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治国  金达锋  赵六奇  张峻青 《汽车工程》2002,24(5):426-429,450
预测控制(包括轴距时间延迟)具有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能力,对性能指标的频率成型则可以改善乘坐舒适性。结合以上两种方法,提出了一种算法用于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设计,并在时域和频域利用此算法对一个五自由度主动悬架车辆模型进行仿真,检验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加速度信号时域积分误差和频域积分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比了时域积分和频域积分的积分位移,结果表明频域积分相比时域积分更加稳定,误差更小。基于低频截止的频域积分法,提出了能量补偿频域积分法,应用实例计算结果说明该方法能够在保持积分位移信号稳定的前提下较好地补偿频域积分位移的响应幅值,能够满足工程分析及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函数采样后,所对应的频域函数和时域函数与原信号的周期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标特征提取作为其类型识别的关键问题,对保证机场场面运行安全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地磁传感器(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ance,AMR)采集的机场移动目标磁信号,提出了1种综合考虑磁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内容包括目标检测,磁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征提取。该方法首先通过在跑道中线布置双传感器方式感知信号并计算目标长度,基于目标长度规整时域信号获得其峰值特征;其次利用小波变换3层分解已规整的时域信号,并归一化各阶及近似信号能量值作为提取信号的频域特征,最终与信号时域特征共同构成信号的全部特征。在实验验证中,利用目标特征区分度测度方法使得不同目标之间的相似度均低于0.79,相比于单一时域或频域特征提取方法,时频特征提取方法消除了不同目标间极端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龙梁  胡爱华  张凤鸣  范子杰 《汽车工程》2006,28(10):906-909,913
通过对某特种越野车进行道路试验,获取不同工况下关键部件动应力的时域、频域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时域疲劳分析方法和频域的各种不同疲劳分析方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总结往复式汽车发动机间隙故障机械振动诊断的特点,并提出时域信号分离技术,频域信号参考技术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利用系统辨识的基本思想,在频域和时域方面对实现该问题的2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香港汀九桥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频域法和时域法在大跨度柔性桥梁环境激励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问题,最后的辨识结果表明其方法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系统辨识的基本思想,在频域和时域方面对实现该问题的2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以香港汀九桥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频域法和时域法在大跨度柔性桥梁环境激励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问题,最后的辨识结果表明其方法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模拟路面时域模型,通过路面不平度空间功率谱密度分析路面频域模型,并由路面频域模型推导路面时域模型的滤波白噪声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采用滤波白噪声方法模拟路面时域模型时,改变仿真车速的同时调整不同的路面不平度系数,对30km/h、60km/h车速下B、C级路面的时域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准确,可作为进一步的汽车动力学分析的路面输入,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石东  潘忠  陈文芗 《汽车工程》2007,29(6):524-527
在分析汽车电气系统噪声产生机理的基础之上,搭建专用汽车模拟实验平台,实际观测金龙大客车的噪声在时域、频域的表现,并应用韦尔奇方法进行功率谱计算,研究汽车电子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燃烧离子传感技术的发动机指示转矩实时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缸内离子传感技术的发动机指示转矩估计方法.通过对发动机缸内燃烧生成离子电流的时域及频域分析,探讨了燃烧离子电流特征值与发动机指示转矩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时域上,离子电流第二峰电压的大小和位置与发动机指示转矩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频域上,对离子电流信号进行了傅立叶变换后,其基频下的幅值与转矩对应关系更明显,因此,采用频域分析方法进行发动机转矩估计具有更高的精度,实时性也好.  相似文献   

