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公交停靠站是公交和道路,包括交叉口通行能力重要影响因素.现状城市公交停靠站在交叉口附近、路段上的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应在保证公交乘客候车安全,方便乘客换乘、过街的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公交场站选址、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快速公交站台形式及位置最佳布置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公交在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践,但对于站台的形式及位置的选择,我国还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在阐述快速公交站台各种形式的适用性及布置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路中式快速公交站台设置在交叉口进口和出口的适用性及位置形式。最后,以乘客时间效益为主要指标,建立了乘客出行延误模型,提出适合我国混合交通特性的站台最佳布置方法,为我国快速公交的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交叉口进口道附近设置有公交停靠站的情况,探讨站点公交溢出的两种可能情形以及具体排队过程,并建立受车头时距等因素影响的排队等待时间模型.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分析公交停靠对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的影响,得到通行能力损失模型,进而对交叉口乘客延误公式进行修正;另一方面,通过对停靠站公交到达离开时间的研究,建立站点乘客延误模型.然后,基于客流量进行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配时研究,在保障其他相位车辆基本运行的前提下,建立以乘客总延误最小为控制目标,公交优先相位绿灯时间为控制变量的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模型.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模型计算,得到交叉口的最优配时方案,并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优化方法得到的信号配时方案,有效减少了交叉口乘客总延误时间,保障了各相位车辆的通畅.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181-182
在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了交叉口前公交站台以及信号灯配时的因素,提出了交叉口公交优先的车速引导方案,并采用该方案对常州BRT中B10线路的部分路段的日常运行车速进行了引导研究,结果表明:该车速引导系统的使用可有效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受城市道路红线条件限制,许多公交车站只能设置直线式公交站台;这种形式的站台很容易产生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共享超车道感应信号控制的优化方案,使用VISSIM软件对共享超车道前后车辆的延误水平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共享超车道能有效地缓解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在交通量较大和公交发车频率较高情况下,通过设置带有共享超车道的直线式公交站台能有效地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保障近道路交叉口上游路段的公交优先通行和社会车辆有序通行,提升了交通的流畅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车辆运行特性,从时空和微观的角度,运用概率论、运动学原理和 M/Ek /1(N) 排队模型,对港湾式公交站车辆的延误问题进行研究.将公交在港湾站台的延误按阶段分类并定性分析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公交车辆进出站台及在站台内外运行过程和机理,构建公交进站延误时间、停靠延误时间及出站延误时间模型,推导单泊位和多泊位站台的公交延误模型.采集长沙市雨花区4个站点的公交运行数据,绘制延误变化趋势,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延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交在港湾式站台的延误随公交到达率增大呈指数增长,随上下车乘客数增多呈对数函数增长,随相邻车道流量增大呈递增的抛物线增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乘客换乘量和停车泊位的BRT站台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系统(BRT)的研究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引进了BRT,为了保证公交的快速通行,对BRT站台规模的研究日益重要。首先找出快速公交站台规模的影响因素,由此结合排队论的相关知识,从站台乘客换乘量和泊位对站台规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基于乘客换乘量和基于泊位的站台规模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出站台的最小面积和最小长度;再以最小宽度为验算指标,当指标冲突时,结合调整原则,最终得到合理设置的站台规模。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低碳交通理念,结合熵权法建立交叉口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得以确定交叉口服务水平瓶颈参数.基于此模型,提出类鲁棒测试概念,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拟合仿真数据,建立类鲁棒测试模型进行优化方案鲁棒性检验.以福州市某交叉口为例进行服务水平瓶颈指标判断,结果显示瓶颈指标为公交平均停车时间、次数.基于此,提出公交站台及线路优化方案,结合交叉口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类鲁棒测试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线路优化效果优于站台优化,二者共同优化的方案效果最佳;主次干道公交站台异侧设置、次干道直行公交远引掉头的组织方式具有良好的优化作用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行直线式公交站选型优化,根据南京市某公交站台的调查数据,考虑交通负荷、公交车占用站台时间及停靠频率因素,比较虚拟港湾式公交站与普通直线式公交站对交通流的影响,建立了沿机非分隔带虚拟港湾公交站的车流速度模型.该模型可计算车延误,并结合通行能力进行公交站选型.研究表明,单车道路段设置虚拟港湾式公交站有利;两车道路段根据交通负荷等参数确定公交站选型;公交车平均停靠时间不超过1 min时,3车道路段设置普通直线式公交站有利.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常规公交停靠站布局可以减轻停靠站所属路段的交通压力,降低公交车在公交停靠站时对社会车辆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公交停靠站不同站台形式对相邻车道社会车辆速度的影响.