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公路与汽运》2007,(4):16-16
日产汽车公司近期发布了一项全新的发动机技术,该技术可使敏感度与动力性、燃油率与排放实现更好的平衡。该技术结合了日产新近开发的可变气门正时与行程控制系统(VVEL)及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C-VTC)。传统发动机采用节气门控制进气,而采用VVEL技术的发动机直接作用于进气  相似文献   

2.
VK50VE型发动机是日产汽车公司目前最先进的发动机之一,被率先装备到英菲尼迪FX50车型上。该款发动机除采用了C-VTC(持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外,还采用了日产独特的VVEL(可变气门升程)控制系统,从而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净化了废气排放。改善了发动机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3.
1、概述 近几十年来,基于提高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污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发动机厂商、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有的已在内燃机上得到应用,有些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有可能成为未来内燃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ble Valve Timing)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新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VVT-i"即"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igence"(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其可以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范围内改变进排气门正时,提高进排气效率,从而改善怠速稳定性和低速平稳性、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降低部分负荷燃油消耗率和改善废气排放。一、VVT系统工作范围丰田公司研发的VVT-iE(电机驱动型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用于LS460轿车搭载的1UR-FSE发动机的进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仍使用的是传统液压VVT-i系统。传统液  相似文献   

5.
《汽车维修》2005,(8):2-3
本田最新开发出一款1.8Li—VETC发动机,将搭载于今年秋季上市的新款CIVIC轿车上:该发动机利用智能VTEC(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结构,在起步和加速状态时,采用吸气功率最大化的气门正时,使扭矩达到最大化,实现强劲的行驶性能;在定速巡航行驶等低负荷状态时,推迟进气门的关闭时机,从而降低油耗。通过这种可以控制气门开闭时机的结构,在起动、加速行驶时可以拥有与2.0L发动机相匹敌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解决发动机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性能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汽车发动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关键,而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之一,文章介绍了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在各大公司所推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指出宝马公司的Valvetronic系统能使发动机在进新鲜空气时更顺畅,而且还可对其升程进行连续性微调。提出随着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逐渐成熟并被高性能发动机采用,因此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排放。  相似文献   

7.
三 3.0V6(HG7300)轿车新机构(一)J30A1发动机性能简介   广州雅阁3.0V6(HG7300)轿车采用J30A1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是一种全新型、单顶置凸轮轴、24气门、可变气门正时及气门升程电子控制(SOHC VTEC)、横置式V形6缸全铝发动机.   ……  相似文献   

8.
进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因此,汽车厂家在实现可变配气系统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轿车发动机上常见的VTEC、i-VTEC、VVT-i、VVTL-i、VVT、VVL等字母,表示了这些发动机都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VTEC系统简介 广州本田雅阁轿车是一款具有跑车风采的豪华型轿车,发动机内装有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电子控制(VTEC)系统,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每缸有4个气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主进气门以正常的开度开启,而辅助进气门则只是稍稍开启,以防燃油积聚在进气口内;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主进气摇臂和辅助进气摇臂与中间进气摇臂连接,使气门开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徐建农 《汽车与配件》1998,(9):23-23,22
1995年,日产汽车公司向中国推出日产风度A32轿车,该车搭载了VQ30DE V63L发动机。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采用多点燃油喷射,点火系统采用独立点火,每缸采用一只点火器,由电脑控制(简称ECCS)。采用了易于理解的二模式自诊断故障系统,故障编码不通过电脑上红、绿发光二极管显示,而采用仪表板上的发动机故障灯来显示。 VQ30DE发动机电脑控制系统所造成的怠速故障现象主要有怠速不稳,怠速过低,怠速过高,冷车无快怠速四个方面。 一、怠速不稳  相似文献   

