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以通用公司的催化器快速老化四段循环模式为基础,结合便利的试验环境,对车用催化转化器老化试验台架的构建进行跟进,并结合发动机特性及相应的三元催化转化器老化特点,以更具可比性及可行性为目标,研究对催化器寿命具备更高分辨率的老化评价台架。  相似文献   

2.
催化转化器在摩托车上的应用要匹配。催化转化器的可靠性考核分为台架快速老化及道路行驶试验。建立台架快速老化试验循环是很重要的环节,台架快速老化试验要与道路行驶试验建立可比性。通过大量的试验对催化转化器的匹配及可靠性考核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欧Ⅴ/Ⅵ排放法规中,利用阿伦纽斯方程式,实现机动车排放控制装置台架耐久试验与道路耐久试验等同的老化效果.本文中基于此方程提出了从耐久试验中的耐久距离转换为耐久时间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算,进一步阐述了标准台架循环与标准道路循环不同耐久方式等效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同时揭示了影响台架老化试验精准度的关键在于温度信息的采集.  相似文献   

4.
赖淏  翟健梁  毛楠  李松  熊锐  耿九光 《公路》2023,(5):307-313
为探究干湿循环对SBS改性沥青老化行为的影响,对SBS改性沥青在干湿循环条件下进行8 d、16 d的老化处理,同时设置热氧老化与湿热老化条件作为对照,并对SBS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水对SBS改性沥青的老化存在显著影响,且干湿循环环境会显著加快改性沥青的老化;沥青的老化和孔隙水的渗透压力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增大;在试验过程中环境对SBS改性沥青老化的影响大小依次可分为干湿循环老化、湿热老化、热氧老化。  相似文献   

5.
对摩托车催化器使用寿命的快速考核研究在国际上仍在探讨中,国内尚属空白,根据国内外汽车催化器性能台架评价方法,结合摩托车工作特点,建立了摩托车催化器快速老化台架评估试验装置,进行了研究试验。文中报道了研究的试验装置。快速老化模式以及老化前后空燃比,起燃温度,起燃时间等特性的台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三型柴油机为对象,基于跟踪记录的道路载荷数据,分析了柴油机装车在实际高原环境条件行驶呈现的主要特征,并就台架验证不充分的问题设计了高原台架模拟的试验循环。结果表明,柴油机在海拔4 300 m以上实际高原环境地区的运行主要集中在中高转速中高负荷区域,运行转速、排气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参数存在较为严重的超限行为,其中柴油机冷却水温约70%以上时间处于超限状态。此外,柴油机主要工作在大于50%输出功率的区间,高原使用时增压比偏大。设计的高原台架模拟试验循环为600 s的瞬态试验循环,可表征柴油机装车后高原使用时的运行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和NI硬件模块,模拟整车的储氧量评价方法 ,利用发动机台架硬件平台开发出来的储氧量评价系统。同时,面对轻型汽油车国六阶段的催化器评价,开发出了动态储氧量测试平台。分别通过不同的测试方法,分析催化器的储存氧和释放氧的速率,提出了动态释放氧量(DORC)的概念。同时,根据分析台架快速老化前后催化器的储氧量测试结果,针对面向整车标定策略的新型催化器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车用催化剂劣化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车用催化剂劣化的因素 ;采用发动机台架试验评比的方法 ,对发动机台架快速老化催化剂与装车使用后的催化剂进行了性能评价试验 ;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 ,对上述两种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某MPV车型底盘零部件的疲劳可靠性为研究对象,针对该零部件在试验场强化路面的载荷谱数据,应用雨流计数法获得其载荷分布矩阵。根据线性损伤原理,反推该零部件在台架上实现等疲劳损伤时的加载幅值和循环次数,从而得到与试验场相关的台架耐久试验规范。试验结果表明:该规范能够快速精准地再现零部件试验场试验故障,缩短试验周期,节省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10.
三效催化剂快速老化方法与劣化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海洋  肖建华  王建昕 《汽车工程》2002,24(4):336-338,363
基于催化剂高温失活机理,分析了不同快速老化方法对催化剂劣化强度的影响,并在发动机台架上,分别利用国内外最常用的两种老化方法--断油方法和ARL-102方法,对Pt-Rh三郊催化剂进行了100h的快速老化试验,通过每老化25h后的测试,考察了催化剂性能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特性。文中还提出了考察三效催化剂劣化强度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便于制药化工行业废水的调控,针对运行阶段容易出现的出水氨氮不稳定、DO不稳定、出水浊度高等常见问题,筛选符合经济效益的改造手段。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控硝化菌种的繁殖周期、以及生存的外环境来控制出水氨氮浓度;通过理论需氧量支撑工程技术改造、保证DO的稳定;通过改变污泥的排放周期和精准控制、降低出水的浊度,为工艺严选和运行把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时间和距离采样间隔条件下工况测定精度会不同。作者分别研究几种不同采样间隔下一些行驶工况参数,并推荐了采样间隔。  相似文献   

