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梯度功能材料的概念、结构特征以及设计方法.以BN492QA汽油机为样机,研究了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内燃机滑动摩擦零件的表面采用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后,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均得到明显改善。由对比分析试验可知,梯度功能材料可以显著改善发动机的润滑性、耐磨性和密封性,提高发动机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陶瓷—金属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特性。对采用陶瓷—金属梯度功能材料的发动机进行的400h耐久性试验表明,气缸体及活塞的主要接触面磨损量为5~6μm,发动机功率下降仅为5%。通过盐雾试验证明,镀有陶瓷—金属梯度功能材料的金属试片(铸铝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试验前后的质量变化仅为0.6mg,这是发动机耐久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1概述长期以来.内燃机上所使用的传统材料是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随着内燃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化程度越来越高,燃烧室各零件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越来越大,对内燃机零件在高强度、耐磨损、耐腐蚀及低导热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钢铁材料在许多方面已难以满足内燃机技术发展的要求。在研究和开发内燃机新材料的过程中,陶瓷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用来制造内燃机的许多零件,大多取得良好的效果。ZH程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工程陶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陶瓷,而是属于精细陶瓷的一个分支。工程陶瓷具有…  相似文献   

4.
矿物微粉添加剂对内燃机功率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内燃机反拖试验,对羟基硅酸盐矿物微粉添加剂处理前后内燃机的反拖功率和燃油消耗率进行了测量,证明该添加剂可以降低内燃机功率损失和油耗。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该添加剂能够修平摩擦表面的原始网纹、划痕和降低表面粗糙度,从而降低摩擦因数和减小功率损失。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05,(14):13-13
绿色、环保型无石棉无金属摩擦材料,近日在河北星月制动元件有限公司问世。该公司经过长期探索、试验与筛选.利用陶瓷纤维良好的耐热性能和耐化学性能研制的这种新材料,有效地克服了石棉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消除了金属材料过高的热传导性和易生锈的弊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林建生 《汽车技术》2002,(12):32-34
为降低内燃机活塞环与气缸套表面的摩擦因数,提高发动机的机械效率,进而提高内燃机的性能,在内燃机活塞环上应用了金属陶瓷镀膜技术。在剖析了金属镀膜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在内燃机活塞环上应用金属陶瓷镀膜技术前后所进行的发动机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项技术后,发动机成本仅增加3%~5%,而整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内燃机主要摩擦副中活塞环的气密性决定其动力性、经济性、使用寿命。通常传统活塞环的使用寿命只有轴瓦的1/2,气缸的1/3,活塞的1/4,多年来人们从材料、断面及接口形状三方面作出很大的努力,并使其性能和使用寿命不断完善,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内燃机整体性能对活塞环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改性树脂与丁腈橡胶粉共混物为粘结剂,采用矿物纤维、陶瓷纤维、纤维素纤维和钢纤维等多种增强纤维混杂增强,研制出汽车用少金属制动摩擦材料。用XD—MSM定速摩擦试验机考察了研制的新型制动摩擦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同类其他优质产品进行了性能比较;还对样品的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少金属制动摩擦材料在陶瓷纤维含量为8%。总纤维含量为30%时,综合性能最好。与国内外同类优质产品相比,研制的少金属制动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较为平稳、磨损率适中、制动过程中无噪声,抗热衰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零件表面在摩擦过程中,表面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因而出现物质损失的现象称为腐蚀磨损。腐蚀磨损是腐蚀和摩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表现的状态与介质的性质、介质作用在摩擦表面上的状态以及摩擦材料的性能有关。腐蚀磨损通常分为氧化磨损、特殊介质的腐蚀磨损、穴蚀及氢致磨损。本文主要探讨前三种磨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缸内燃气通过活塞环组窜入曲轴箱后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基于内燃机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包括柴油机性能计算模型、漏气模型和磨损模型。漏气模型考虑了活塞环开口间隙影响下的漏气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并基于当量开口间隙,研究了气缸套-活塞环磨损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基于Archard模型,由性能衰退规律,预测了柴油机的大修期。计算结果表明,在气缸套最大磨损400μm,第一环磨损200μm时,功率衰退7.52%,标定工况下,有效燃油消耗率增加7.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