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勇慧 《船艇》2005,(4):38-42
2003年,欧盟造船产量为414.8万修正总吨,占世界总量的17.9%,是近7年的最低值,其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市场份额更是降至10.0%和13.1%。虽然欧盟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出现了萎缩,但是否可以认为欧盟造船业已经日落西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如果按价值量计,欧盟造船业的总船价2003年达到143.3亿欧元(相当于1440亿人民币),是同期中国造船业总船价的近5倍。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盟仍将是世界造船“四极”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因此,我们尚不能小视欧盟造船业的实力。为此,加强欧盟造船业相关补贴法规的研究,对中国制定相关补贴政策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2.
《海运情报》2006,(1):11-11
根据韩国造船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2005年,韩国造船企业获得了全球大部分LNG船的造船订单。  相似文献   

3.
造船     
《中国船检》2005,(9):47-47
印度拟统一造船补贴标准;人民币升值狂减造船业利润;无序游资冲击浙江造船业;浙江力推现代造船模式;韩国船企将建地效应船;大宇造船基地定址烟台……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造船业也蒸蒸日上,许多大型的船公司也竞相发展自己的造船计划,在短短几个月至一年的时间内,一艘崭新的九万吨级散货船就出厂试航投入使用.为了确保新船的造船质量,及新造船的运营安全,因此新船的接船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切身体会探讨接船思路和新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5.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6,(12):10-15
伴随着中国造船业高歌猛进,验船师短缺这一问题直面而来。2005年,“温州劣质船事故”,犹如一声惊雷,震惊了中国造船界。随后,在四部委联合举行的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活动中,船舶检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船舶检验被誉为船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现在这条防线却由于验船师的短缺而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6.
“魔咒”之门被破解 多年来,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曲轴问题始终是一个困扰中国造船业的桎梏。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造出口船以来,中国造船人一代接一代地为大型曲轴国产化问题奔走呼吁。为摆脱束缚在头上的”紧箍咒”,让中国造船、造机不再受制于人,2002年4月27日.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至此,中国造船人数十年的呼吁终于落地有声。  相似文献   

7.
《船艇》2007,(5B):48-48
BAE与VT组建造船集团;印度造船业希望每年增造船量30%;山船重工改装单壳VLCC;三巴旺船厂LNG船修理亚洲第一;越南将投巨资发展造船业;印度巴拉提造船厂收购英国造船厂.  相似文献   

8.
1969~1974年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第一次造船热。作为三大造船指数的新船订货量、手持订单量和造船产量均创历史最高记录。然而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新船需求不振,造船产量在1500万总吨上下徘徊。直至上世纪末,世界新船成变量开始上升,手持订单量不断增多,造船产量随之连年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世界新船订单量再次大幅增长,全年造船产量也有望突破历史最高记录。数据分析表明,当前世界造船业正处于罕见的兴旺时期,世界已经出现新的造船热。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船业的火爆,源于全球造船市场的兴旺。2003年起,航运币场开始复苏,出现运力供不应求、运价大幅上涨的情况,全球各大船公司也开始大量订造船只。受此行情影响,世界造船市场在2002年底走出低谷,并迅速复苏,2003年至2005年出现了多年难得一遇的火爆行情,其造船产量、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创历史新高。在行业全面复苏背景下。我国造船工业也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0.
修造船     
《中国远洋航务》2008,(2):96-98
日两集团拟合并造船业;长航油运签订两艘5500吨级化学品船建造合同;欧洲船东拟在Samho造船厂订造20艘散货船;现代重工开发新概念LNG船;韩进获准在菲律宾开辟造船基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