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某4缸柴油机曲轴轴系和主轴承座的有限元模型,采用EXCITE软件对曲轴轴系和连杆活塞组进行了多柔体的动态仿真,模拟了不同转速工况下曲轴随曲柄转角变化的动态应力。对曲轴动态应力结果进行了多轴疲劳计算,校核了不同运转工况下曲轴的疲劳安全系数,解决了弯扭耦合与多子系统交叉耦合时整体曲轴疲劳可靠性计算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以某车型自调式膜片弹簧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膜片弹簧、力感应弹簧、离合器盖和压盘进行静力学、模态、瞬态动力学和疲劳分析。通过静力学分析说明其设计是安全的;通过模态分析获得其固有频率及振型,为避免共振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得各构件的动力学特性,表明其工作特性达预期要求;通过疲劳分析获得其最大应力值与最大应力点位置,为离合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优化方向。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自调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喷油泵泵腔油压波动会引起喷油泵凸轮轴的转速波动,随着转速的提高,这一因素成为影响凸轮轴转速波动的主要因素,利用Matlab/Simulink计算工具,建立喷油泵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实现了“通过喷油泵凸轮轮转速波动重构喷油腔压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肖艳 《天津汽车》2009,(3):56-56
曲轴位置传感器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最主要的传感器之一,它提供点火时刻(点火提前角)、确认曲轴位置的信号,用于检测活塞上止点、曲轴转角及发动机转速。曲轴位置传感器所采用的结构随车型不同而不同,目前常用的曲轴位置传感器有磁感应式、霍尔效应式和光电式3大类。它通常安装在曲轴前端、凸轮轴前端、飞轮上或分电器内。当发动机无法启动、怠速不稳或加速不良时应检测曲轴位置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10.凸轮轴位置(CMP)传感器发动机转速CKP-24X传感器和曲轴位置CKP-7X传感器都不能确定活塞是处于压缩上止点还是排气上止点,而这正是顺序燃油喷射的关键。凸轮轴位置(CMP)传感器信号就是用来判别活塞是在进气、压缩、作功还是排气行程中。CMP传感器位于凸轮轴链轮后面的正时盖上,如图21所示,电路见图18。CMP传感器也是一个霍尔效应开关,CMP的触发轮(信号盘)位于凸轮轴上,在触发轮上有一个凹槽,凸轮轴旋转时,带动触发轮旋转,凹槽接近CMP中的霍尔元件时,CMP产生一个低电压,称为CMP信号。凸轮轴每转一周(曲轴每转两周),产生一个C…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4100QBZL柴油机曲轴的疲劳寿命,建立该曲柄连杆机构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将多组试验测量的缸内压力作为驱动力,进行耦合仿真得到曲轴在柔性体模型下的主轴颈、连杆轴颈负荷仿真结果,并根据载荷结果对曲轴进行静强度校核。最后结合由多体动力学软件得到的载荷谱与有限元分析所得的曲轴在各个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果,以及通过材料的各项属性拟合出的S-N曲线,对曲轴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曲轴的静强度及疲劳寿命均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曲轴最危险部位的寿命次数也达到了1013以上,认为曲轴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电开关和集成电路NE555设计出了一种反射式凸轮轴位置传感器,配合信号转子和反光膜,成功地将凸轮轴位置和转速转化成方波信号。送给ECU。这种传感器具有波形好、抗干扰能力强、安装灵活方便等优点.既可以安装在凸轮轴上,也可以安装在分电器轴或发动机曲轴上。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曲轴转速波动的内燃机失火检测方法,它针对曲轴转速的瞬态变化规律,引入曲轴转速段加速度的概念,应用内燃机电控单元中微处理器的时间处理单元对其进行实时精确计算.为防止误判和漏检,还设定了进行失火诊断时应满足的条件.台架试验和实验车道路试验检测的结果表明,该失火诊断的方法与策略能实时精准地完成内燃机的失火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内燃机曲轴与连杆大头止推轴肩磨损问题,采用Excite-PU建立机体-曲轴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曲轴纵向振动进行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曲轴纵振对曲柄销位移及曲拐开档尺寸的影响,据此构建磨损比率模型,用以判断曲轴易磨损位置。结果表明,曲轴纵振可导致曲轴与连杆大头止推轴肩间隙减小,进而发生磨损,且理论分析的易磨损位置也与实际磨损位置对应。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凸轮轴扭振和滚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某V12柴油机扭振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800~2500 r/min转速范围内的进排气左右凸轮轴负载扭矩激励,对凸轮轴进行了强迫振动仿真,获取凸轮轴各谐次扭转振幅和滚振谐次,并分析计算凸轮轴滚振振幅.结果表明:第4.5,5.0,5.5及6.5谐次主要贡献凸轮轴强迫扭振振幅,在2500r/min转速区域时凸轮轴扭振振幅峰值均达到最大值,3谐次的激励力矩是构成滚振的主要成分.分析并获取试验柴油机凸轮轴滚振最佳简谐系数,采用多次近似拟合低转速下的振幅结果以消除滚振误差的方法,建立了凸轮轴滚振计算模型,滚振计算的振幅与扭振动力学模型3谐次简谐振幅在800~1900 r/m in中低转速时幅值比较接近,差值小于0.02°,因滚振发生在较低转速,故滚振计算结果满足要求.该计算体系与研究结论为发动机凸轮轴系滚振的预测与控制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内燃机曲轴轴颈的过渡圆角处是应力高度集中部位,是疲劳裂纹的最先形成位置,因此曲轴圆角是曲轴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文章采用NASTRAN软件对某发动机缸体进行模态缩减,利用EXCITE-PU软件进行动力学分析,再通过N-soft软件进行圆角的疲劳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圆角半径的方式可以解决曲轴的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2.
1、结构和工作 北京切诺基车上采用的曲轴位置传感器,ECU根据其输出信号可以知道两个气缸的活塞在接近上止点位置,但并不清楚是哪个气缸,还需要有判缸信号相配合,即需要有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向ECU提供信息,故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是一个提供气缸判别定位信号的传感器。它与曲轴位置传感器产生的曲轴位置和转速信号相配合,可以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喷油和点火顺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在实际工况下的动态特性,以XE215G中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测的动臂、斗杆和铲斗油缸压力和位移数据,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间接计算所有铰点载荷。与此同时,测试动臂、斗杆大应力部位的应力-时间历程。对动臂、斗杆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将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发现2种结果中测点处的应力变化规律基本吻合,证明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可信。瞬态动力学分析能够反映实际挖掘过程中的工作装置动应力分布规律,其他未测试危险点位置的应力-时间历程也可以根据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得。  相似文献   

