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6月17日,"绿色出行一骑减碳全国公共自行车碳减排成果发布暨碳排放交易试点启动会"在杭州低碳科技馆举办。公共自行车领跑零碳出行自行车作为一种零碳交通方式,在出行、健身的同时,还可助力"碳中和"。2008年,由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率先在杭州启动。随后,低碳环保、免费便利的公共自行车迅速掀起了一股"绿色旋风",从杭州刮到了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2.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高效、健康的出行方式,最近几年受到国内城市政府的广泛关注。自2008年以来,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城市试行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转,由于有弥补公交服务的不足、辅助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功能,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据"自然之友"发布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调研报告》介绍及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有限公司的统计,目前我国已有61  相似文献   

3.
国外公共自行车起源于1965年,目前已形成了应用电子技术、信息集成、无线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以杭州最为成熟,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发展历程2007年底,为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该系统自2008年初开始建设,于2008年5月1日,全国首个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4.
<正>3月30日早晨,兰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兰州晨报社和冠名单位中国电信兰州分公司,在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博览园自行车网点,现场举办"天翼4G.兰州市首届公共自行车‘骑行达人'评选活动的启动仪式",旨在通过奖励"骑行达人"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绿色出行利国利民"的出行方式中来。启动仪式上兰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何慧军就公共自行车在兰州的发展、绿色出行理念及公共自行车在兰州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绿色出行的动员;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设计调查 问卷,从个体属性和出行特征两方面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随机调查。随后,从使用者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 对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出行主要目的为上、下班和购物。相比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较多选择公共自 行车出行。采用换乘模式出行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占62.5%,早晚高峰时段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均较高。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分别为1~4km、15~30min时,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通过分析可知,影响出行者每周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拥有小汽车、出行目的和出行时耗。基于分析结果,掌握公共自行车出行规律,可为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个体属性和出行特征两方面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随机调查。随后,从使用者特征、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以中、青年为主,出行主要目的为上、下班和购物。相比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较多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采用换乘模式出行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占62.5%,早晚高峰时段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均较高。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分别为1~4km、15~30min时,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通过分析可知,影响出行者每周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频率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拥有小汽车、出行目的和出行时耗。基于分析结果,掌握公共自行车出行规律,可为提升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佛山市南海区公共自行车出行相关数据,从使用者的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公共自行车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对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出行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为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总结公共自行车和轨道交通的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功能定位,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形式、特点以及该模式下的公共自行车特性。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地铁站口紧邻的公共自行车站点IC卡刷卡数据,深入把握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行为在借车时长、站点OD距离与出行链等方面的出行特性与规律。最后,从租赁点的布局规划、提升系统服务水平、制定奖惩措施,引导出行行为、改善公共自行车行驶环境、调整收费标准等方面对南京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2):180-182
"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国外也称"自行车共享",供市民在一定时间内免费使用,利于低碳出行,全民健身,和城市畅通的短距离出行方式。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以及结合生活经验,首先总结了我国公共自行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其次,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详细的SWOT分析。最后,为我国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给出自己的建议。论文旨在给我国未来公共自行车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建议,防止发展中盲目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正为鼓励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提倡健康出行理念,结合兰州市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活动,7月6日,兰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公共自行车公司)举行第四届公共自行车年度"骑行达人"颁奖仪式。兰州公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郑强,兰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孟照宏,副经理史顺春、陆文涛、孔祥煜参加了颁奖仪式。首先,史顺春宣读了《文明出行倡议书》,呼吁大家爱护公共自行车,文明出行,并用数据向市民阐释了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租赁自行车交通作为"零污染"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新宠",自行车出行比例也成为城市交通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全面分析并掌握居民使用公共租赁自行车的出行特征,是政府或企业制定公共租赁自行车发展策略的基础,也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营运成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有效支持,应鼓励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控制成本、技术创新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为积极宣传"绿色公交,低碳出行"理念,5月2日,长治公交团委组织20余名志愿者参加"绿色出行"骑行活动。活动以八一广场为起点,途经市政府、十字街、长治商厦、市医院、长治日报社、供电公司等地点,最终返回起点广场,所有骑行车辆均为绿白相间的公共自行车。骑行是一种健康、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自2016年公共自行车与广大市民见面以来,逐渐成为长治市民绿色出行的一种新型选择方式,并获得了广泛好评。本次活动在通过绕城骑行,以公共自行车为载体,使广大市民对"绿色公交"  相似文献   

14.
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南京地铁站点实地调查的数据,从出行个体和土地利用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多项logit模型,深入剖析各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引起出行者选择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概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铁站周围住宅区和教育机构则是公共自行车客流的主要吸引源;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是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公共自行车主要承担通勤出行上班族的短距离出行,有自行车被盗经历的居民改用公共自行车换乘的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1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现状和问题200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系统性、在城市实现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此后10年间,投资形式不同、运营方式各异的公共自行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上百个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2009年,武汉市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成为我国首个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免费公共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日,全国首个公共自行车项目——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投入试运行,61个服务点、2800辆公共自行车代表着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启航.随后,以杭州金通科技、上海永久、常州永安等为代表的50多家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发、集成和运营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公共自行车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自长治市人民政府在主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以来,不仅缓解了主城区车辆拥堵现象,也改变了市民出行的交通方式。市区实行免费公交,公共自行车也参与其中,成为广大市民的出行选择,公共自行车与城市公交有机结合,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形成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相结合的绿色出行方式。在限行期间,为积极响应市政府冬季污染治理号召,  相似文献   

18.
自行车交通具有机动灵活、准时性高、低碳环保等特性,是完成人们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状况,总结发展经验,归纳公共自行车主要运营模式,并从政府、企业等角度分析各模式优缺点,为将来各城市选择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公共自行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出行选择,我市公共自行车办卡人数已达42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投用公共自行车辆30899辆,服务站点达到1166个,特级站6个,闸机式中心示范站1个。租赁卡办理迅速增长至42万张,日均使用22.5万人次,单车日均使用7.5次。463名公共自行车服务人员服务面积达到312.5平方公里。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城市交通"治堵"重要手段,按照出行人数乘以人均碳  相似文献   

20.
以苏州市高新区6个较具代表性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例,调查6个站点连续15天的借还车情况.归纳总结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在不同时间、不同区位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共自行车出行中通勤接驳出行占有较大比重,其余出行按照所处区位与时间段,分布呈现不同规律.根据所总结的规律,可使公共自行车的借还调配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