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我国国民经济呈小波动式规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发生4次波动周期。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市场发展受国民经济宏观景气变化的影响,汽车市场走势大体上与宏观景气走势相对应,且波峰与波谷发生时间大体相当。改革开放以来车市经4次波动周期,2001~2003年已进入第5次扩张期,2004年车市继续兴旺,产量上升增速回落。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升温。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关注2004年的汽车市场发展。今年车市究竟走向如何?笔者倾向基本看好,但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美好的愿望毕竟替代不了现实。  相似文献   

3.
《汽车杂志》2005,(2):32-32
2004年汽车市场的低迷,经销商经历了行业的大洗牌,但对于实力商家来说,这正是实施并购、积蓄力量等待车市复苏的大好时机,近日,由广州市国讯通途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省机械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创城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广东超凡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吴勇 《汽车情报》2004,(17):18-20
如果说2003年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是降价的话,2004年,降价依然是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的80多种车型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一场波澜壮阔的降价狂潮正在席卷全国车市。降价的受益者是汽车消费者,降价告诉人们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驶入了买方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降价也警示汽车厂家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如原先预计的那样,没有出现2004年式的大起大落,而是保持了一个趋缓、平稳的增长态势。今年车市又将何去何从?大家所关心的2006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火起来,或继续保持平稳上升势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礼文 《汽车情报》2004,(18):8-8,13
一边是人头攒动的北京国际车展,一边是门庭冷落的各地车市。这种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当前中国车市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望着空荡荡的停车场,握着满是下滑线的销售数据,汽车厂商们连呼看不懂!有人说:2004年的车市就是一个意外,2004年车市远没有达到业内人士的乐观估计,据国家统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2002年的“井喷”式爆发和2003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后,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四五六月份的表现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在略显沉闷的气氛中,上海通用猝然出手,首先挑起降价之战,紧接着,一汽一大众和上海大众也一反常态,联手全线降价。2004年过半,车市仿佛进入了更加让人迷惘的阶段。这次打响的“价格战”会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今年车市还会继续高速发展吗?记者约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中心副部长且小钢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福民 《上海汽车》2005,(6):19-21,25
中国轿车市场是按周期变化的市场。2004年车市并未像大多数人期望继续兴旺。2005年车市走势如何变化难以理解。本文从另一种视角观察分析轿车市场发展的过程和趋势。1我国轿车市场按波动周期发展笔者经10年跟踪观察研究,认定我国汽车市场(含轿车市场,商用车市场)是按波动周期发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中国车市的走势理所当然是眼下的热门话题。综合多层政策、市场等因素,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从低谷向复苏迈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临近年关岁尾,2006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汽车市场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分析2006年车市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汽车市场呈现六大亮点。  相似文献   

11.
车价一路狂降,消费者依然持币待购。2004车市遭遇“滑铁卢”,“井喷”时代的风光一去不复还。展望业已拉开序幕的2005车市,复苏的势头是否已现端倪?且不论业界如何预言,让我们从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与新浪汽车频道联合进行的“您如何看待2005车市”的热点调查中,看看消费者如何评价?此次调查共收回234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46份。  相似文献   

12.
11月份车市强势增长了24%,汽车市场是否就此全面复苏?价格大战是否来到?12月车市,依然存在多个悬念。 11、12月份是车市销售最好的时机,从11月份车市的增长势头看,12月车市将会依然飘红。这是企业和销售商的最后冲刺阶段,加上11月份的库存调整到了下半年的最低点,12月份销售有望再创新的纪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由于汽车市场继续受需求减弱、库存上升、竞争加剧以及进口汽车预期降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车市依然“降”字当头, 但降价的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在百分之七左右。一、汽车降价因素的剖析 1.汽车生产企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以来,跨国汽车公司借机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转机的月份。期待着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和北京国际车展的举办能够成为扭转2004年前五个月车市低迷的乾坤。却传来了有些厂家降价的消息。又一次把汽车销售的严峻现实摆在你面前。这就不能不使人对6月车市的希望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15.
<正>欧洲今年第一季度汽车销售市场可谓是喜忧参半:西欧市场复苏势头强劲;东欧市场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新车销量下滑。2014年,欧洲车市将实现正增长,但是复苏之路将一波三折。纵观欧洲今年第一季度汽车销售市场,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欧洲重要车市均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否说明:欧洲车市已触底反弹,2014将实现正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增幅,跃居全球第四。这与全球汽车业利润下降、增幅缓慢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仍远落后于欧美和日本。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2002、2003年的车市井喷之后,2004年全国汽车产销增速放缓应在情理之中,但车市上半年持续数月的低迷行情还是超出人们的预想。又使原先看好的预测者大跌眼镜。其原因是,对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还是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一些只会按照数字机械分析市场  相似文献   

18.
全球车市预计于2011年开始全面复苏,新车销量有望达到6008万辆,比2010年增长11%。这至少能让汽车工业恢复到2008年需求旺盛时期。但多数国家的车市表现依然会与2007年有较大差距。在全球预期销量排名的前15个国家中有5国将在2011年前达到或超越2007年的销量。  相似文献   

19.
年终将至,评估2004年汽车市场形势,成了热门话题。日前冒出“车市并不低迷”一说,持此观点的,有传媒专业记者,有研究部门专家。在他们眼里,2004年市场数据还蛮“漂亮”、挺不错。  相似文献   

20.
刘霞 《轻型汽车技术》2009,(9):55-55,57
日渐复苏的美国车市有望把刚刚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的中国拉下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