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目的:限速区过渡段是为避免道路相邻限速区由于限速值相差过大产生通行安全隐患而设置的过渡路段。由于同一固定限速值不一定能很好的适应道路条件或交通条件的某些特定区段,所以常常在某些路段提高或者降低限速值,采用分路段限速方案。而限速区过渡段长度成为限速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道路限速区过渡段的长度计算进行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的合理的限速区过渡段长度。研究结论:通过对长安大学赵利苹的理论和北京工业大学贺玉龙、孙小端的理论与道路规范中的立交加减速段长度理论这3套理论及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得出:(1)长安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仅对限速区减速段给出了计算值,对限速区加速段没有计算,限速区之间也应该有加速过渡段;(2)推荐道路限速区过渡段长度采用依据道路规范立交加减速段长度推得的数值;(3)不论是公路还是城市道路,下坡路段的减速过渡段和上坡路段的加速过渡段,在纵坡大于2%时,其长度应予以修正;(4)本研究成果可用于公路与城市道路限速管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近年来,厦门市民经常投诉文兴隧道最高限速偏低,通行效率不高,而国内尚未有提高限速的相关规范。本文研究文兴隧道能否提高限速,并尝试从中提炼出提高道路限速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结论:(1)通过几何线形指标分析、实测运行速度分析,发现文兴隧道全线整体提高限速不可行,但可区间提高限速;(2)建议文兴隧道直线段采用分车道分车型限速方式,小型车提高限速至60 km/h,大型车提高限速至50 km/h,提高限速段的照明、通风条件、标志、标线、标牌等应按照其最高限速值(60 km/h)进行校验;(3)提高道路限速研究建议技术路线:首先对拟提高限速路段按拟提高的限速进行规范符合性检查;结合限速区最小长度及过渡段最小长度,检查拟提高限速段范围及长度是否满足要求;在对运行速度值进行分析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拟提高限速值,有条件地采用实测运行速度,条件不足时,采用模拟运行速度;检查提高限速段的照明、通风条件、标志、标线、标牌等条件是否满足此段最高限速的相关要求,不满足的要进行完善;(4)该研究成果可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提高限速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速度防护曲线生成的角度研究列车超速防护算法。根据静态限速和临时限速等,合成最严格限速曲线。分析了单限速区速度防护曲线的算法,针对多限速区,通过递推算法,完成了分级速度控制与目标速度控制模式的结合;实现了司机驾驶模式和自动驾驶模式下,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超速防护。使用该仿真系统对郑西线线路数据进行运行仿真,验证了该速度防护算法的有效性,并为以后进行列车速度防护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中有近80%线路的实际旅行速度低于设计旅行速度,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从旅行速度设计流程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旅行速度的成因,以及在各阶段中影响旅行速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旅行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平均站间距、限速曲线段数量、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和开关门时间等。以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为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各类影响旅行速度的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其对旅行速度的影响程度与主次关系。结果表明,按影响程度排序,5个因素的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平均站间距、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列车门与站台门的自动化程度、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和限速曲线段数量。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旅行速度优化策略:(1)在线路设计阶段,线路应尽量使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与行车速度相匹配,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与平均站间距相匹配;采用全自动驾驶线路可以大幅度减少司机人为工作量,以有效降低停站时间中的司机操作时间。(2)在线路运营阶段,应将司机作业标准化,缩小实际停站时间与设计停站时间之间的差距,以提升线路旅行速度的综合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5.