13.
以摩托车为研究对象,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的评定方法,针对摩托车工况法排放,按照GB 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标准选取Ⅰ型试验,对引起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以评定其测量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了1辆进行轻型车排放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的车辆,在底盘测功机上按照AMA(里程累积循环)和SRC(标准道路循环)工况分别运行,采集了测试车辆的催化器温度和车速数据,研究分析了两种不同耐久工况下的催化器温度分布特征和瞬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AMA工况下,温度主要分布在460~640℃之间,催化器平均温度为549.34℃;SRC工况下温度分布在两组比较集中的温度区间,31.6%的温度点分布在440~560℃的低温区间,63.5%的温度点分布在600~740℃的高温区间内,平均值为605.4℃,高于AMA工况下平均温度。AMA工况下催化器温度变化呈现高低温反复变化特征,而SRC工况下温度反复变化过程不明显。对于子循环下催化器温度变化,AMA工况呈现出左峰始终小于右峰的规律,SRC工况则取决于催化器温度整体处在上升还是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8种循环工质在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中的热力过程,从系统性能、可靠性、环保等角度综合考虑,验证了R245fa用于ORC循环工质的优势。以康明斯某重型车用发动机为应用目标,设计了一套余热回收发电系统,通过回收增压空气、尾管废气、发动机废气的热量,用于发电。经过计算,该系统的余热回收效率为10.4%。  相似文献   

16.
以一款市售的40Ah三元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一致性的变化、高低温放电性能以及倍率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样品的容量一致性变差,低温特性和倍率充电性能变差,而高温放电特性和倍率放电性能基本无衰减。  相似文献   

17.
由于续驶里程的限制,目前为止,纯电动汽车比较适合在城市内短距离使用,同时需要对城市行驶有较强的适应性。文章基于对美国城市驾驶循环工况的分析,提出了纯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选型方法及要求,并根据该方法以及整车参数,对电驱动系统的峰值工作特性、能源存储系统的容量以及充放电特性等参数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最后对整车关键部件的选型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方法满足设计要求,该方法可以作为城市行驶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选型的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耐久试验中不同测试循环下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台架循环(SBC)和标准道路循环(SRC)两种方式,分别对催化器进行耐久试验,并在不同耐久里程时分别进行排放试验。采用SBC方式时,随耐久里程增加,CO排放无明显变化,NO_x明显增大,THC有小幅增大;CO瞬态曲线由单峰态变为双峰态,双峰态峰值小于单峰态峰值;NO_x为双峰态,第1个峰值总体上呈增大趋势,第2个峰值无明显规律;THC为明显的单峰态,峰值总体上呈增大趋势。采用SRC方式时,随耐久里程增加,CO排放明显增大,NO_x也呈增大趋势,THC先增大后减小;CO瞬态曲线始终为单峰态,峰值呈增大趋势;NO_x为双峰态,第1个峰值与第2个峰值总体上均呈增大趋势;THC为明显的单峰态,峰值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9.
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法框架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目前桥梁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桥梁性能的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法和思路,即在满足桥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以桥梁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研究了桥梁寿命周期成本的组成,并以此建立混合寿命周期成本优化模型,通过优化分析,得到最优的桥梁设计方案。通过算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的实现不仅能保证桥梁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水平,而且能起到控制长期投资、减小对社会不利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发动机热力过程的汽车排气消声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葛蕴珊  张宏波 《汽车工程》2004,26(3):275-278
基于发动机的热力循环理论和管道声学理论,利用AVL公司的B(X)ST软件联合建立了发动机和消声器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Flyer轿车的排气消声器设计,试验证明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和消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