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标准化》2010,(2):66-67
会展描述: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已有10个城市的26条线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750多公里。20多个城市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规划线路91条,总里程2600km,投资超过10000亿元。其中侣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审批通过。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掀起建设新高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新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总里程已由原来的408公里增加到1000多公里。按照这一规划,2008年以前,除去将要建成的城市铁路和地铁八通线外,还要建成5号线、4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客运专线等轨道交通线路,使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总里程达300公里。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7年平均每年要建设40公里左右的地铁或轻轨。今后北京城区轨道交通将以地铁为主,轻轨为辅,线网密度大大增加,总长约700公里。这些线路将保证市民在五环以内的出行不超过20分钟  相似文献   

3.
《广东交通》2005,(6):10-11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而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需要,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热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进入了高峰期,有25个城市规划了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高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  相似文献   

4.
邓艳 《轨道交通》2008,(4):34-36
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中国内地目前有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其中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中远期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这25个城市的总规划里程超过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未来15~20年内我国新建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将超过全世界目前地铁里程总数。单从北京来看,截至2015年,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达到19条,总运营里程561公里,形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线网格局。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将达3万人,而现有人员仅7000余人,人员缺口2.3万人。庞大的发展规模对运营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期,国务院又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达8820.03亿元。 在今年召开的2009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上,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为2500公里,投资规模达9937.3亿元。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是快捷、舒适、安全的城市交通工具。迄今为止,中国已有12个城市开通了3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为2500公里,投资规模达9937.3亿元,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背景下,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旋和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之际,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包括新建高速铁路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线路)6920公里。同时,目前全国10个城市已建成轨道交通线路37条,总里程10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11,(2):I0002-I0002
2月28日,北京市举行了8条地铁线开工和建设启动仪式,此次开工及建设启动的8条轨道交通线路贯穿北京东西南北,总里程约113.7公里,车站74座,总投资约820亿元人民币。这只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热的一个缩影。据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2016年,中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为2500公里,投资规模近万亿元。如此大饼,令海内外轨道交通制造企业分外眼热,纷纷抢占市场份额,期望从中分一杯羹。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13,(4):102-105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末,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将超过3500公里,至2020年规划线路将达6100km。预计未来1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全球轨道交通3/4的投资将集中在我国,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成为国家“十二五”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0.
刘卡丁 《轨道交通》2010,(10):12-12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将是各地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到2015年,全国有近40个城市要建设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达3000公里以上,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的拥挤,各城市纷纷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纳入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重要方案.据统计,2016年底我国已有30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运营线路133条,运营总里程约4 153 km,全年完成客运量总计近161亿人次.在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城市中,有21个城市拥有2条及以上线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进入普及阶段.同时,有5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复,规划总里程超过7 300 km.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建设的“黄金发展期” 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拉动内需方案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计划相继出炉。总额近18万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成为重点。其中,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众多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最引人注目,已获批准的项目总里程达1700公里,总投资逾6000亿元,逼近3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正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东京、上海和中京三都市圈轨道交通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东京、上海和中京三都市圈轨道交通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模里程不应低于2000km。要重视城市内环以外区域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环线结合的方式。市中心、近郊、远郊三个环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长度建议计算公式以及在规划设计运营市郊铁路时应着重注意的内外环应采用不同的轨道交通制式,应采用与市区不同的轨道交通设施,市郊列车的开行要符合客流的性质和市郊铁路的建设要处理好合作问题等启示.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2013,(5):50-51
据了解,我国约有229个城市有发展轨道交通的潜力,2050年规划的线路将增加到289条,总里程数将达到11700公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为行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2011,(11):58-59
中国内地开展轨道交通筹建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北京,第一条线于六十年代动工,70年代投用。目前,中国的北京、上海、重庆、青岛、沈阳、武汉、长春等20多个城市正在积极筹建形式不同的轨道交通系统,拟建的轨道交通线路超过20条,总长度达2000公里。而据国家计委资料显示,“十二五”计划期间,中国城市交通投资将达8000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有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至2010年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约为1400km。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2012,(4):78-79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3000余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保持适度规模、积极稳妥的速度,合理控制新开工的项目。有关协会专家指出,目前一些二线城市已经开始轨道交通申建程序,到2015年,全国城市规划交通总投资或将达1.2万亿元。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09,(7):8-9
1969年,北京地下铁道401线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内地没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迄今为止,全国近30个城市多条线已规划及建设轨道交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2009,(12):72-7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据报道。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截至2008年底,内地10座城市已建成运营的3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已达813.7公里。另外还有二十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19.
《轨道交通》2013,(2):32-33
进入2013年,中国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市场逐渐从“7.25温州动车事故”的阴霾中走出,正踏上一条稳健而健康的发展之路。2012年,全国28个城市为未来6—8年规划了2710公里的轨交建设,总投资超过9100亿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已经成为2012乃至未来几年城市建设的亮点,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相似文献   

20.
陈华 《交通与运输》2007,23(6):44-45
轨道交通造价昂贵,每公里造价达4亿~5亿元人民币。特大城市的中心区规划建设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可接受的,而城市间的客运需求量如果不足,就难以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建设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对完善铁路交通模式,利用部分线路闲置能力,满足区域城际客流需求,提升铁路在城际客运市场的竞争力,培育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铁路自身的改革和跨越式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