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压排气再循环系统(HP EGR)相比,低压排气再循环系统(LP EGR)能使EGR工作区进一步扩大,因此,燃油消耗和排放能得到改善。为了满足欧5排放法规的要求,采用了1种排气节流LP EGR系统。与其他车辆相比,采用该系统开发的欧5车辆具有更大的优点。由于排气节流LP EGR阀是毗邻后处理系统安装的,因而为了能承受热应力,LP EGR阀必须选用不锈钢材料,相应成本也会增加。为了降低欧6车辆使用成本,开发了1种进气节流LP EGR系统,以取代排气节流LP EGR系统。为了采用这种进气节流LP EGR系统,将EGR阀安装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的前面。在这种情况下,材料选择范围更广(例如可选用铝、钢)。因此,进气节流LP EGR阀能同时实现降低成本和质量。介绍这种LP EGR阀的设计方案,它能保持一定的进气性能、安装及连接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振动强度。为了确保进气性能,对阀瓣形状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对LP EGR阀合适的安装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这些研究,达到了进气性能、热应力和振动强度的开发目标要求。因此,实现了进气节流LP EGR阀及其安装结构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2.
进气系统的管路形状和组件结构对气体的流动都会产生阻力,从而会造成进气损失,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文章通过对NJ6486DA汽车进气系统压力损失测试与分析,其结果有利于对车辆进气系统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改进某工程车辆进气系统的消声性能,采用实验方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该进气系统进行声学性能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方案并重新进行仿真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改进方案,实车测试进气系统降噪效果理想,符合理论分析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中型客车空气滤清系统的声场仿真计算和整车进气噪声试验分析,提取其进气噪声声源特性并进行了声学优化。首先采用四负载法提取进气噪声声源特性,建立进气系统声学边界元模型,预测进气系统进气口噪声并与试验测试数据对比,验证提取声源的准确性;然后进行整车进气系统噪声试验,分析进气噪声频谱特性,确定消声频率;最后通过仿真设计了消声元件,并提出优化方案用于实车验证。整车进气噪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进气系统声学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三、进气系统M282是为各种车辆平板中的弹性空气导管(图12)设计的,在母型机中包括的空气导管部件通用于所有车辆型号中的组合部件,比如进气模块。进气模块将增压空气分配装置、汽缸盖罩和机油分离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一个紧凑型部件中,通过弹性密封件实现对机油的密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增压器泄压阀噪声的问题,展开了相关的声学测试,以确定噪声的频率和声压级等特性。对进气系统进行了优化,计算了优化后系统的声压级差以确定方案的有效性。然后,制作了进气系统样件,将样件装到车辆上进行测量,以验证方案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降低增压器泄压阀噪声,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由于进气限流对发动机性能造成的影响,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减少进气阻力,需要对赛车进气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文章利用CFD分析方法对赛车进气系统参数进行内流场优化仿真,选取20°入口锥角、7°出口锥角、315mm的进气总管、3L的稳压腔及80mm的进气歧管等参数,自制碳纤维进气系统。设计的赛车进气系统通过了发动机台架试验,实车比赛完成了所有比赛项目。经过CFD设计开发,提高了赛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轻量化水平,对于指导大学生方程赛车进气系统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国家法令法规对车辆噪声控制的要求愈来愈严格。以传统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噪声,首要噪声源之一是发动机进气系统,发动机进气系统也是当前汽车降噪的首要对象之一。进气系统噪声作为发动机运转中的首要噪声源,已引发了NVH工程师的关注。为了削减进气系统在发动机运行时的噪声,必须在进气系统中安装几个消音器元件,如赫姆霍兹消音器、1/4波长管等。  相似文献   

9.
对整车搭载某款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噪声进行研究,从进气系统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目标设定和目标要求出发,设计零部件消声方案,并进行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验证,通过实车NVH调教和试验验证,找出该款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消声元件的结构优化方案,达到整车NVH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消声器消声原理及压缩机进气噪声的频率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压缩机进气消声器的设计原理及设计过程。通过具体实例,对压缩机进气噪音特点进行研究,设计对应消声器对进气系统进行优化,对设计理论进行验证,在实车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由于进气限流对发动机性能造成的影响,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减少进气阻力,需要对赛车进气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文章利用CFD分析方法对赛车进气系统参数进行内流场优化仿真,选取20°入口锥角、7.出口锥角、315mm的进气总管、3L的稳压腔及80 mm的进气歧管等参数,自制碳纤维进气系统.设计的赛车进气系统通过了发动机台架试验,实车比赛完成了所有比赛项目.经过CFD设计开发,提高了赛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轻量化水平,对于指导大学生方程赛车进气系统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轻型卡车进气系统及三维吹塑管路的特点,论述了轻型卡车进气系统三维吹塑管路的设计原理与过程。通过具体实例,对轻型卡车进气系统管路特点进行研究,设计相应三维吹塑管路对进气管路进行优化,并通过实车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燃料电池空气系统进气噪声的测试方法及要求,并应用该方法测试燃料电池汽车不同空气滤清器下的进气噪声,完成结果的对比分析。测试结果为进气系统的优化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数。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对某商用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流场分析与优化改进。在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中,以其进气道几何模型为基础,借鉴相关机型的气道稳流试验数据,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CFD)和有关数值计算方法,对4种不同气门升程下的进气道缸内流场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评价进气道稳流特性的有关计算模型,给出了其进气流量、进气道内气流分布、不同气门升程下缸内流场特性、流量系数和涡流比等参数,为进气道性能优化、评价和再设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并对进气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再次进行流场分析后进气系统流量系数得到提高,大幅提高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车型平台上4A91S发动机进气系统结构,提出了基于CFD的结构优化方法。利用Fluent对该进气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流场特性,以发动机进气阻力最小和气体流动均匀为优化目标,改进对发动机进气阻力和流动均匀性影响大的结构因素。对比进气系统结构改进前后的流场特性,为汽车进气系统结构设计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发动机进气系统声学性能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进气系统传递损失进行模拟,通过空滤和谐振腔的优化设计,有针对性地提高某些频率段的传递损失。空滤的优化使400~900 Hz频率内传递损失明显提升,最高达27 dB;谐振腔容积和位置的设计使400 Hz以内的频率段传递损失提高约3~10 dB。较初始状态比,系统总声压级最大降幅12 dB,满足了设计目标。优化方案为新车型进气系统的正向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某款车在后期噪声评估过程中,车内噪声水平没有达到目标样车的水平。文中根据该车进气系统噪声实验结果,设计赫姆霍兹共振消声器以降低噪声,并利用声传递矩阵理论和实验方法验证了其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在2 000r/min附近,车内声压级从原来的72.95dB(A)降低为68.96dB(A),说明通过优化车辆进气系统结构可以提高整车的振动噪声(NVH)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某车发动机进气噪音的频谱特性,对原空气滤清器和进气管的结构进行改进与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进气系统的传递损失,并比较改进前后的消音性能。同时,通过整车进气系统噪音试验,进一步验证改进前后进气系统的消音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进气系统的声压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相关法规对整车的排放性能、能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进气系统对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都有较大影响,因此进气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对整车性能能否达成有较大影响。文章以重卡进气系统为例,介绍了进气系统的作用,结构组成,近年来应用的新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对进气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喷汽油机进气歧管的CAD/CFD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元默  帅石金  王建昕 《汽车工程》2002,24(4):314-317,321
电喷汽油机的进气系统对整个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进气歧管的尺寸和结构形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文中用CAD/CFD对EQ49li电喷汽油机的进气歧管进行优化设计,并用试验对计算机模型进行验证,整个设计过程表明,所用CAD/CFD优化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