14.
一辆奥迪V6发动机在行驶中突然熄火后,不能起动。对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和供给系统进行了检查,结果为无火无油,但正时带没有折断。用万表对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点火正时传感(曲轴位置传感器和上止点位置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气缸识别信号),均有电压(信号)输出。再次对正时皮带,仔细检查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在实际工况下的动态特性,以XE215G中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测的动臂、斗杆和铲斗油缸压力和位移数据,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间接计算所有铰点载荷。与此同时,测试动臂、斗杆大应力部位的应力-时间历程。对动臂、斗杆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将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比,发现2种结果中测点处的应力变化规律基本吻合,证明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可信。瞬态动力学分析能够反映实际挖掘过程中的工作装置动应力分布规律,其他未测试危险点位置的应力-时间历程也可以根据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得。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控制技术的日新月异,用来监控各个系统运动状态的转速类传感器也日渐丰富,诸如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车轮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变速器输入/输出轴转速传感器、空调泵转速传感器等。一旦这些转速传感器出现故障,势必会对汽车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掌握转速传感器的故障诊断策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1.活塞上止点的概念Auto循环发动机当活塞在距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即活塞在汽缸内的最高位置称活塞上止点。活塞上止点是发动机设计、制造、运行、维修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物理位置基准点。2.活塞上止点的重要作用(1)发动机零部件的安装:发动机转速信号盘及转速信号传感器、凸轮轴的安装及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及正时皮带或正时链、共轨高压油泵的安装都是基于活塞上止点的物理位置。(2)发动机的匹配运行过程:点火提前角、喷油提前角、第一缸的判别、爆震控制测量窗口、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都是基于活塞上止点的物理位  相似文献   

18.
某试验车辆冷起动后,在D档暖机过程中出现发动机转速异常波动现象。经逐步排查发现,凸轮轴相位信号异常,造成凸轮轴和曲轴相位不同步,使发动机控制器无法判缸,导致发动机失火,造成转速异常波动。凸轮轴相位信号异常与信号轮跳动间隙紧密相关,严格调整信号轮的跳动间隙后,经过多次试验验证,转速异常波动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考虑轮迹横向分布影响时疲劳应力谱的简化计算提供参考,以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为例开展研究。在对比分析国内外轮迹横向分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实桥疲劳控制梁段三维仿真分析模型,研究了3种典型轮迹横向分布模型对疲劳易损细节应力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轮迹横向分布的影响计算等效应力幅时,可仅考虑轮迹横向最不利位置所在车道的轮载贡献;不同易损细节之间折减系数的波动随轮迹分布模型集中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轮迹横向分布对等效应力幅的影响随易损细节位置至顶板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等效应力幅折减系数可取为0.9。  相似文献   

20.
<正>传感器技术在现代汽车上广泛应用,推动着汽车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监控汽车各个系统的运动状态,如各系统部件运转的速度监测,采用转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车轮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变速器输入/输出轴转速传感器等。通过这些转速传感器的监测信息可以准确地掌握汽车动力传递及牵引力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状态。对汽车运行过程进行有效及时控制,对汽车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预警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