来的电话,自己成为了本次“飞马”头盔的试戴用户。过了几天,我就接到了邮局打来的电话,让我去取包裹。我拿到包装盒,发现盒子比我想象的要小,也难怪,毕竟是夏盔嘛!一回到办公室,我马上拆开箱子,拿起这款小巧的夏盔细细地研究起来。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2009,(8):104-105
非常感谢《摩托车》杂志给我提供了这次新款头盔试戴体验的机会,当我接到编辑部的电话通知时,我真的非常激动。我是一名年轻的摩托车爱好者,喜欢摩托车也很久了,自信自己是一名遵守骑行规定的“模范车友”。每次驾驶摩托车,我都会佩戴头盔的,因为我早已意识到生命是最重要的。全盔固然保护效果好,但是在炎热的夏天揭面盔显得更有优势,当我收到本次试戴的GDR揭面盔时,我发现这才是我想要的。  相似文献   

13.
SUV问题     
各位编辑,你们好! 我非常喜欢你们的杂志,已拜读快一年了,通过阅读你们的杂志,我获得了很多有关汽车的知识,丰富了我的头脑,使我的业余生活非常的充实。  相似文献   

14.
美女爱英雄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款车太壮观了,不仅十分宽大,而且造型特别抢眼。而且当我坐进车内后发现,它的内饰与外形特别相符,还是一样的粗犷,一样的酷。让我没想到的是,外表粗犷的它却有很多人性化设计。比如抬头显示就很好,有了它我就不用低头看仪表了。而且还能调整高低,对于个子不高的我太合适了。  相似文献   

15.
《车时代》2009,(11):14-14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同时,又是一个喜欢驾车旅行的人。近期,我发现咱们杂志的自驾游栏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人文感也增强了很多,我感谢有车的生活,车使我的生活扩大了很多,从而也结交了很多路上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我车快跑     
我的爱车POLO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在我心中它已不是车这么简单了,它是我的爱人,它每天陪伴着我,它还是我的挚友,时时刻刻都懂得我。在买车之前,我对车可以说是个门外汉,只知道德国车扎实、安全,日本车小巧、经济。  相似文献   

17.
终于收到贵刊的车友会车贴了。让我先乐一会儿。我是《轿车情报》的老读者了,看了这么多年,有点大言不惭地说,我也算是看着《轿车情报》这几年的一点一滴的变化了。这几期看到轿车情报换了logo。加了内容,一句话——越来越好看了。我的杂志也丢的越来越快了,总是我刚看个没几天,就被人借走了,然后再也没有回来过……问一问,大家都不知道,过几天,当聊天聊到汽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彭丰 《摩托车》2005,(10):24-25
结识摩托车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班上的同事们经常骑着铁骑去郊游,我有幸和铁骑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同事把铁骑交给我,叫我骑着去兜风。可惜我那时对铁骑是一无所知,连启动都不会,更别谈骑着去兜风了。从那时起,我便萌生了要驯服铁骑的想法。于是我走进了书报亭,在那里,结识了我的新朋友——《摩托车》。从此,每个月初,我都到书报亭去寻找它,然后就如饥似渴地看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过去了,理论加实际让我对铁骑有了八九分的认识。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心里产生了拥有一辆自己的摩托车的想法。可惜囊中羞涩,再加上爱妻马上要生产了,于是这个想法就暂时放在了心底,随着时间的推移,压抑在心底的想法再次出现了。终于在2005年3月31日,我揣着节省下来的6000元钱,从专卖店里推回了我的爱骑——钱江挑战者125—18。  相似文献   

19.
QQ单元     
陈大伟 《汽车杂志》2009,(10):316-316
我开车很快,但很守规矩,从不违章从不超速,也不插队不加塞。但在我以前还比较冲动的时候,车里总是放根高尔夫球杆,准备的就是谁因为没公德碰了我,我就抽丫的。后来我把球杆收起来了,不是因为大家都有公德,是因为缺德的人太多,打不过他们。  相似文献   

20.
有空间,更有乐趣。不是MPV,也不是K—car。有人说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红了,但还没开上酷熊呢!在路上我总会吸引到路人的目光。走我的路,所以我红了。我不是小沈阳,我是长城酷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