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可谓语言中最生动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大量习语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习语的产生与地域、历史、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揭示其背后所承载着的各自典型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拥有极其丰富的习语宝库。这些习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而通过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探讨和促进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3.
英语习语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交织着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表现出英语民族社会习俗的继承与演变。通过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作用与地位,归纳英语习语的来源,可以展现英语民族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传达着社会文化发展的信息。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习语表达法的差异。本文就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从语用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翻译理论总结习语翻译的几种策略。文章指出:归化与异化是对立同一的,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恰当地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不同民族具体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存在差异,从而引起文化差异,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特征.本文列举实例分别从词意转换、习语等方面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语言理解力的影响及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有利于人们更深层地理解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及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具有丰富的民族色彩,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从分析中英文习语人手,阐释了中西方在宗教信仰、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娱乐活动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由于习俗、宗教、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他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文分析了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在英汉习语中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表达,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习语性成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等学科共同关心的课题。阐释语言在单词层面上的习语性,说明它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探讨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英译汉时,为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就必须掌握一些技巧,其中英语习语的翻译至关重要,我们要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译法尽量使原文既保持原文的语言及文化特色,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中英历史形成的文化意识差异,表现在习语上因生存方式的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等所表达的意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重点探讨“化全球化与民族化”。当今世界各国民族化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化全球化的影响。但是,在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化如何面对各种挑战和冲突,实现民族化的更新与融合,提升“民族性”,体现“世界性”,这是对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整合,本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探讨化全球化与民族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陇中干旱文化初探-以通渭文化研究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渭作为陇中地区的一个县份,特别干旱和贫苦,文化上形成了一系列非常鲜明的特征,表现为传统教育的滞重、切肤之饥饿意识、迷信神鬼、蝜蝂的命运、特别的坚韧等诸多方面。这些文化特征也是陇中地区干旱文化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文化特征也可向周围附近地方伸延。  相似文献   

13.
从本土文化角度看旅游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土文化是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重要方面,而旅游业则是体现这一方面的重要载体。为繁荣旅游业、弘扬本土文化,应加强对旅游管理人才及导游人才的本土文化教育,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本文从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本土文化在导游实战环节、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中的体现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旅游教育中的本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构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探讨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个和谐、人文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能推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应重视和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研究英汉隐喻。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隐喻的基本特征;继而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讨论了隐喻与文化的关系。每个隐喻背后都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就会造成文化冲突。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汉英隐喻中的相似之处,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其喻义,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为背景,深入分析丝绸之路的文化资源优势,阐述发掘丝绸之路文化优势举措,详细论述丝路文化对动漫艺术创作及动漫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推动作用,在整编文化资源、彰显文化特色、发挥技术实力以提高动漫艺术创作的同时,通过积极挖掘民族文化元素,提高衍生产品的开发能力,并打造"大动漫"文化传播平台,促进动漫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看,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艺术文化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除了采取积极措施保护本国文化产业,至关要紧的是提高文化创新能力,而这必然与艺术教育相关。然而,当下中国的艺术教育却在两方面存在问题,一是艺术教育本体的缺席,一是民族性的缺失。如欲发挥艺术教育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积极功能,我们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据国家美学思路重建艺术教育的美学根基,二是重建艺术教育与传统艺术文化间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历程的解释性回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三个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特性的问题,即马克思为什么较少使用"文化"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如何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否有其统一的基础?第二部分,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形态的演变,分别讨论马克思的文化观点;第二国际时期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卢卡奇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转向"和从葛兰西到"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列宁主义的文化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三部分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若干问题:发展的特点、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式。最后,展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然要从中国本土文化汲取营养,脱离本土的设计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大部分设计师摒弃了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书籍设计作品中欠缺本土文化元素的运用。为此文章通过对现代书籍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分析和研究,启发当代书籍设计师充分发扬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并从书籍设计作品的评选、书籍设计师的培训两个方面分析现代书籍设计融合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使中国的本土文化融入到读者的审美心理、文化精神,甚至阅读习惯之中。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流的动因、趋向和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化交流是两种异质化之间的信息交流,它是一种动态社会现象,具有特定的动因、趋向和形态。跨化交流的动因是异质化之间存在的化差。这种化差产生了化压,导致了跨化交流的产生和发展。在跨化交流的两种异质化中,高化占有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跨化交流的基本趋向就是由低而高.即低化对于高化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