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川崎重工新研制的轻轨车辆(LRV)Swimo,采用低地板设计,可在接触网供电线路上运行,也可以在短距离内离开接触网采用车载蓄电池系统供电。  相似文献   

2.
某型动车组用充电机将辅助变流器AC 380 V交流电转换为DC 110 V直流电,主要为列车固定直流负载及碱性蓄电池供电,是列车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整车顶层技术指标要求列车可在切除及恢复1台充电机的运营过程中实现列车直流供电的平稳过渡,保持直流负载正常运行。文章通过阐述某型动车组整列直流供电系统架构及负载配置,分析了充电机输出电气原理及碱性蓄电池温度补偿曲线、充放电转换策略;并对充电机输出供电特性进行论证,深入研究了某型动车组切除及恢复1台充电机过程中,充电机供电输出的变化机理,并进行相应实车数据测试,论证碱性蓄电池浮充工况及恒压充工况下,充电机切换及恢复过程中列车充电机动作特性;通过搭建充电机等效工作模型,佐证了充电机输出的特性差异。研究表明,在运用过程中存在充电机输出电流不一致情况为正常现象,且充电机本身具有限功率输出的功能,不会对充电机的使用、寿命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DC 600 V供电铁路客车为例,从直接供电技术、直流变速技术、热泵供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直流变速空调机组节电、节能原理,为在DC 600 V客车和动车组上使用直流变速空调机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车辆辅助供电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车辆辅助供电系统,包括辅助逆变器AC 380 V供电、充电器与蓄电池DC 110 V供电,以及辅助逆变器、充电器和蓄电池的技术特点。11号线车辆自投入运营以来,辅助供电系统运行稳定,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5.
燃料电池供电的混合动力车辆是利用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以及储存燃料电池电能与制动时的再生电能的蓄电池供电驱动。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正在进行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车组的开发。以实用化为导向,兼顾确保车内空间及改善加速性能,使燃料电池等装置小型化,并安装在地板下,提升了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功率,在研究所内试验线上,以改善加速性能为目标开展了运行试验。本文介绍该型试验电动车组概况及运行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节能和降低维修成本,开发了一种由交流架线与蓄电池共同提供牵引动力的BEC819系电动车组,其搭载大电容量(360 kW)、高电压(1 598 V)锂离子蓄电池。该动车组于2016年10月在筑丰交流电气化干线以及若松非电气化线路上投入商业运行。介绍BEC819系动车组主电路系统的特点和主要设计方法,与之前开发的817系试验动车组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蓄电池的电气保护和冷却性能。根据试运行结果,对主电路系统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动车组在出现弓网故障时能尽快驶离故障区域,或在故障区域等待救援时动车组空调能够继续工作,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降低乘客的不满意度,提出一种采用动车组蓄电池供电来解决应急牵引或空调应急工作的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在任何一个线路区间发生供电故障时,车辆具备应急自走行功能,并且空调还能部分正常工作。试验表明,在同时发生应急牵引和空调应急工作的工况下,动车组最少可应急行驶20 km,能极大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动力集中动车组DC 600 V列车供电装置的主电路,概述了单极性SPWM调制的PWM整流器基本原理,分析了PWM整流器的技术参数。为了满足动力集中动车组DC 600 V列车供电装置带载启动的特殊要求,提出一种改进的拓扑设计方法 ,并对所采用的串联IGBT软开关的技术方案进行仿真。设计的DC 600 V列车供电装置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通信电源以直流不间断供电为主.当交流中断时,不论是直流供电的通信设备,还是直流逆变成交流供电的通信设备,都是由蓄电池放电,以保证正常通信.目前铁路上正逐渐淘汰传统的防酸隔爆式蓄电池(简称GGF电池),广泛使用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简称VRLA电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标的港铁971项目中4台双能源地铁工程车,是内地同类产品首次进入香港市场。这批双能源地铁工程车将驰骋在南港岛线(东段),承担起该地铁路段的线路检测、维护等专业工程车辆的牵引重任。蓄电池和接触网供电作为牵引动力,能在无电区(由蓄电池供电)和有电区(由接触网供电)跨越行驶作业的工程机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网供电制式技术研讨会"进行特别报道。研讨会达成的主要共识有:各种牵引网供电制式在技术上都是成熟的,不同城市及线路应根据自身特点选用相应的供电制式;直流1500V与750V接触轨的电气安全防护要求相同;直流1500V的接触轨系统在完善管理措施后,其安全运营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2.
DC600V供电列车运行条件下客车110V蓄电池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DC600V供电空调列车110V蓄电池进行了列车运行状态下的容量试验,并根据DC600V供电系统特点进行了容量计算,证实110V充电系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满足要求,并对110V系统的使用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班牙铁路设备制造商INGETEAM公司最近向本国货运铁路公司EustoKargo交付了其订购的12台电力一内燃双动力源机车中的首台机车(图1)。机车将运行在1500V直流电气化线路上,机车上还装有一台1500kW的柴油机。机车的最大运行速度为80km/h。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在铁路客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路客车的供电制式、供电参数进行了分析,对3种蓄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并对锂离子电池应用在铁路客车供电系统的方案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制式以DC 1500V上部悬挂接触网为主,有些线路采用DC 750V三轨供电制式。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为节能减排提高能效,有必要提高牵引供电电压。近年来城际铁路和地铁的大力发展,使牵引供电技术和动车传动控制技术都得到了极大提高,无论是高铁或地铁动车都采用了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不同的仅是高铁、城际铁路采用单相交流27.5 k V供电,而地铁采用的是DC 1500V供电。从技术上讲地铁也可采用与其上部绝缘净空尺寸相应电压等级的单相交流供电,这无疑是一种节能减排、减少地下杂散电流,又可与高铁、城际铁路线路贯通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列车上的蓄电池过度放电会影响列车正常运行,为此开发了一种携带式紧急用蓄电池,可用来给蓄电池电压过低的故障编组的辅助电源控制电路供电,使之重新启动,从而列车可恢复正常运行.文章介绍这种蓄电池的开发特点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东日本客运铁路公司为了实现节能、减少有害物排放、降低噪声、减少维修工作量、使新动车具有与电动车相同的运转性能等目标,最近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新能源动车。该车的主要特点是其动力一驱动系统采用了由柴油机一发电机一主回路用蓄电池一控制用主变流装置(换流器、逆变器)一驱动用牵引电机组成的串联式混合系统。在动车起动和低负荷运转时,由主回路用蓄电池供电驱动牵引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在动车加速运行时,使柴油机在最高效率区运转;在制动或下坡道运转时,将牵引电动机发出的再生制动能量蓄积在主回路用蓄电池中。  相似文献   