12.
依据国际标准ISO2631和国标GB/T4970《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对某客车进行了行驶平顺性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算法在平顺性分析中的差别.以FAMOS、VC&MATLAB为软件开发平台,在Parse-val定理基础上实现了时、频域两种算法.结果表明,各种算法计算结果差别不大但各有特点,时域法对峰值系数更加敏感,可用于从人体舒适性角度评价平顺性;频域法则适用于分析1/3倍频程各频带对人体振动的影响并为改善汽车平顺性提供依据,但存在精度较低、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而频率法中两种谱估计法的对比结果表明,Welch经典谱估计法的一致性较差,而采用AR模型的Yule Walker估计法性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孟坚 《交通科技》2011,(6):78-81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利用不同入侵模式信号时域及频域特征信号的差异性,采用时域与频域与信号结合的分析方法,实现对各种入侵信号的模式识别及报警判断,并通过模拟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入侵行为的模式识别及对有害入侵模式实施报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半主动悬架较被动悬架,在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同时与主动悬架相比具有性价比高、耗能小等优点,所以半主动悬架成为近年来汽车底盘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车辆4自由度1/2半主动悬架模型,提出了模糊PID混合控制算法,并基于该算法对半主动悬架进行控制,且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时滞问题做了定量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混合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在车身加速度、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前后悬架动挠度、前后轮胎动载荷、前后簧载质量加速度等在时域和频域中均有所改善,且一定量的时滞对该算法亦影响较小。这对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的研究和半主动悬架的开发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滑模理论设计了7自由度的整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滑模控制器。采用极点配置法进行切换超平面的设计,应用顺序启动递阶算法和等速趋近率法进行多变量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和优化。研究了系统在随机激励条件下的车身加速度、俯仰角、侧倾角、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等主要性能指标在时域上的控制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功率谱密度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滑模控制器性能稳定,控制后悬架各性能参数在时域和频域中均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该滑模控制器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和分析了该系统的频域和时域响应特性。采用比例加微分控制方法,可获得理想的助力特性,并能避免并振峰的出现;单纯的比例控制却不能满足这两点要求。  相似文献   

17.
频域分解法是一种频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因其操作简单、抗噪声能力强而被广泛使用。虽然频域分解法对于振型和固有频率有着较高的识别精度,但是对于阻尼比的识别精度不够高,其原因是在多自由度结构下,求解阻尼比需要将固有频率窄带范围内的最大奇异值数据傅里叶逆变换到时域,并通过对数衰减法求解阻尼比,而窄带范围的数据很可能会受到其他阶模态的干扰,进而影响阻尼比的识别。因此提出了正交模态分离频域分解法识别结构的阻尼比。首先,通过结构响应计算出结构的输出功率谱矩阵,并使用频域分解法识别结构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然后,将识别出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代入计算公式,使用振型正交等方法将各阶模态分离,并计算出各阶模态的增强输出功率谱函数,通过增强功率谱在频域计算出结构各阶的阻尼比;最后,在数值算例中对比了频域分解法以及正交模态分离频域分解法的阻尼比识别结果,并将理论应用于实桥的测试中,计算出该桥梁的前4阶阻尼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将多阶输出功率谱矩阵分离成多个单阶的增强输出功率谱函数,并且通过分析增强输出功率谱函数的曲线直接在频域计算出结构的阻尼比,避免了在阻尼比识别中不同模态的相互干扰以及频时域转化带来的影响,提高了...  相似文献   

18.
列车过桥时引起的桥梁挠曲会降低车辆乘坐舒适度,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时一般通过控制桥梁的挠度或进行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来保证车辆舒适度。为得到车辆过桥的振动规律,并提供一种便于工程应用的计算方法,基于频域分析,将桥梁变形假设为正弦半波并展开为傅里叶级数,输入车辆点头、沉浮频响函数,经过简化得出车辆竖向加速度的包络近似算式。通过实例计算结果与时域方法对比,验证了频域包络算法的准确性。频域包络解析公式还揭示了影响车辆过桥舒适度的主要因素,即桥梁最大挠度、设计车速和桥跨的比值、车辆自振频率、车辆频率响应函数等。  相似文献   

19.
动力电池实车路谱从频域的角度看由较为丰富的频率成分构成,当前国内外的动力电池振动测试标准的频率范围并未完全覆盖这些频段,特别是低频部分。本文通过对动力电池实车路谱分别进行1 Hz和5 Hz高通滤波,从时域、频域、雨流统计结果等方面分析5 Hz及1 Hz以下的低频成分对动力电池潜在损伤的影响,提出了对动力电池进行1 Hz~5 Hz低频振动考核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经典的开关型天棚控制和加速度阻尼控制各有其优缺点:天棚控制在低频区(车身振动偏频附近)控制效果较好,加速度阻尼控制则在高频区(车身振动偏频以上)控制效果较好。为能在全频域内有效地降低车辆振动加速度,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速度阻尼控制(结合了天棚控制和加速度阻尼控制的优势),并从相频的角度对上述控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证明了提出算法的优越性。最后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和可控减振器的硬件在环试验,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