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地区黄土土质疏松、孔隙比大、强度低,普遍具有严重的湿陷性、高压缩性和动力易损性,在增加正压力或孔隙水压力时,极易引起隧道底部及建筑物地基的破坏。为解决兰州绕城高速某大断面黄土隧道底部变形过大的问题,文章选择灰土挤密桩作为加固手段,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对隧底未处理条件下和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后的围岩变形与受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底开挖后主要产生隆起,并随开挖方向逐渐增大,起点拱脚处产生下沉,位移最大值出现在隧底中心处;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后,其桩身轴力、桩身应力和桩身位移在水平方向均呈现出两边小、中间大的规律,且随开挖方向逐渐增大,桩身承担了隧道开挖产生的大部分荷载,隧底受力与变形均有所减小;灰土挤密桩加固后的隧底位移值减小了32.0%~34.4%,灰土挤密桩能够很好地提高黄土隧道隧底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台湾集集大地震山岳隧道受损情形之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台湾中部地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遭遇芮氏规模高达7.3之内陆浅源强烈地震侵袭,造成二千余人死亡,万栋房屋倾倒,无数公共设施损坏.隧道结构由于深埋地下,一般认为受地震影响较小,惟经震后勘查成果显示,仍有为数不少之隧道于此次震灾中产生程度不等之损害.文章针对台湾中部四十余座山岳隧道之受损情形,依断层错动区、上盘、下盘及其他地区等三区位分别探讨隧道受震之影响,以作为营运中隧道维修及补强之依据,以及研拟隧道耐震设计规范之参考.  相似文献   

3.
台湾桃园机场捷运线台北端之潜盾隧道从台北县忠孝桥三重侧至台北捷运松山线北门站(G14)之西侧止,长约1580 m,其中穿越淡水河下方约800 m。隧道线形之设计须考量河床冲刷、基桩冲突托底、隧道逃生安全及维修需求之连络通道。台北捷运迄目前为止,穿越河床下方有五处,因皆采用传统单圆双孔潜盾隧道工法,考量河床下方开挖连络通道之施工困难度及风险极高,故尚未有于河床下方开挖连络通道之施工案例。本案经定性及定量评估比较传统单圆双孔及双圆潜盾隧道(DOT)之优劣得失,而考量引进双孔潜盾隧道。由于其是二连型蚕茧型断面,可直接设置连通门,而免除若采传统单圆双孔潜盾工法之条件下,在淡水河下方设置连络通道之施工风险。台北市捷运局在提升与促进台湾潜盾隧道技术之理念下,引进此一新工法,对后续路网无论在穿越河床下方或有用地不足等问题时,增加工法之选择与信心。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我国隧道施工造成周边土壤环境变化的现状,通过对隧址区周边土壤样品的对比分析,找出了土壤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原因,为隧道施工后土壤环境的恢复与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千枚岩软弱结构面发育,岩体呈互层结构且风化严重.在类似层状岩体中开挖隧道,围岩将出现大变形,严重危及隧道施工安全.文章基于成兰铁路杨家坪隧道,建立宏观层理分布模型,对层状千枚岩隧道形变破坏规律与支护措施展开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层法向位移在洞周呈斜向"X"型分布,位移峰值位于隧道拱顶及边墙部位;岩层切向位移位于隧...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复杂地应力红层泥岩隧道持续底鼓特征及底鼓原因,以某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隧底围岩位移监测等方法对底鼓变形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钻孔取芯岩样分析、地应力测试、围岩膨胀力测试、岩石蠕变试验、数值模拟分析等手段对可能导致隧道底鼓的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控于近水平层状泥岩以及复杂地应力,隧道部分段落呈现出底鼓时间“不收敛”、底鼓段落“不连续”、底鼓程度“不均衡”的三大特征;隧道岩层产状近水平,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属于软质岩,未达到膨胀岩判定标准,具有中—低蠕变特性,隧址区地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水平应力在9.5~13.73 MPa之间;隧道开挖后,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围岩发生蠕变,当蠕变产生的形变压力过大时,仰拱局部进入塑性状态,隧道即产生底鼓。  相似文献   

7.
土质浅埋隧道设计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工程作为特殊的岩土工程,现有资料缺乏对隧底受力变形的研究。土质浅埋隧道由于承载力较低,受力后变形较大,明确其基底承载力及变形机理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研究借用建筑基础设计方法,对隧道基底承载力和变形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土质浅埋隧道基底承载力及基于弹性压缩变形的基底变形计算公式。对隧底承载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隧底不存在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同时针对隧底不同时期沉降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可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二次衬砌施作前基底沉降不予处理,二次衬砌基底变形采用预留安全空间处理,工后沉降按路基沉降标准控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地质构造、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严重变形的原因,用渐近线和双曲正切函数推导测点最终位移量和各阶段位移速率,研究变形隧道的开挖及支护对策,并探讨了提前施作二次衬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等手段,对深圳地铁大剧院-科学馆区间隧道的洞内变形、地表沉降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软弱富水地层用浅埋暗挖法修建地铁隧道时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如应及早进行初期支护封闭成环、采用开挖后前5天的位移速度可以预测最终位移等,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关角隧道、羊八井隧道内燃牵引机车有害气体浓度冬季监测结果,以及拉日线隧址区现场风速观测,提出了拉日线隧道外自然风速的建议值。通过对隧道热位差产生的隧道内自然风速的计算,以及隧道内风速和污染物浓度一维非恒定流数值模拟,确定了隧道内自然风速的合理取值,计算了活塞风风速及活塞风长度;分析了拉日线3 000~4 070 m长度隧道全年内可实现自然通风的时段。研究表明,长度3 000 m以下的隧道,运营期间可实现自然通风;长度3 000~4 070 m的隧道采用自然通风,可在远期运行图周期内使有害气体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