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对不同类型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模式的阐述,同时分析比较其优缺点,进而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与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2.
概述电动汽车产业链模式与传统汽车产业链模式的不同点。分析电动汽车产业链中新旧参与者的现状表现,提出合适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模式,并且对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新能源汽车已经引起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逐渐普及和产业化,促进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这一新兴产业的诞生。但是,由于电动汽车市场还未形成规模,其运营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寻求一种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和与之匹配的商业运营模式是电动汽车市场产业化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现存3种充电模式的比较和现状分析,提出运营策略,为我国电动汽车的运营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目标的实现,对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结合对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的研究,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技术解决方案及家庭分布式储能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是推广电动汽车的一种有效模式,但该模式面临如何盈利的难题。本文选择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影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能否盈利的主要因素包括运营商的协调控制能力、规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服务设计。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是一种新兴的电动汽车租赁模式,它以实现电动汽车的多人分时共享为目标,最大化电动汽车的使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目前推行电动汽车的一种有效途径。分时租赁不仅可以降低用  相似文献   

6.
正6电动汽车能源供给模式选择能源供给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能源供给模式与电动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电动汽车的能源供应可分为插充、换电池和无线充电3种模式,其中插充可分为慢充(常规充电)和快充。电动汽车3种能源供给模式的比较见表1所列。6.1插充模式插充模式可分为慢充(常规充电)和快充两种模式。6.1.1常规充电(慢充)模式电池在放电终止后,应立即充电(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应  相似文献   

7.
<正>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2015年全球大城市中新注册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5~16%(麦肯锡,2010),对电动汽车服务的探索,也将有助于跟上电动汽车发展的步伐。为推动电动汽车在国内的发展,我国自2010年起开展了为期3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3年来,25个示范城市在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中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商业模式,这些不同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不同的服务模式来支持。对不同商业模式所需的服务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电动汽车的市场化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前,电动汽车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入网和“即插即充”充电行为将引起电网峰谷差增加,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用电需求的同时,又能使得配电网正常运行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合理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以及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友好互动,需要围绕充电站/换电站、电动汽车电池、用户、聚合商等多种参与方的关键模型和优化算法。文章从充电站/换电站布局模型、充电需求预测模型、充放电响应度模型、充放电优化调度模型等方面对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关键模型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聚合商和虚拟电厂两种模式,能有效实现电动汽车可调度资料整合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优化,对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形成支撑。  相似文献   

9.
李建新  王峰 《汽车文摘》2023,(10):45-48
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为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普及离不开完备的基础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覆盖面窄、盈利模式单一、回报周期长。综合分析国内外用户购买电动汽车时,需要考虑充电设施情况,停车与充电的关系,充电设施管理与服务关系,提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中应用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从政策导向、企业运营自主权、新能源汽车服务平台搭建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汽车尾气是加剧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绿色环保的电动汽车便应运而生。电动汽车的出现缓解了城市交通在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方面的问题,其也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动汽车是以电能作为主要能源进行驱动的汽车,由于电动汽车许多技术还有待改善,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汽车制动控制。所以本文对电动汽车制动控制策略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一、电动汽车制动模式电动汽车的制动模式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