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4月20日,汉高股份有限公司(汉高,Henkel)凭借着为轨道交通领域量身打造的“高速铁路隔音降噪产品解决方案”,位列“2010中国轨道交通创新力企业TOP50”榜单,并摘得“2010轨道交通行业十大创新产品”的桂冠。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建设的主体是地方政府。按照传统观念,铁路常被人理解担纲城市对外交通职能,在过去的岁月里,铁路的确为中国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过世人瞩目的贡献。尽管20世纪70—80年代,国家铁路(简称国铁)曾一度在市郊运输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体制、观念和运输能力上的原因,国铁没有继续扩  相似文献   

3.
李华 《轨道交通》2013,(7):51-52
近年来,以及未来的数十年中,中国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还将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社会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然而,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基本组成:性能卓越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姚靓 《轨道交通》2012,(8):36-37
[CRTSCHINA国际轨道交通展]首办于2005年,拥有8届佳绩,每年轮流于北京、上海举办。是唯一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批准的轨道交通行业展会,是中国唯一集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综合行业展览会,亦是唯一立足中国、关注亚洲采购市场的国际轨道交通展。为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市场的企业用户提供便捷的商贸平台。海内外多个行业协会全力支持,[CRTSCHINA国际轨道交通展]已经成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及至亚洲新兴市场、建立国际网路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08,(3):30-31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轨道交通事业步入到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的临近,我国的快速轨道交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目前,全国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共有61条,总长1700公里。其中,北京到2015年.将建成19条轨道交通线路,  相似文献   

6.
邓艳 《轨道交通》2007,(2):28-35
在上海乃至全国的轨道交通设计领域.有一位老人.他在时代所赋予的机遇下.用才智与汗水在轨道交通建设史上抒写下宏伟篇章。从1965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工作.十年动乱期间地铁研究的暂停使他拿起画笔画了十年油画.80年代后地铁建设重新提上日程.如同遇到了第二春.他把聪明才智描绘在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壮丽画卷上。他,一个人.曾担负起上海轨道交通建设7条线的总体设计职责.这在世界轨道交通史上至今是唯一的.可能以后也将是唯一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并亲切地称他为“轨道交通设计大师”.他就是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上海市轨道交通学科研究发展中心领衔专家俞加康先生。身为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专家组成员的俞加康大师。如今一年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奔波于全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及项目评审.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了如指掌。[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交通标准化》2010,(16):64-64
由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一部城市轨道业综合体行业史鉴,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集史料、数据、企事业单位名录和城铁文献为一体的年鉴体工具书。《年鉴》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会、中国城市轨道网、今日国铁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国家及各城市轨道交通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专家、学者共同组建《年鉴》编委会负责编辑,是全面、系统地记载中国城市轨道各年度全方位行业信息的权威史记类年鉴体工具书。《年鉴》共分三卷,即综合大事记卷、企事业单位卷、学术论文卷。  相似文献   

8.
由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是一部城市轨道业综合体行业史鉴,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集史料、数据、企事业单位名录和城铁文献为一体的年鉴体工具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会、中国城市轨道网、今日国铁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国家及名城市轨道交通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编委会负责编辑,是全面、系统地记载中国城市轨道各年度全方位行业信息的权威史记类年鉴体工具书。《年鉴》共分三卷,即综合在事记卷、企事业单位卷、学术论文卷。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10,(12):59-68
2010年11月19日,亚太地区最大轨道交通展——第六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CRTS China)系列活动之“铁路工程与信息化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国内外政府、商会以及企业的近150位嘉宾,围绕中国、美国、越南、韩国等世界各国著名铁路工程、铁路信息化、物联网与铁路运输、铁路客运服务系统、铁路防灾系统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0.
《交通标准化》2008,(20):126-126
会展描述:“2008中国铁路和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展览会”由上海市铁道学会鸿与智集团主办。展出面积约1万m2,参展商近200家,展出摊位约400个。“十~五”期间,铁路基建总投资估计达12500亿元,投资金额是“十五”建设投资规模的近4倍,中国铁路建设已经进入一个黄金机遇期,铁路建设的发展为中国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2008中国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设备展”正是顺应强大的市场态势,针对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设备行业及工程施工单位的需求而举办。  相似文献   

11.
由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是一部城市轨道业综合体行业史鉴,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集史料、数据、企事业单位名录和城铁文献为一体的年鉴体工具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会、中国城市轨道网、今日国铁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国家及各城市轨道交通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专家、  相似文献   

12.
由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一部城市轨道业综合体行业史鉴,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集史料、数据、企事业单位名录和城铁文献为一体的年鉴体工具书。《年鉴》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会、中国城市轨道网、今日国铁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2010,(12):48-51
每年的CRTS Chnia主论坛——中国轨道交通高层发展论坛是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权威论坛之一,多年来在发布和阐释中外各国推动和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政策和举措以及技术和市场的最新动向和趋势、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届论坛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背景下,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旋和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之际,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包括新建高速铁路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线路)6920公里。同时,目前全国10个城市已建成轨道交通线路37条,总里程10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2007,(5):10-10
2007年4月18日,中国提路开始实施第六次全国大提速,通过这次提速,中国铁路开始了一条高速铁路的创新之路。铁路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在中国,却以其蓬勃生机引人瞩目。建设客运专线,铺就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构筑煤运大通道,实施大提速,推进重载运输,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主辅分离,全面调整生产力布局,撤消全部铁路分局,这些都是铁路创新之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枢纽规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归纳方法, 分析了铁路枢纽内客、货运站及联络线的规划和布局。结果显示, 客运站的位置和吸引半径满足“1 h效应”; 货运站外移后, 可在市内设收发点, 其位置可采用与轨道交通车站一体化的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也可以为货运服务; 特大城市枢纽一般会形成环形或混合型枢纽。  相似文献   

17.
铁路天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经营状况不佳,亏损增大等,因此,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成为我们急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阐明了1985 ̄1995年铁路工业增加值在各个收入注体间的分配格局。并客观描述、评价了10年来的演变过程和结果,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分配循环机制提供了观察的资料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交通标准化》2010,(20):66-66
由建设部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一部城市轨道业综合体行业史鉴,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集史料、数据、企事业单位名录和城铁文献为一体的年鉴体工具书。《年鉴》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会、中国城市轨道网、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新一代高铁枢纽的陆续建成,简单的站前广场换乘模式逐渐让位于全天候、无障碍、人车分行的换乘空间接驳模式。新型枢纽的空间特征、核心价值与局限性亟待总结。基于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历史与背景的研究,将铁路客运枢纽按照空间特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铁路客运站、铁路交通综合体和客站城市综合体。从客流需求变化、城市发展背景、运营管理差异三方面详细分析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空间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高铁建设机制的变迁,提出未来中国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方向:大城市高铁枢纽应强化与城市空间的衔接,加强与城市商业功能的有机结合,由铁路交通综合体向客站城市综合体转型;中小城市高铁枢纽应采取更加灵活、集约、经济的形式,谋求特色产业与枢纽交通功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