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动安全技术和ESP的集成 2006年汽车乘员在车祸中致死伤的可能性仅是1970年的1/10。这主要归功于被动安全系统的研发。 目前,被动安全系统的车身结构、约束系统和乘员保护系统三个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一次车祸中,现代汽车车身通过车身变形吸收巨大冲撞力来保护乘员。  相似文献   

2.
朱西产 《世界汽车》1996,(5):16-17,31
安全气囊系统是当今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正面碰撞防护气囊系统已具有较高的装车率,实践证明,安全气囊与三点式安全带一起构成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具有优良的乘员保护效果。在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中,就安全带与气囊的主,从关系的不同,在美国和欧洲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开发思想。  相似文献   

3.
《轿车情报》2003,(4):82-83
安全气囊系统是当今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正面安全气囊己具有较高的装车率实践证明,安全气垂与三点式安全带一起构成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具有优良的乘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集成的主,被动系统能实现更强的安全性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车辆、乘员乃至行人的安全,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防护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的集成化是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复杂的技术整合将近距离雷达、远程雷达、影像传感、转向及翻滚角度传感、稳定控制电子传感等诸多技术结合在一起,对驾驶环境实施全面  相似文献   

5.
陶峰 《驾驶园》2010,(5):60-60
越来越多的人将车辆的安全性能放在了选车因素的重要位置。安全性能,顾名思义就是指一辆车保护乘员安全的能力。车辆的安全配备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主动性安全系统,二是被动性安全系统。安全气囊与车身抗撞击抗扭转刚性属于被动安全性能,也就是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保护乘员的能力。而更高一层的就是帮助避免发生事故的主动安全系统,包括我们常说的ABS、EBD、ASR、ESP等电子辅助稳定程序。也包括一些新兴的诸如红外夜视系统、自动雷达防追尾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智能汽车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碰撞安全场景。本文重点研究智能汽车车内不同乘员姿态、车内布置结构变化以及AEB系统作用等因素带来的碰撞安全场景,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法深入分析不同场景下车内乘员及车外行人伤害情况。结果表明:驾乘人员多样化的乘坐姿态使得碰撞工况中的乘员损伤的潜在风险增大,车内大屏等新型内饰会加剧碰撞工况中乘员伤害,AEB作用后能够降低车外行人伤害,但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乘员的损伤风险。可见,汽车智能化发展增加了碰撞场景的复杂性,对车辆乘员保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乘员安全系统(Occupant-Protection Systems)属于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主要由安全气囊(Airbag)和约束装置安全带(Seat-Belt)构成。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汽车工程中的大量应用,乘员安全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性能不断增强。 博世公司在乘员安全系统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对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安全》2016,(11):34-35
一般所谓的被动安全性包括车身结构强度、内饰强化、系能式转向柱、乘员约束系统、内饰件抗燃性及与人体生物力学特性等有关内容。为避免或减轻人员在车祸中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被动安全设计,如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身的前后吸能区,车门防撞杆都属被动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的汽车座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晓青 《汽车与配件》2005,(33):26-29
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在被动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部分。在事故中它要保证使乘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入到这个空间。  相似文献   

10.
提高安全气袋的乘员保护效能,减少其可能造成的伤害,是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使用LS-DYNA软件建立了5种不同折叠方式的气袋有限元模型,结合静态点爆试验结果对气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按照两类离位乘员的典型形式,进行了不同折叠方式气袋对离位乘员伤害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卷绕式折叠和折入式折叠气袋综合性能优于平面直接折叠气袋。研究结果可为气袋折叠方式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某款高端车型开展用户调研,走访云南、甘肃、宁夏三地多处站点。根据观测事故车损坏情况和梳理事故原因,运用CAE仿真手段获得车辆的碰撞性能,对比研究不同碰撞形式之间的差异。经分析得出,仅使用GB 26512—2021《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无法全面地评估整车结构安全和乘员伤害程度,应结合道路情况、驾驶员行驶习惯、约束系统匹配情况等,更全面地考察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汽车乘员乘坐条件监测报警装置多数是对乘坐条件个别参数的检测,而不能检测所有的风险源,也没有对乘坐条件的总体风险、众多风险源进行安全识别、评估、预警、控制等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由此,通过对汽车乘员乘坐条件安全状态监测,研究和分析了汽车乘员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综合考虑影响乘坐条件的诸多因素,避免汽车乘员因乘坐条件的各种风险源而引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2006,(8):90-90
TRW是全球领先的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供应商,近日宣布先进的防撞系统最新一代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和主动控制牵引器安全带技术,以此在碰撞发生前保护乘员。  相似文献   

14.
宏湖 《轿车情报》2003,(11):84-86
在近来欧洲NCAP碰撞测试中,除了对汽车的“乘员保护”进行安全评分(5星纽)外,还新增了“行人保护”(4星级)项目、因此.当今的安全汽车在必须遵循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理论设计中,还应注重保护行人安全装备的设计,返样才能真正体现人一车和谐相处,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15.
汽车侧门内饰件并不是主要的碰撞吸能元件,但是其刚度和结构形态会影响二次碰撞中假人的动态响应。为减少二次碰撞对于乘员的伤害,本文在整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PSM碰撞子模型,分别分析了胸部碰撞区域和盆骨碰撞区域内饰刚度对于乘员损伤的影Ⅱ向,为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汽车交通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汽车预防事故的主动安全性,只能避免5%的事故,因此提高汽车在发生事故时保护乘员、行人,减轻和避免伤亡的被动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评价汽车被动安全性要进行各种动态试验,因为动态试验能不同程度地真实再现碰撞事故中汽车和乘员的状况。汽车碰撞试验分模拟碰撞试验和实车碰撞试验。 模拟碰撞试验是评价汽车碰撞时乘员保护装置和有关安全件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试验手段,它是用一个比较坚固的试验滑车(台车)代替汽车,使其受到一个近似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上说,汽车安全的概念分为两个内容:一是主动式安全技术,即防止事故的发生;二是被动式安全技术,即事故发生后的乘员保护,现在的汽车安全技术趋势是,在每个安全领域都要开发出性能更好、反应更快和分辨力更强的安全系统,使它们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针对不同的乘员,迅速作出不同的反应。现在汽车安全技术的开发是两者并举,但更重视前者。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配件》2007,(32):15-15
美国TRW汽车集团正在致力于汽车侧面碰撞保护系统的开发。截止到目前,在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的侧面碰撞试验中获得五星标准的约100辆车中,有四分之一配备了TRW生产的侧气囊和帘幕式安全气囊系统。TRW负责乘员安全系统的副总裁Doug Campbell表示,所有TRW安全气囊的设计都与其座椅安全带设计相结合,目的是制定一套一体化的安全方案,帮助将乘员约束在特定位置,接受安全气囊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侧面碰撞乘员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荣  苏清祖 《汽车工程》2008,30(2):146-150
开发了侧面碰撞乘员胸部、腹部和髋部损伤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经过多工况试验验证.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侧面碰撞侵入速度、侵入形态以及车门内饰系统刚度特性对乘员损伤的影响.得出结论是:控制侧面结构侵入速度在8m/s以下,在胸部撞击之前推开乘员的髋部(髋部提前)以及适当的车门内饰系统刚度特性,可以显著减轻对乘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报批稿完成;2008年模拟碰撞试验室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建成;2010年C—NCAP计划将乘员约束系统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性能列入考核范围……国家和行业机构对儿童乘车安全已经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