货车轮轨噪声距离衰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欣 《铁道车辆》1999,37(2):15-17
通过测取干线上货车正常行驶状态下稳态辐射噪声的等效声级和货车运行速度的现场数据,研究了货车轮轨噪声与传播距离的定量关系,得出符合我国干线货车运行噪声规律的方程。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地铁运营线路之间的旅行速度存在差异入手,分析影响旅行速度的主要因素及程度,包括平均站间距及最高运行速度、区间限速、列车运行等级、开关门效率、乘客乘降时间等,其中拟合了最高运行速度为80 km/h 的运营线路旅行速度与平均站间距之间的函数关系,为评价各线旅行速度的实际表现提供工具.最后结合运营线路旅行速度提升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作区的事故率,开展了工作区上游车速限制研究。基于驾驶人昼夜制动特性和视认特性,研究确定了驾驶人制动距离模型及视认距离模型,构建了分级限速标志之间限速值的关系模型,确定了工作区上游限速值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珲乌高速公路吉林市至龙嘉机场路段改扩建工程中,证实了构建的限速值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取干线上客车正常行驶状态下稳态辐射噪声的等效声能Leq和客车运行速度的现场大量数据,研究了客车轮轨噪声与传播距离的定量关系,得出符合我国干线客车运行噪声传播规律的方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路设计新理念的推广,公路路线的超高设计也应结合运行车速理论对不同等级、不同地区、不同交通状况的道路进行更加合理的超高设计,以保证道路行车安全。采用图表、公式及说明结合的方式论述了路线超高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包括确定最大超高值、超高旋转方式、过渡方式、超高渐变率及超高采用值,超高渐变率的选择及超高的过渡方式应根据地形状况、车道数、最大超高横坡度值、横断面形式、车型组成、排水纵坡、路容美观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绘出路线的超高方式图。分向行驶的多车道公路位于纵坡较大的路段上下行的运行速度会有明显差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超高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目前在我国公共交通领域尚未有运营线路,相关研究资料较少,为适应国内山地城市和旅游城市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的发展需求,对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的特点,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的最小曲线半径及曲线限速值进行研究,提出各种运行速度下线路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以及曲线速度限制值的计算方法,以期为悬挂式单轨交通设计及规范编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宜适应列车运行速度要求,当最高运行速度为60 km/h时,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可取200 m;当最高运行速度为50 km/h时,最小曲线半径可取150 m;(2)当不具备设置满足速度要求的曲线半径时,可按V=4.52R~(1/2)计算曲线速度限制值,且不大于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3)本研究成果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设计标准确定及规范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速度传感器的测速定位系统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广泛。文章介绍速度传感器的测速原理和测速算法,参照IEEE1474.1附件3中提供的列车测速精度、分辨率的典型参数,分析测速精度、分辨率设定的情况下,系统各参数的取值条件,为系统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通过对常用测速定位系统结构的研究,给出基于速度传感器的定位算法,并对影响定位误差的因素进行了简要说明,提出几项减少测速定位误差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准高速、高速铁路缓和曲线线型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小文 《铁道学报》2001,23(2):81-85
采用车辆动态曲线通过理论,研究了车辆曲线通过安全和舒适度与缓和曲线线型之间的关系,为准高速、高速铁路缓和曲线线型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速列车课题研究的开展,高速列车控制中也遇到一些带有方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列车网络控制,自动列车防护,列车通信网络的介质和控制系统的接地等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FPGA/CPLD的高速和低速UART的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EDA技术)和FPGA/CPLD的灵活性可以方便快速地设计高速和低速的UART.高速的UART可以用在光纤通信上,低速的UART可以用在FPGA/CPLD和单片机的通信上.设计中包含UART的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波特率发生器,所有功能的实现全部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来进行描述.设计、综合、仿真在QUARTUS Ⅱ软件开发环境下实现.  相似文献   

15.
对高速列车进行受力分析,动态建立多质点列车运行的数学模型,详细介绍列车最快速度策略的设计思想并结合某铁路车站的线路数据,将牵引能耗设为目标函数,利用Matlab设计算法模拟仿真列车的牵引和制动阶段,求得最佳制动点。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京秦线提速改造的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提速改造的总体思路,并对线路主要技术参数和既有线间距的选择原则以及控制点限速和施工过渡措施等既有线提速改造问题谈了体会.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既有单雷达测速系统在测速过程中易受列车颠簸、雷达安装情况等因素影响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双雷达联合测速系统,介绍其测速原理,阐述其构成及优点,并将其测速结果与单雷达测速系统、激光测速系统进行对比。经试验验证,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为实现基于雷达探测技术的高精度、高可靠度列车测速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须田义大教授,设计出1种铁道车辆转向架,它能稳定地高速运行,并且,可在小半径曲线上顺利地旋转滚动。在1/10大小模型的运行试验中,确认了其性能,现已公开报道了其成果。该转向架可望提高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的安全性,以及防止噪声,还可减轻车轮与钢轨的磨耗而使维修(旋削)经费减少。  相似文献   

19.
第五轮大提速后,晃车现象频发,通过分析原因,认请原理,杜绝非科学的经验主义,为今后养护维修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高速动车组的运行速度使其对车辆的轻量化、低能耗、环保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泡沫铝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材料,其质轻、吸声、耐腐蚀、环保、不燃、强度高的特性正适合高速动车组内装材料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泡沫铝材料的特点及其在动车组内装设计中的应用,并以CRH380动车组为例,阐述了泡沫铝在动车组内装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