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与城市景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道路工程设计与城市景观密切的关系,从道路线形、道路断面、路面色彩、道牙、路灯、道路绿化等方面介绍了道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城市景观问题,提出了道路工程设计不仅要注意道路的使用功能,同时要注意城市景观的协调与美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道路运输的管理,就目前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道路运输管理概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引言 在道路建设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以及使道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是新时期道路建设的新理念,如何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增加道路建设的投资效益.已经成为道路建设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沥青路面在服务几年后其破坏速度会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4.
质量通常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优劣程度。道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即道路旅客运输提供的空间位移及相关服务的优劣程度,与一般产品相比,道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道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因其提供产品同质性较差,很难定量描述,一般只是定性描述,即“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经济”。第二,一般产品有行业标准加以评价,而道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更强调旅客自身的感受和评价,第三,道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村庄道路系统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通州区新农村路网建设为基础,探讨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规划设计方面,本文指出了新农村道路规划与以往农村道路规划的区别,以及新农村道路设计与新城区内道路设计的区别,提出新农村道路系统规划需要满足的要求;在建设方面,对村庄道路的建设原则、建设形式和资金筹措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养护管理方面,提出了村庄道路养护管理的原则和方针,并在养护管理资金方面分析了通州区现有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压力与日俱增,交通事故频发,政府加大了对道路桥梁建设的支持和重视力度,但在实际生活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仍然隐患频发,桥头跳车现象屡禁不止,成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一大主要问题。本文在分析现行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求能最大限度的规避桥头跳车现象和相关道路风险,为城市交通的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提高公路工程基本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要想富先修路”。全国上下都在大力修建道路,其中包括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及其他专用道路。不论修建何种道路,其先决条件是必须修筑路基,它与房屋、桥梁等构筑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道路与桥梁发展概况 交通运输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我国的交通运输主要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以及航空运输,道路和桥梁建设是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运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江河湖泊比较多,道路建设中经常面临需要架桥的状况,因此桥梁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除了公路上的立交桥,中、小桥等等,横贯打浆河流以及海峡的高架桥也相继建成,并且道路和桥梁的工程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促进了我国的交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桥梁建设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克服道路建设中地形、地质等相关方面的阻碍问题,使得道路交通建设能够达到顺畅平稳的效果,减少行驶过程中的阻力。道路与桥梁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体现的不仅是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智慧结晶,还体现了我国整体综合实力以及科技的发展水平,对外来说,是我国整体实力的一个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道路与桥梁建设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施工技术以及道路设计等方面实力不断增强,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的道路与桥梁建设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提高道路与桥梁的建设技术,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采用新的工艺,新的建设技术,运用新的建设材料,同时还能保证道路与桥梁建设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进度以及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颁布,对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行政许可法》即将实施的关键时刻,以国家“条例”为依据,监管与服务并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积极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的发展对于道路等级体系划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不同等级道路的差异最终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不同。本文以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发展的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实现道路的多重功能为目标,对道路等级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将道路等级相关因素归纳为管理因素与物理因素,并详细研究了各因素的取值标准,最后提出了四级九类的道路等级体系。以武汉市为例,介绍了上述道路等级体系在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乡公路路网改造中,道路加宽与路基提高不可避免,但是实施过程中,往往在道路中会出现纵向裂缝,严重影响道路使用性能和正常运营。本文综合国内外现有的成果,针对道路整治的一般过程,分析了形成纵向裂缝的原因与机理;根据道路纵向开裂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设计、严格施工和采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处治的相应对策,并对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根据道路线形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分析道路平面、纵断面及平纵线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说明制定道路线形设计指标和进行线形设计时,将交通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大量的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道路施工通常会占用有限的道路资源,这与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长、道路资源本身扩容能力不强形成了严重的冲突,使得原本就显得供需紧张的城市交通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提出了道路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与《行政许可法》同时实施,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推进道路运输管理实现现代化,推进依法行政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5.
海绵型道路有着出色的排水能力,在雨天时能较显著地提高交通安全,然而其排水设计应与道路几何设计协同考虑。基于海绵型道路路表渗流与产流的规律,建立了二维与三维路面渗流模型。模拟后的结果表明排水情况与车道数为负相关;在车道数增加的情况下,排水功能与横坡为正相关;若横坡坡度相同,纵坡的增加会延长排水路线,导致排水性能变差。基于海绵型道路排水功能保证,对海绵型道路横断面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介绍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面对我国加入WTO和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道路运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改革创新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7.
《交通标准化》2009,(22):57-57
日前,由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与金丽温高速道路有限公司、浙江正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高速道路隧道群预防二次事故报警系统大功告成,该成果填补了我国高速道路事故报警系统科技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车辆在城市道路上实际行驶时间,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流,提出一种改进的城市道路阻抗函数模型。城市道路阻抗分为路段延误和交叉口延误,其中路段延误采用王素欣改进的道路阻抗函数模型对SPIESS路阻函数进行修正,利用城市道路交通流三参数速度、交通量、密度的关系推导出交通饱和度与交通密度的关系式。在交叉口节点延误中对Webster模型进行改进,并对整个道路阻抗函数模型进行相关道路影响因素(交叉口间距、行人自行车干扰、道路宽度)的修正,最后利用百度地图的智能实时路况查询服务来获取道路数据。通过对改进的城市道路阻抗函数模型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与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道路阻抗函数更贴近实际行驶时间,对路径规划和智能交通平台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有其哲学逻辑、主体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就其哲学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就其主体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根基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主体选择,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选择;就其历史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悠久绵延历史的必然产物,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就其文化逻辑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现代性呈现。  相似文献   

20.
《交通标准化》2010,(18):F0004-F0004
南京东交工程咨询(检测)有限公司致力于公路、城市道路、机场道路和桥梁隧道工程,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技术服务(施工监控),桥梁研究与设计、公路勘察设计,道路科研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