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泽 《驾驶园》2010,(5):73-73
据加拿大加通社消息,人们可以因超速驾车早早进入坟墓,根据一项最新研究.每驾车一小时.平均缩短寿命20分钟。这是因为致命车祸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阿毛 《驾驶人心理》2006,(12):19-19
一项新研究表明,禁止年仅16岁的年轻司机驾驶客车和夜晚驾驶的制度有助于大幅度减少致命车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应建明 《驾驶园》2009,(9):88-90
疲劳驾驶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研究表明司机连续驾驶超过3个小时就被认为已经进入疲劳驾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司机的反应速度、心脏活动能力和保持身体平衡等机能都会相应下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4.
文基豪 《驾驶园》2016,(4):11-13
安全驾驶对你和其他驾驶者十分重要。本文将告诉你一些有用的驾驶建议,帮助你做个负责任的驾驶者,及避免发生车祸。做个负责任的驾驶者千万别酒后驾驶。虽然人人都知道酒后不应该开车,但还是得一再提醒大家。喝酒在最低程度上会影响你的判断,使你反应变慢。而在最坏的情况下,则可能导致你视线模糊,失去意识。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至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运动》2008,(10):108-109
开车会上瘾,这是驾驶乐趣在作祟。到底什么是驾驶乐趣?就成为了很多汽车公司的研究课题。据说"驾驶乐趣"可以从驾车人面部42条肌肉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运动状态识别出来,通过随车摄像机传回的图片,研究人员分析驾驶者什么时候出现了快感,以及出现快感的车况和各类技术参数,使定性或定量地评价出驾驶乐趣成为一种可能。目前得出一些初步结论,例如驾驶乐趣与车的功率没有直接关系,这让信奉"速度就是驾驶乐趣"者大跌眼镜,因为动力的提升意味着发生危险的几率提升;例如并非手动挡车就更具驾驶乐趣,因为操作难度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就会增加乐趣。但有一点得到了广泛认同——驾驶者对车具有安全的感觉,能让车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是体验驾驶乐趣的前提。想想还真是这样,第一次体验开车的妙处就是驾车在上班的路上,熟悉的路、熟悉的车,车随心动,游刃有余。汽车扩大了人的活动半径,游走中会遭遇新的挑战,天气、路况、障碍和突发状况等等,每每如此,紧张感会随之而来,当学习到新的本领后,驾驶乐趣就飘然而至。"学海无涯"仍适用于驾驶,所以越是老司机越是谦虚谨慎,毕竟车祸猛于虎。应广大读者的需求,汽车与运动的"驾趣课堂"开课了,这里将是驾驶者的乐园,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让汽车载着我们安逸地奔走,让驾车生活更加有趣。  相似文献   

6.
邓媛 《驾驶园》2016,(4):55-56
谷歌(Google)团队研发的多功能自动驾驶车在日前首次发生车祸,与一辆巴士相撞。当局并未说明车祸的出错方,但是谷歌表示,车祸发生时谷歌的测试车是为了闪避道路上的沙袋,才与巴士发生碰撞。当时这辆多功能自主驾驶车在加州硅谷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进行测试,发生车祸时,多功能自主驾驶车的车速为每小时2哩,相撞巴士的时速为每小时15哩,车祸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起车祸发生在2月14日,加州车管局(DMV)是在29日公布车祸报告。车管局的报告中并未提及车祸的出错方,但谷歌  相似文献   

7.
刘容海  杜磊 《驾驶园》2014,(11):56-56
<正>有数据显示,在驾车时用手机收发文字短信,导致发生事故的几率暴升23倍。分心驾驶的危害不言而喻。加拿大一家全国性致力减少伤亡的组织调查的数据显示,分心驾驶造成的车祸伤亡,更甚于超速或是酒后驾驶。而在由于分心造成的交通事故中,尤以13至19岁的青少年在车祸中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都认为慢慢开车,就不会出乱子。但事实上,沃尔沃的研究统计发现有75%的登记有案车祸事故,是发生在30km/h以下的低速。更夸张的是,在超过50%的追撞事故中,肇事驾驶者竟然在碰撞前完全没有踩煞车,而在所有的碰撞事故中,有高达90%的事故可以部分或完全归咎于驾驶者分心,由此可见驾驶者分心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某公益广告上赫然写着:“在车祸中倒霉的不仅仅是‘车’。”旨在告诫司机注意行车安全,放慢速度。众所周知,提高汽车安全最重要的是驾驶者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出色的应变能力。但是我们不能要求任何一个驾驶员都拥有车手般的驾驶水准和灵敏反应,所以。各种安全配置应运而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人却不甚了解,不知道怎么用,怎么去选。碰到危险情况的时候甚至会忽略。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东丽区津塘公路小东庄附近,一辆载着钢管的大货车在过路口时,由于司机急踩刹车,10根钢管因惯性向前冲去,穿进了驾驶室内。事故发生后,警方、消防以及急救医生先后赶到现场,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营救,坐在副驾驶位置的男子得以生还,而司机不幸死亡。  相似文献   