18.
《机车电传动》2021,(3):146-151
为准确检测和谐型电力机车DC 600 V供电装置的各项性能,提高测试效率,基于阻感性负载试验原理,设计一种适用于和谐型电力机车DC 600 V供电装置性能检测的自动化试验系统,采用Lab VIEW平台开发测试系统的应用软件,通过Test Sand软件对试验过程进行序列化管理,并应用试验系统,对空载和满载工况下DC 600 V供电装置的电流、电压和接地故障情况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可以实现在多种运行工况下机车DC 600 V供电装置的电压、电流和接地故障情况的准确检测,满足机车DC 600 V供电装置检修要求。  相似文献   

19.
日本日立公司、英国Porterbrook出租公司和英国铁路线路管理局NetworkRail公司联合推出世界上最大功率的柴油机/蓄电池混合动力列车。该列车由一种改进的城市问125型动车和拖车组成,最高速度为200km/h,将联挂在Network Rail公司的新测量列车中进行试验。该列车由英国Brash公司整修,由其负责把动车的4台牵引电动机换成新的交流牵引电动机。48节蓄电池(每节额定功率为1k矾)被安装在拖车上,从而把1MW最大功率加给现有的功率为1.6MW的动车。  相似文献   

20.
在空调旅客列车编组中,基于集中供电、分散变流的列车供电系统正逐步取代空调发电车的作用,成为空调列车新型供电方式的主要发展方向。DC600V供电客车电源是这种列车供电系统的核心,它具备高效率、低噪声、无污染、免维护、独立性强和编组灵活的特点。由株洲时代集团自主开发的DC600V供电客车电源项目2000年底通过由湖南省科委组织的省级鉴定,产品先后在北京-武汉区间客车、“新曙光”内燃动车组和“中原之星”动车组上成功运用。在此基础上,2003年底成功完成了36台新造客车(25G,120km/h)用DC600V供电客车电源的任务,产品性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