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广东省龙川至怀集公路某边坡滑坡设计及滑坡现状,通过现场调查及地质勘察对边坡进行分析,表明造成滑坡的直接原因是短时强降雨导致全风化层强度降低,诱发因素是放坡开挖造成坡脚剪出口贯穿;通过对现场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及对滑坡周界的分析,确定滑坡主滑动面倾角为17°,潜在滑动面倾角为24°,据此提出了竖向钢花管群桩+斜向预应力钢锚管框架梁加固治理措施。对加固方案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区管道沿线填土边坡滑坡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黄土地区管道沿线填土边坡滑坡病害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主要包括3种工况:自然斜坡的初始应力场回归、填土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沉降及降雨对坡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土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固结沉降以及向临空面方向的卸荷变形,在此应力重分布过程中,填土坡面以及坡体上部产生大量张拉破坏单元;降雨是填土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因,一方面增加了填土坡体的容重,另一方面,沿张拉裂缝下渗的雨水软化了填土与原自然坡面的接触带,导致了填土高边坡的滑动失稳。在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管道所处边坡部位的特殊性,采用锚管构架、锚索地梁以及反向坡排水等工程措施对工点病害进行治理。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资料表明,治理后的坡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的结构,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评价和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为整个滑坡治理工程提供依据,并提供处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滑动面(带)的特征是认识和研究滑坡的一个重要课题,滑坡勘察和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即是滑动面(带)的勘察和研究,其相关的勘察和研究方法对于正确认识滑动面(带)的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滑动面(带)的空间展布、物理力学性质、岩土成分和结构及其附近地下水的特点对于滑坡地质、数学模型的建立,并进行相关力学计算,预测其发展趋势以及治理工程设计的正确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三峡水库尾端—重庆钢铁公司厂区的高焦炉区滑坡和三角地带滑坡勘察为例,说明滑动面(带)的勘察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奉节大坪滑坡是由前级浅层的堆积层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大型老滑坡。根据勘测结果分析,岩层顺倾地区是滑坡易发地区,由于隧道开挖,引起了大坪老滑坡的整体复活。布置测斜孔对滑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大坪滑坡存在典型滑动带,降雨对滑坡影响较大,滑动面较深,且滑动面以上滑坡体不同部位变形速率不一致,通过明确滑动带的位置、厚度、滑动方向及变形范围,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K80滑坡的现场调查,确定该处为老滑坡地貌。分析了该边坡5次滑动变形的机理,并采用地质勘察、变形监测等方法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动面和剪出口的位置。针对该工点病害机理与变形特性提出锚索+钢花管注浆加固的组合结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南宁市状元泉路段填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勘察和土工试验成果,结合滑坡结构特征、物质组成成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填土滑坡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状元泉路段填土滑坡为推移式滑坡,降雨为滑坡形成主要诱发因素,其变形破坏机制属于蠕滑-拉裂型。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滑坡的演化发展地质力学模式分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型试验,对堆载诱发型边坡滑坡的变形机理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堆载诱发型滑坡的变形演化规律可归纳为:后缘压缩阶段→蠕动变形阶段→加速滑动阶段→剧滑阶段,且剧滑启动之前的加速变形过渡时间极短;(2)利用FLAC3D软件进行堆载滑坡演化过程的动态数值分析,模拟过程中坡体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演化特征表现为从上向下逐步贯通,与模型边坡破坏过程相符;(3)堆载诱发型滑坡破坏过程历时短、突发性强,在坡脚产生持续位移时即应做出滑坡预警。  相似文献   