11.
《汽车实用技术》2014,(4):115-115
<正>2014年4月3日电装公司发布了他们已经开发出一款用于防止公交车和货车等商用车司机瞌睡驾驶的系统——"driver status monitor驾驶者状态监视"的消息。目前,至日野汽车旗下的大型货车"PROFIA"和大型观光公交车"S'elega"已经搭载了该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李政 《驾驶园》2007,(8):48-49
"驾姿",是指汽车驾驶者为了舒适地操纵汽车界面(包括方向盘,仪表板、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变速器等等)而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一种状态.驾驶坐姿决定了驾驶者的胸部离方向盘中心的距离、驾驶者的鼻子离方向盘的距离、驾驶者头部离前风档玻璃的距离等.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碰撞性交通事故,会改变驾驶者的驾驶坐姿从而引起驾驶者与车内各种物体发生"二次碰撞",导致汽车驾驶者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研究驾驶坐姿,能够帮助汽车设计者改善汽车的界面设计,帮助汽车使用者调整驾驶坐姿,预防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媒体参加9月在上海的奔驰产品发布会时发现,戴姆勒大中华区董事长唐仕凯乘坐的S500Intelligent Drive测试车的驾驶座上居然没有司机。之后,奔驰为此做出了解读:"一款能观察、会思考、可介入的车",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先于驾驶者做出干预--几乎可实现半自动驾驶。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人们也不能界定一个准确的 "疲劳驾驶定义",但时间是衡量疲劳驾驶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数据统计都指出驾驶者全天的驾驶时间不得超过12个小时,每周驾驶时间在44个小时以内,所以,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要知道一天驾驶超过10小时以上,睡眠不足4.5小时,事故  相似文献   

15.
马恒超 《世界汽车》2005,(10):131-131
驾车虽有乐,生命价更高。每年交管部门统计的死于车祸的人群数据都是触目惊醒的,而那些悲惨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造成的原因就是责任人缺乏安全意识,如果司机在驾驶的时候能谨记严格遵循交通法规;如果行人在过马路的时候多一点安全意识,那么那一幕幕就不会发生了。安全通道呸,什  相似文献   

16.
<正>获奖理由米其林浩悦Primacy 3通过多项创新技术提高轮胎在舒适、静音性能和干、湿地情况下操控,带给驾驶者更为舒适的驾驶体验,再加上ZP,则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能。测试报告摘录对于米其林浩悦Primacy 3来说,米其林通过多项创新技术,提高轮胎在舒适、静音性能和干、湿地情况下操控,带给驾驶者更  相似文献   

17.
雅坤 《世界汽车》2010,(4):40-41
<正>每当看到赛道上呼啸而过的赛车我们往往心升羡慕之情,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专业级的赛车,这需要驾驶者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身体条件,不过最近保时捷推出的911GT3R将让很多非专业车手兴奋不已,因为这是一辆易于驾驶的专业赛车。  相似文献   

18.
因交通拥堵而造成的应急车辆救援延误导致悲剧事件频发。为了解应急车辆救援延误的情况并研究应对措施,以普通机动车驾驶者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针对驾驶者对应急车辆的认识和对应急车道的占用情况,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对应急车辆是否避让,以及避让方法进行调查。然后利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筛选出对驾驶者驾驶行为影响权重较大的特征变量,并基于Logistic模型建立了驾驶者特征与占用应急车道和避让应急车辆行为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解决方案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对有一定驾驶年龄并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青壮年的驾驶行为对应急车辆延误有较大影响,且正确的避让方法能明显地减少应急车辆的行程时间。   相似文献   

19.
您的司机是否时常精神不振、哈欠连连?据调查显示,约四成的车祸是由疲劳驾驶导致的,而无聊的驾驶时间是导致疲劳的罪魁祸首。这时候你需要一辆奥迪全新的A8L,它有着极为繁琐的功能,让你的司机百玩不腻,从此告别疲劳驾驶……  相似文献   

20.
列车队行进     
欧洲合作研究项目SARTRE的三年期工作计划刚进行到一半。SARTRE即"环保型平安公路列车队",旨在开发和展示公路列车队技术。该技术能改善交通流量并缩短行车时间,使驾驶者享受更舒适的驾驶环境,减少事故并降低能耗,从而降低CO2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