11.
1J30A1型V6发动机的研制开发概况日本本田公司开发研制的J30A1型发动机近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安那工厂大量投产。该发动机采用电子控制的可变气门正时和气门升程装置(VTEC),是3.0L排量的新型V6轿车发动机。1.1本田VIEC型新V6轿车发动机总体特征1.1.1与本田公司直列4缸2.2L市民牌(Civic)轿车发动机共线生产,两机制造工艺技术通用性较高。1.1.2大量引进美国先进的制造技术。在J30A1型新V6发动机上,有205个组件来自美国55家协作配套供应厂家,得以大大缩短开发时间。1.1.3采用WryC(VariableValveTdri-ingandLiftEle…  相似文献   

12.
东风日产骏逸是一款属于MPV的车型,骏逸是日产汽车公司历史上第一款先于其他全球汽车市场在中国首发的车型,这款MPV采用1.8L排气量的全铝合金发动机,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智能控制技术。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款新车的新技术,特对骏逸和轩逸技术做个对比,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发动机在高转速时能提供较大的功率,在低转速时又能产生足够的扭矩,现代轿车发动机广泛采用可变气门控制系统,他能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况而改变配气相位或气门升程。本田轿车可变气门控制系统能同时控制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  相似文献   

14.
刘训勤 《国外汽车》1993,(6):5-9,14
1992年日美欧各汽车厂家新型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高性能化、四气门化、并设法降低油耗,减少排放污染等。日本汽油机的四气门化及可变气门正时结构,不仅用于部分高性能汽油机上,普通汽油机也开始采用该结构。随着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各国对汽车排放、燃油消耗及噪声做出了相应用规定,促进了汽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稀燃汽油机和减震降噪技术的应用,可变气门正时机构与可变排量控制机构作为一门新技术应运  相似文献   

15.
新型Kappa(κ)1.0 L汽油机配装在Hyundai i10型轿车和Kia Picanto轿车上,HyundaiKia公司将1款3缸汽油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首次在这一排量等级的汽油机上采用可变气门机构。新型汽油机采用了可变进气歧管,功率可达到60 kW,最大扭矩达到了94 N·m。除汽油机外,还介绍了一种燃用汽油和液化石油气的双燃料机型,而乙醇发动机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16.
爆震传感器     
最近,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研制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爆震传感器,并将首次应用在该公司兰鸟牌180B型轿车(装用SSS型燃气轮机,仅在日本国内出售)和地平线牌240K型轿车(排量2000CC)上。兰鸟牌轿车装用带AiResearch T3型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发动机排量为1800CC。该涡轮增压器设有内嵌式排废气门,最大增压能力限定在46.2千牛顿/米~2,满载时的有效转速在2000转/分以上。据称,  相似文献   

17.
一汽丰田花冠轿车1ZZ—FE发动机采用了VVT-i技术,VVT-i即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igence(智能型可变气门正时系统)。1ZZ—FE发动机在进气凸轮轴上加装VVT—i控制机构,用于在不同发动机转速范围内调整进气门的气门正时,提高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的怠速稳定性和低速平稳性,提高发动机功率和转矩,扩大发动机转速范围,降低部分负荷燃油消耗,改善废气排放。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一汽丰田卡罗拉轿车1ZR-FE发动机采用了VVT-i技术,VVT-i即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igence(智能型可变气门正时系统)。1ZRFE发动机在进排气凸轮轴上加装VVT-i控制机构,用于在不同发动机转速范围内调整进排气门的配气正时,提高充气效率,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 FEV公司的新型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使进气门和排气门启闭时间能无级变化,并能独立启闭。FEV公司声称用该新型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优化过的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提高15%,碳氢化合物和氧化氮的排放量分别降低10%和60%,冷起动也更清洁。该系统同时还提高了容积效率,并使扭矩范围更宽。 磁流变流体避振器 Carrera公司的磁流变流体避振器是一种无级可调装  相似文献   

20.
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汽车技术不断发展,而由于内燃机仍是车辆的主流动力源,所以这些技术也针对内燃机的开发。日产汽车公司开发出一种多锁式液压气门正时控制系统,并用于为Pathfinder和Infiniti JX混合动力车新开发的QR25DER型发动机。新开发的系统可以在电动车模式的发动机冷起动和怠速停车再起动2种情况下获得优化的气门正时。介绍多锁式液压气门正时控制系统的概况、原理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