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公共交通类型乘客的出行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实现公共交通通勤乘客准确辨识,有助于获取精细化的公共交通出行特征,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基于北京市公共交通刷卡和线站数据,对公共交通多源数据进行关联匹配并提取出行链.利用北京市连续1个月的公共交通刷卡出行数据,采用多层规划理论构建了个体出行知识图谱,提取了出行天数、出行空间均衡度等7类特征指标.通过RP调查获得乘客出行行为类别.以特征指标为输入,乘客分类为输出,构建了面向公共交通乘客分类的BP神经元网络模型.验证表明,模型平均分类精度为94.5%,Kappa系数为0.879.本文研究有助于准确识别不同类别的公共交通乘客,为优化公共交通运营及公共交通精准化服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不同乘客在出行过程中对公共交通的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精准识别乘客公共交通依赖度,有助于针对性地引导出行者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本文基于多源数据的关联,获取包含个体属性的公共交通出行链,从出行行为和个体属性两方面提出8个依赖度指标,构建二阶聚类模型,识别乘客公共交通依赖度.结果表明:样本按依赖度高低被划分为4类群组;部分高、较高依赖度乘客在出行决策时受限于收入和车辆拥有量,并有向私家车出行转移的趋势;乘客出行习惯行为较个体属性对公共交通依赖度的影响更大.利用平均命中率(AHR)和平均覆盖率(ACR)指标评估个体属性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得出结论,个体属性指标间存在耦合关系,且指标缺失量与模型误差具有非线性关系.研究有助于理解公共交通乘客的需求和选择倾向性,为精准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上海世博智能公共交通信息系统(In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PTIS)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利用智能公交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为公共交通企业运营、公共交通乘客出行服务和政府公共交通决策提供高效、实时、动态的全方位信启、IPTIS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公共交通运营信息服务与公共交通乘客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2012,(2):98-99
随着原油价格的飙升以及全球经济萎靡,美国人开始逐渐使用公交出行。美国政府也开始关注公共交通领域,因为投资公共交通不仅能带动就业,还能解决困扰已久的碳排放问题。在奥巴马总统提交的2013财年预算案中,交通运输预算支出为740亿美元(约合4810亿元人民币),绝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将近200亿美元(约合1300亿元人民币)用于提升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5.
研究轨道交通新线对公共交通乘客的吸引力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预判新线开通带来的客流变化,以提高公共交通运力投放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本文利用公交智能卡数据构建量化评价轨道新线吸引力影响因素的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模型,实证分析轨道新线吸引力与乘客特征间的相关关系。首先,从长时期的刷卡记录中挖掘乘客类型、出行习惯、出行特征和职住地轨道可达性等乘客特征指标;其次,以开通后的乘车次数表征新线吸引力,基于上述特征指标构建整体精度为82.6%的轨道新线吸引力影响因素解析决策树模型;最后,依据决策树结构和指标权重量化解析影响轨道新线对公共交通乘客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距新线距离是影响新线对其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居住地的轨道可达性水平及乘客联乘出行比例;而出行时间、出行距离等因素对轨道新线吸引力的影响较小。此外,轨道新线对老年乘客的吸引力与其他群体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研究成果对优化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组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中,品质是质量、信誉、责任和文化的集合,其内在是企业的追求和目标,其外在表现是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对城市公共交通而言:服务品质是为乘客出行提供迅速、安全、方便、经济、舒适和热情等的服务,从而赢得乘客的满意和信任.  相似文献   

7.
为挖掘公共交通通勤出行精准化特征,从追踪出行链的角度出发,利用公交与轨道多源数据研究常乘客通勤出行提取方法。通过选取潜在职住地设置高频职住地集合,提出公共交通常乘客职住地识别算法,结合出行链起讫站点与职住地空间信息匹配提取通勤出行链,并将常乘客出行分为home-work通勤、work-home通勤和非通勤出行。以北京市“回天地区”公交与轨道出行链数据为例,提取常乘客通勤出行。结果表明:常乘客职住地识别率达到85.9%,常乘客通勤出行和非通勤出行在出行时空分布和出行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通勤出行提取可为北京市面向常乘客开展“预约出行”并分析其出行需求动态特征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6月7日福建省厦门市一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于当晚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4400多辆公交车安全机件进行一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彻底排查,确保乘客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乘客在两网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营。然而,以往的研究通常只对单个网络出行进行研究,未考虑到出行完整性。针对此不足,基于多源数据融合、轨道与公交网络拓扑融合,提出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完整出行提取方法;复杂网络中方式选择的本质是路径选择,因此在构建耦合换乘站点的公共交通复合网络基础上,建立5种考虑多种因素组合的多项Logit选择模型,以分析在复合网络中对乘客出行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因素组合;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某工作日的公共交通网络及刷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完整出行的选择模型优于基于出行阶段的选择模型;通勤者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上的方式选择行为与考虑在车时间、候车时间、换乘时间、换乘次数的出行总时间及票价因素显著相关,且出行总时间的影响更大;换乘、候车时间对通勤乘客在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中方式选择的影响较低,通勤者更加偏好出行总时间短的路径。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轨道与公交的协同程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因此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为乘客提供安全、方便、迅速、准点、舒适的乘车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公共交通设施的营运能力,节约全社会的总乘车出行时间。但目前各城市中的公交线路网存在着不少不尽  相似文献   