9.
基于野外地质勘查、现场监测及数值计算,对凯(里)羊(甲)高速公路RK9滑坡地质条件、形成机制、治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大型牵引式顺层滑坡,平面形态具有二级滑动特征;滑坡变形最大值为5 673.3 mm,变形主要集中在暴雨期;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及工程活动;采用清方、坡面防护、抗滑桩加固、综合排水等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在山区修建的铁路越来越多,往往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不足或工程活动不当引起诸多的地质病害,其中工程施工引起的斜坡体滑动时有发生,形成机理主要为:一是有发生斜坡滑动的地形,二是有产生的滑动的软弱面,三是降雨的影响,四是工程施工方法不当等。以圪秋沟工程滑坡为实例,针对其形成的原因,通过稳定性检算,采取清方减载、加强地表排水、反压、支挡等治理措施,避免滑坡对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牵引式滑坡是由于前方形成临空面后带动后方坡体失稳变形并逐级向上发展的滑坡类型,具有面积大、滑体量大、蠕变及塌落变形错综复杂、滑动带不连续,发育到坡顶后有一定的隐蔽性等特点。该类滑坡的现有工程处理中,一般将多期牵引视作一个整体滑动,采取非常强的加固措施,造成了加固工程量的浪费。因此,有必要根据牵引式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以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加固工期。本文以某牵引式滑坡为例,在文献调查、地质调查及勘探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形成机制、演变趋势及变形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该滑坡的处理原则,并提出了主动加固和被动加固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堆载预压是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加快软弱地基的固结沉降。为了研究在明洞回填土地段采用堆载预压加快固结沉降的可行性,以京张高铁东花园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覆土进行验算,得出不同衬砌类型明洞所能承受的最大覆土厚度,利用改进高木俊介法对明洞回填土堆载预压进行计算,得出不同堆载高度下回填土的固结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堆载条件下,回填土的固结度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大而呈幂函数形式减小,且固结度受堆载高度的影响不大。(2)在相同的覆土条件下,堆载高度对保留土高度影响较小;(3)堆载预压可以加快明洞回填土的固结沉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宝兰客专线秦安隧道-王家墩滑坡工程为依托,针对古滑坡体滑动面横穿大断面隧道洞身现象,提出针对性的设计方案,运用有限元软件FLAC3D进行数值仿真模拟,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双侧壁导坑法以及CRD法,以隧道围岩位移特征、塑性区发展规律以及围岩应力状态为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隧道开挖时,左拱腰以及右拱脚均产生拉应力,并在滑动面与隧道相交处产生相对滑动;CRD工法下的围岩最大拉应力和山侧隧道滑动面处相对滑动位移均小于其他2种工法,且每个洞口的快速封闭和强支护,可以有效限制塑性区的发展。基于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两个控制指标,采用CRD法进行隧道开挖并采取优化措施,现场监测数据显示与数值模拟趋势一致,且地表沉降和水平滑移均在10 mm以内,对滑坡扰动较小,围岩控制效果良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滑坡破坏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位于大森数控公司的滑坡为例,在详细勘察基础上,查明了滑坡体的失稳是上覆第四纪碎石土层沿其与下伏基岩接触面的滑动破坏,并对其成灾原因和启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属于水压力驱动型滑坡,在降雨作用下会失稳破坏。通过对滑坡体主控结构面与裂缝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经过计算得出,其安全系数为0.615,必须进行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15.
含顺倾结构面的红层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边坡失稳问题。本文以东南地区一公路红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边坡的致灾因子,并针对该边坡沿顺倾结构面的滑动破坏模式,提出坡脚堆载反压、刷方减载、夯填裂缝、设置排水工程和锚固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建立滑坡模型,采用室内试验法、反算法和极限平衡法确定滑面计算参数和滑坡推力,并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验算,论证治理措施的可行性。监测数据表明,治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测斜仪和PVC测斜管对试验工点膨胀土滑坡的深部位移进行监测与分析.监测结果表明:该工点膨胀土滑坡滑动面较浅,位于坡面下3.5~5.5m;滑动带含砂率较高,地下水和雨水下渗导致该层土的黏聚力和摩擦角减小,这是出现滑坡的重要原因;浅层坡残积膨胀土与下层全风化泥岩的分界面处形成了隔水层,降雨量大时滑动土体出现较大的塑流性...  相似文献   

17.
吉图珲客运专线GDK275滑坡为一破碎岩石滑坡,自2012年开始发现变形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坡体出现下沉、滑移及坡面开裂等变形现象,且日趋加大,呈持续性滑动变形。其形成与发展与坡体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极大的关系,高含水的坡体结构是滑坡形成的基础,边坡坡脚的开挖产生了较大的临空面,使边坡稳定度降低,逐步形成滑坡。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及监测资料对其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滑坡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并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切层岩石滑坡的治理工程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延图高速公路中里滑坡治理为依托,研究分析地层岩性、地质环境等对柯岛组砂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柯岛组砂岩中的凝灰质成分易形成软弱泥化夹层,成为潜在滑动面,在开挖卸荷和地下水作用下,易发生沿潜在滑动面的顺层滑动或蠕滑破坏;边坡治理方案应首选抗滑桩,必要时可在滑坡体前缘设置抗滑挡墙;还可采取削坡与压脚工程,并采用植被护坡、地表排水、坡体裂隙封闭等方式防止地表水入渗。  相似文献   

19.
以一滑坡治理为工程背景,根据工程勘察结果确定滑动面形状与位置,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了在地下水和边坡开挖影响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分析地下水与边坡开挖对滑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滑坡稳定性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降低,但这种变化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变化,其降低幅度还受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滑坡稳定性起到主要作用,坡脚开挖卸荷进一步降低了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GEO-SLOPE软件对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修正后的EI-Centro地震波作为滑坡体动力响应的输入波,运用GEO-SLOPE软件的SLOPE/W模块,采用拟静力法计算得到滑坡在天然和地震状态下的安全系数并确定其最危险滑动面,同时运用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安全系数时程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八浪沟滑坡在不同峰值的地震动荷载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