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公共交通》2008,(12):10-10
在11月7日召开的“城市化与轨道交通”国际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首次披露在建、报比以及筹建城轨的各大城市名单,全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达40余座。  相似文献   

2.
伴随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基于轨道的城市用地布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引导城市用地布局优化,实现城市功能升级,保持城市各类中心区的强盛,是轨道的交通规划的重大使命。上海十几年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表明,轨道交通对上海城市商圈的规划调整、功能升级发挥了重大作用。国际经验也表明,轨道交通推动了城市商圈的形成、扩展和壮大,并使其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3.
邵琼 《轨道交通》2012,(5):53-55
4月26日,第八届城市轨道交通国际峰会·中国2012隆重开幕!第八届城市轨道交通国际峰会是RT《轨道交通》全球论坛品牌下专注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领域的高端国际峰会,由RT《轨道交通》杂志、RT轨道交通网主办,鸿与智工业媒体集团承办,鸿与智产业研究院独家调研,得到国际地铁协会(COMET),欧洲铁路联盟(UNIFE)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及中国轨道交通产业促进联盟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静 《轨道交通》2012,(5):55-57
4月26日,第五届中国地下工程与隧道国际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拉开了帷幕。本届国际峰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RT《轨道交通》杂志、地下工程与隧道网联合主办,鸿与智工业媒体集团承办,鸿与智产业研究院独家调研,受到了中国轨道交通产业促进联盟等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持。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11,(4):46-46
4月20日下午,在第七届城市轨道交通国际峰会·中国2011的机车车辆分会场上,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部部长张元介绍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车辆应用规划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2013,(1):43-43
2013年1月11日至12日,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投资协会主办、CCDI悉地国际承办的“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综合开发与规划一一第二届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校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宁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施仲衡,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巡视员李国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中国投资协会秘书长张永贵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2012,(8):37-40
亚洲顶级的铁路与轨道交通技术与产品盛会——CRTSCHINA国际轨道交通展 历经8年的成长与发展,规模连年扩大,用自己的努力和服务不仅获得了国内外企业的认同,也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与认可。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08,(3):25-25
第四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年会暨“2008国际铁路和轨道交通技术及装备展览会”将于11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此次年会将继续努力于打造亚太地区的会议和贸易平台,并做强做大展览品牌,为中国铁路和轨道交通的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10,(11):33-33
雷欧集团积极参与以“未来之交通”为口号的2010年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展会期间,雷欧集团在17号厅展示其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配套设备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10,(3):41-41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装备制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作为实现车辆轻量化的重要车体材料。铝型材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发展引人关注。不过,尽管铝型材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销售火爆.但是对于它未来的发展前景.业界观点并不统一。有人认为铝型材只是昙花一现,将随着高铁建设的告干段落,市场需求量会大减;有人认为铝型材会是未来车体材料发展的主流;也有人认为耐候钢等传统材料并未淘汰.无需使用铝型材。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2010,(12):31-31
2010年11月2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落下帷幕。中国领先高端UPS制造商与提供商——科华恒盛与众多国际厂商齐齐亮相本次轨道交通展,作为轨道交通的“安全卫士”,科华恒盛此次展出了信息设备用工业级UPS、模块化UPS、“交通行业电源解决方案”等,以高效节能、高可靠性、便捷冗余等特性吸引了众多行业用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2009,(11):35-35