11.
常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是当前和今后高效、安全、舒适的现代化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基础性设施.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交通设计,不仅会缩短换乘旅客的步行距离和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程度和舒适程度,更好地为乘客出行提供便捷、快速和安全的运输条件,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且能吸引大量原来选择使用私人交通方式出行的乘客,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常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交通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是当前和今后高效、安全、舒适的现代化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基础性设施.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交通设计,不仅会缩短换乘旅客的步行距离和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程度和舒适程度,更好地为乘客出行提供便捷、快速和安全的运输条件,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且能吸引大量原来选择使用私人交通方式出行的乘客,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个体角度获取公共交通通勤乘客出行行为特征,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公交总体出行规律,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基于公共交通刷卡数据与线站数据,针对公交通勤出行个体,借助图谱可视化表达优势,研究形成了以横轴为时间序列轴、纵轴为位置轴、节点大小为方向角度的公共交通通勤乘客出行特征图谱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选用出行方式、方向、时间和线路等属性指标,采用结构相似度与最长公共子序列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图谱相似性判定。以个体乘客一周的公共交通出行数据为例,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能够直观反映个体出行过程,为出行特征表达与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交通乘客出行信息接受水平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戢晓峰 《城市交通》2009,7(1):72-75
为了科学评价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信息接受水平,分别从信息传递和信息搜寻的角度,对公共交通出行信息进行了详细分析。将信息理论运用于解释出行信息的传递过程,建立了出行信息传递模型。运用信息熵理论将乘客接受的出行信息进行量化,提出了评价出行信息接受水平的具体方法。以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该方法对公交乘客的出行信息接受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从乘客认知角度评价出行信息的接受水平和出行信息的传递状况。  相似文献   

15.
海外扫描     
《城市交通》2015,(3):98-99
<正>世界界银银行行:中国应加速公共交通一体化世界银行在发布的《公共交通服务优化和系统整合》报告中称,整合服务计划、车站、票务和乘客信息,可使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收入。报告指出,公共交通系统缺乏一体化,例如,乘客要到达目的地需要多次换乘,且每次换乘的时刻表和换乘站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刷卡数据为研究公共交通乘客长期出行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北京市2018年 4~5月的刷卡数据,通过提取乘客活动地,推断居住地位置和识别活动类型3个步骤构建乘客个体活动链;基于PrefixSpan算法提取普通卡、老年卡、学生卡乘客活动链的频繁序列模式,采 用Levenshtein距离度量3类乘客活动链日维度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每类用户中约70%乘客的频繁活动序列是对称模式;普通卡和学生卡用户的相似性高于老年卡用户,平均值分别为 0.645、0.649和0.530;3类乘客的工作日与非工作日活动链具有明显差异,而工作日之间或非工作日之间具有较高相似性.本文有助于定量解析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活动规律,为科学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刷卡数据为研究公共交通乘客长期出行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北京市2018年 4~5月的刷卡数据,通过提取乘客活动地,推断居住地位置和识别活动类型3个步骤构建乘客个体活动链;基于PrefixSpan算法提取普通卡、老年卡、学生卡乘客活动链的频繁序列模式,采 用Levenshtein距离度量3类乘客活动链日维度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每类用户中约70%乘客的频繁活动序列是对称模式;普通卡和学生卡用户的相似性高于老年卡用户,平均值分别为 0.645、0.649和0.530;3类乘客的工作日与非工作日活动链具有明显差异,而工作日之间或非工作日之间具有较高相似性.本文有助于定量解析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活动规律,为科学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在公共交通地位越发重要的背景下,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出行方式仍是接驳公交的主体,但又是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二是公共交通运量大、使用多,但乘客接驳通勤以及"最后一公里"通勤还不被视为公交出行的有机部分,其安全性值得重视;三是兼顾弱势群体安全的街道设计仍需探讨。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的安全问题尤其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9.
张懿木  陈田  王俊  李哲  李健 《城市交通》2021,19(4):120-126
公共交通乘客出行链构建是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也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融合发展和可持续运营的关键.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单一模式出行链,较少考虑多源数据环境下多模式公共交通出行链构建,无法进行各模式之间的转移和换乘客流特征的分析.基于轨道交通、BRT和公共汽车交通三网融合数据进行乘客出行链构建,数据类型主要有公交IC卡、车载GPS等.具体方法包括基于时间匹配的上车站点推算、基于出行链假设的下车站点匹配和基于换乘规则的个体出行链推算.最后,使用厦门市公共交通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讨论了匹配阈值对匹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乘客需求为导向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方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乘客出行需求,并有效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采用互联网数据提取与线下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精准识别乘客的新特征、新诉求和新期盼.并依托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探索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新方向,以乘客需求为导向提出公交系统智能化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