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优化模型是铁路站场设计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站场咽喉设计中各项要求的数学描述,以缩短咽喉区长度为优化目标,构造了线性规划模型,由此求解咽喉区各岔心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调车场尾部咽喉区优化设计是编组站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调车场尾部咽喉分解为尾部进行区和尾部线束区两大部,并分别对其进行设计,同时介绍了一种自由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提取尾部咽喉区连接关系图中图形信息的方法,使优化计算与图形生成可自动,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对应用模拟优化理论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然后给出了应用示例。示例表明,通过计算机模拟能够评价货运系统站场布局的合理性,为货运站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站场系统布局一定的情况下,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4.
内陆集装箱空箱站场是集装箱运输公司的内陆空箱调运网络的节点,其布局合理与否对集装箱运输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站场选址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内陆空箱站场选址的具体特征,建立了内陆集装箱空箱站场选址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对传统的求解该问题的禁忌搜索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表明该改进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寻优能力,为集装箱空箱站场选址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现有铁路车站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建模过程复杂、适用范围有限、效率不高等问题,根据站场布置图,用进路冲突图描述车站列车进路及进路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站场布置图的赋时有色Petri网(timed colored Petri net, TCPN)仿真模型.车站作业过程仿真结果表明: TCPN仿真模型性能与结构稳定,适用于包括高速铁路在内的任意铁路客运站站型图的作业过程仿真及优化;冲突图模型与现实车站系统相似程度高,对车站布置图的描述精度与施工图精度相同,最高可达毫米级;与传统铁路车站仿真软件手工建模过程相比,冲突图模型建模效率高,建模过程耗时小于1 s;仿真过程咽喉进路最高负荷为70%,到发线最高负荷为35%,列车到达正点率100%,出发正点率91%.   相似文献   

6.
研究接发列车的到发线分配和咽喉区进路选择问题,在满足到发线使用规则的条 件下,以作业计划稳定性强和接发车进路条件优为目标,构建到发线与车站咽喉区运用多目 标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模型进行求解,算法 能有效保存优秀个体和降低计算复杂度.最后以某高速铁路车站为例,采用Matlab 编程得到 模型的Pareto 最优解集,从解集中选择1 个解,将其结果与原始到发线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 明,采用该模型和算法能有效改进车站咽喉区与到发线的综合运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公路主枢纽站场布局规划方案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公路主枢纽站场的系统分析,建立了公路主枢纽站场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公路主枢纽站场方案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站场形数据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站场形数据结构是微机联锁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介绍了站场形数据结构的各组成要素,举例说明其设计原理,最后指出了构造站场形数据结构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交通咽喉是城市路网中的关键地段,在研究提高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满足交通需求的进程中,关注交通咽喉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咽喉区交通流组织的有序性,而且可以兼顾城市道路整体功能的发挥,所以对交通咽喉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种种有效的咽喉疏导策略,寻找解决咽喉区交通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为制定相关的交通管理体系与政策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区域运输站场布局评价的特点,建设了站场布局模糊的评价指标体系,引进模糊数学理论,采用多级模糊评价理论与系统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站场布局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站场布局评价开辟了新的途径。应于工程实际,获得了合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博弈论在公路主枢纽站场总体布局调整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及其布局变化较大,公路主枢纽站场总体布局应随之调整以适应其发展和变化。主枢纽站场总体布局调整方案的优劣,关系到公路交通综合运输效益的发挥。