瓦克化学作为材料行业的国际知名企业,此次可谓倾巢出动,向整个行业展示其在轨道交通行业的诸多产品门类,也在不同层面上寻求与不同行业部门的合作及交流。例如聚合物产品。此材料会改善混凝土成型后的弹性、粘结性及防水性,在混凝土工程,特殊用途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此款材料在环保领域、建筑行业已有广泛应用,而其参加轨道交通峰会的目的是与行业设计院多做交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正式制度的一部分,教育具有国家属性;教育本质上所具有的传递人类文明的功能,又使其具有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义的人类共同价值。教育的双重属性是进行跨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等合作交流的基础。二十世纪前半叶留学生是参与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重塑的重要力量,当前规模庞大的出国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则共同成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资源。广泛存在于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各种国际合作,在传播中国教育形象的同时,也承担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职能。鉴于当前部分西方公共媒体对中国教育的报道尚有失客观公正、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目标成效还有提升余地,教育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效能还有进一步增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2013,(5):50-51
据了解,我国约有229个城市有发展轨道交通的潜力,2050年规划的线路将增加到289条,总里程数将达到11700公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为行业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6月3日-5日,第十二届国际地铁、轻轨及城际高速铁道展览会暨第三届国际城市轨道车辆安保、检测、维护设备及零配件展览会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共有来自中、日、美、德、法、丹麦等国的多家企业参会,展览内容包括机车、有轨电车、自动售票机、地铁信息技术与列车电气设备、铁路扣件系统、检测仪、铁路物资供应等,技术创新特征日益明显,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行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高峰。本届展会得到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的大力支持,6月3日上午,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丁健隆总经理与来自日本等地的厂商代表共同为本届展会剪彩,吸引了多家媒体到场采访。鸿与智工业媒体《轨道交通》杂志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权威专业媒体,对本届展会进行了全方位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与深土,一河之隔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两个城市的不可分割,而历史的脐带更把两个城市的未来系在一起。当国际大都会香港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内地,深圳也正在放眼世界,目光交汇中,两地握手合作已是历史的必然。“深港创新圈”因务实而精彩! 4月26日,在[CRTS CHINA 2012国际轨道交通展]上,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焯民先生在“约见轨道界”访谈直播间,接受了本刊记者薛贵宝温琼瑶的视频专访,通过刘焯民的博大眼光与雄伟战略,嘹望“深港创新圈”中的华彩——港铁与深圳擦出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备受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人士瞩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国际峰会·中国2009”于6月22-24日在中国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业主代表及相关人士汇集一堂,共同探讨关于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发展趋势。本次峰会由鸿与智《轨道交通》杂志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同时得到了国际地铁协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陈浙宁  朱东飞 《轨道交通》2007,(9):61-62,65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使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全过程实现管理自动化,能及时获取客流信息与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收益的第一手资料;它是轨道交通中乘客直接操作和使用的机电设备,也是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金融财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介绍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AFC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际应用情况,供AFC系统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对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居民出发地角度,运用基于距离衰减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并对比分析从居民出发地分别采取步行、 共享单车和公交这3种接驳方式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可达性。以成都三环外地铁2号线和6号线沿线区域为例,运用ArcGIS工具分析区域居民出发地的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和不同接驳方式的可达性差异,并结合人口分布梳理轨道交通出行重点区域,挖掘出行盲区。计算结果表明:越靠近轨道交通站和越靠近城市中心的区域,3种接驳方式的平均可达性越高;总体上,步行接驳可达性最小,空间分布差异最明显;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接驳可达性高的区域分别集中在轨道站 0.8,1.5,3.0 km服务半径范围内;公交沿线接驳可达性高于非沿线接驳可达性;通过对比可达性和人口空间分布,有效识别区域轨道交通出行的重点盲区、次要盲区、一般盲区和隐性盲区。  相似文献   

20.
周元英 《轨道交通》2007,(2):36-37,44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扩大了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但同时也对我国轨道交通的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高速铁路越来越为我国整个交通界所关注,它也成为我国铁路运输界最敏感的话题。之所以敏感,既因为它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也因为它蕴藏着无限的希望和机遇。 高速铁路的特点是:一,它是陆上交通中最快捷的一种方式,国外(日本、法国)在高速铁路上行驶的车到发时刻的准确性超过99%,准点率非常高;二,安全性特别高,是交通运输方式中最安全的一种,日本的高速铁路运行40多年来都未曾出过事故;三,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它是成本最低的一种交通方式;四,它占地特别少,是大运量的绿色交通方式;五,作为高投入的交通方式,可以在定期内收回成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