通过对重点路段进行的数据调查、分析,体现出停靠站影响范围内的道路交通流量与车辆速度的关系,并建立模型,分析站点同时停靠不同车辆数的情况下,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道路服务等级判定,在不同公交线路数及道路交通流量下,常规公交停靠站站台形式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交停靠站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车辆运行速度较快的主干路路段.以直线式、左侧港湾式、右侧港湾式停靠站为对象,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构建影响率计算模型,研究和对比分析公交车辆进出不同型式停靠站时对主干路路段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表现为减速跟驰、减速通过、停车等待、变换车道、借道通过 5种,以减速跟驰和变换车道为主;直线式停靠站对交通运行总影响最大;公交车辆在直线式停靠站静止停靠时影响最大,在港湾式停靠站加速出站时影响最大,且其在左侧港湾式停靠站处的停车不规范,易导致社会车辆的借道通过行为;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发生位置的分布亦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公交停靠站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车辆运行速度较快的主干路路段.以直线式、左侧港湾式、右侧港湾式停靠站为对象,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构建影响率计算模型,研究和对比分析公交车辆进出不同型式停靠站时对主干路路段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表现为减速跟驰、减速通过、停车等待、变换车道、借道通过 5种,以减速跟驰和变换车道为主;直线式停靠站对交通运行总影响最大;公交车辆在直线式停靠站静止停靠时影响最大,在港湾式停靠站加速出站时影响最大,且其在左侧港湾式停靠站处的停车不规范,易导致社会车辆的借道通过行为;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发生位置的分布亦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路边式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运行特性分析,基于南京市区10个典型公交停靠站的调查数据,应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仿真参数进行重新标定,构建无公交停靠站蹄段、路边式公交停靠站路段、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路段模型,仿真输出行驶时间、延误时间、停车次数和路段通行能力等评价指标.利用该评价指标定量分析公交停靠站对路段交通效率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具有公交线路的双车道混合交通系统进行建模和模拟分析. 通过绘制系统的基本图和右车道上车辆占有率分析了公交线路对双车道车流演化特性以及运行效率的影响,并针对港湾式和非港湾式两种停靠方式的优劣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系统中存在四个车流演化特性不同的密度区域;系统中公交车数量增多会导致最大流量降低;港湾式停靠站的公交线路系统对车流的影响小,系统流量大,优于非港湾式停靠站的公交线路系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具有公交线路的双车道混合交通系统进行建模和模拟分析. 通过绘制系统的基本图和右车道上车辆占有率分析了公交线路对双车道车流演化特性以及运行效率的影响,并针对港湾式和非港湾式两种停靠方式的优劣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系统中存在四个车流演化特性不同的密度区域;系统中公交车数量增多会导致最大流量降低;港湾式停靠站的公交线路系统对车流的影响小,系统流量大,优于非港湾式停靠站的公交线路系统.  相似文献   

16.
乘客候车时间可直接反映公交运输系统的运营状态和服务水平.将常规公交站点分类为是否与轨道交通有衔接,对27路、111路白石桥东站,以及运通105路和87路城铁西直门站进行实地调研,获取各线路晚高峰的乘客候车时间数据,对数据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客流到站时间分别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和伽马分布.基于客流到站时间分布函数,反推出乘客候车时间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根据公交专用道停靠站的设置方式对停靠站进行了分类,然后对公交专用道车辆的停靠过程进行了微观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对车辆的到达间隔与停靠时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到达间隔的分布规律,公交专用道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上游或路段中央时,公交车辆的到达间隔服从指数分布,当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下游时,受到交叉口交通信号的影响,车辆的到达间隔不服从指数分布,认为车辆到站服从一般分布;对于停靠时间的分布规律,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本文研究的结论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公交专用道停靠站通行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公交停靠站对其附近交通流的影响,建议对于设计时速较高、交通量较大、服务水平较高的主次干路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通过探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宽度、渐变段长度、站台长度等的设计,并分析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的设置,为城市道路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有公交大站快车站点选择方法存在未考虑站点枢纽作用,以及未融合多源数据等不足.本文引入复杂网络理论,融合公交车和出租车客流数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站点客流,潜在客流及交通枢纽作用的多指标协同的公交大站快车站点推荐方法.该方法基于公交客流,线路数据和出租车客流数据,分别计算公交线路站点客流集散量和潜在客流集散量;通过构建有...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交中途站合理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达  景啸 《城市交通》2009,7(5):68-71,26
泊位数与可容纳公交线路数的确定是公交中途站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但国内外相关研究还不成熟。根据武汉市实际交通状况,改进了排队论计算模型,提出确定公交中途站泊位数与可容纳线路数关系的计算方法。以武汉市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可超越前车进出站和依次进出站两种情况的可容纳线路数进行计算,建议可超越前车进出站时,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7~20条;依次进出站时,直线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3个,可容纳线路数为9~11条,港湾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3~16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