本文在对原有公路主枢纽站场总体布局方案比选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运用博弈论对总体布局调整方案进行比选,并给出了博弈模型和算法,以期达到最优布局,实现运输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车站通过能力是铁路能力的一个关键制约点,本文通过降低咽喉长度对车站作业间隔时间的影响,扩大高铁车站通过能力. 分析车站分区的划分原则及方法,研究车站进路关系模型及作业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以通过列车数量最大化为目标,考虑车站作业间隔时间,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等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分区划分的车站通过能力优化模型及算法. 案例分析表明,不同作业类型列车比例及组合方式对能力的影响较大,分区划分车站咽喉区可有效减少列车作业间隔时间,提高车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有研究没有将公交站场选址和线路车辆停放调度作为一个整体,无法发挥整个公交系统的最大效率.针对此缺陷,根据不同线路的首末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停车需求不平衡性,综合考虑车场能力、建设成本和最大里程等现实因素,以极小化所有公交车的行驶里程为目标,建立一种公交站场选址布局优化模型,确定站场的最佳位置和泊位数,将各线路的所有车辆安排至相应站场.根据问题特征,设计求解该问题的两阶段启发式算法,给出了具体求解流程,并分析其计算复杂性.最后,结合一个算例,计算最佳的公交站场选址方案,分析参数灵敏性对其布局的影响程度,从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罗毅  郭晶 《轨道交通》2008,(8):62-63
铁路站场布局方案的优劣,关系到铁路综合运输效益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原有传统方案比选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运用博弈论对站场方案进行比选的方法,并给出了方案评价的博弈模型和算法,以期实现铁路站场总体方案最优的目标,发挥铁路站场运输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于宏观基本图(MFD)的路网多子区协同控制未考虑各子区拥堵状态差异性及均衡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多子区状态可达一致为目标的子区边界状态反馈控制设计方法. 首先,基于路网 MFD模型建立路网多子区协同模型;进一步,基于部分变量稳定性理论,设计多子区状态可达一致的边界状态反馈控制律.在此基础上,考虑子区拥堵状态的差异性,设计了子区间的协同控制策略,快速缓解子区拥堵状态;同时,提出子区边界输入流的分配优化策略.最后,以潍坊市实际路网为背景建立仿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实现子区交通流分布的均衡性,快速缓解子区拥堵状态,较大幅度地提升路网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温超强 《广西交通科技》2000,25(12):130-131,154
通过对广西公路运输站场中的客运场候车厅面积标准,功能和装饰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总结,分析广西客运站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试论发展过程中的解决方法,提出了设计过程中值得重视和引以为诫的经验,对发展交通运输站场建设的行业管理和提高运输服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铁路车站(场)列车到发与调车作业过程仿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造车站列车到发和调车作业的仿真模型,并辅以站场数据和联锁模型,在计算机上构造虚拟的车站及列车、机车,车辆,实现铁路中间站和大站车场的基本生产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18.
论文提出了客运站通过能力进行一体化(咽喉和到发线)计算的方法及理念,并结合客运专线车站自身的特点,建立了反映客运专线车站咽喉、到发线作业过程及作业之间相互协调的通过能力优化模型,并用计算机模拟了车站的接发车过程,用实际的车站算例验算了一体化计算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列车行车组织、列车控制、列车安全预警等综合调度平台运行所需的站场基础数据,提出铁路站场拓扑数据的建立方法、思路和关键算法,并参考铁路站场设备设置规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开发了相应的建立铁路站场拓扑数据的工具软件,利用此工具软件生成了铁路综合调度平台所需的站场拓扑数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斜拉桥内置式钢锚箱钢-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区的结构优化设计。建立以索塔锚固区典型节段的建造成本和水平承栽力为综合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索塔混凝土塔壁的厚度、钢锚箱侧板尺寸、塔壁配筋为设计变量,建立设计变量与满足塔壁裂缝宽度、塔内钢筋配筋率、钢锚箱屈服强度要求的状态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采用一阶优化分析方法确定钢-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区最优结构尺寸,得到了钢-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区设计的最优方案。优化结果显示:针对索塔锚固区的钢锚箱侧板与混凝土塔壁形成的组合结构承受斜拉索水平力的特点,建立以建造成本和水平承载力为综合目标的优化模型是合理的,充分发挥了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性能,有效的控制塔壁混凝土裂缝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