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图解法和数学解析法在土液塑限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划分土类,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检测界限含水量的常规试验方法,而数据处理是该试验成败的关键,现行规范中对液限和塑限数据处理没有过多的详述。介绍的图解法和数学解析法,对土的液限和塑限数据处理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液限粉土液塑限反常现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粘性土中,液限或塑限都和塑性指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这符合土质学原理.但是当Ip<10以后,这种线性关系消失了.随着塑性指数的减小,塑限不仅没有减小,反而逐渐增大,液限的变化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了塑限反常现象.从假塑性现象、液塑限试验方法、粒径组成及矿物成分和交换离子成分等几方面分析液塑限反常现象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探讨粉土的定名方法.  相似文献   

3.
细粒土的塑性指数和液限是综合表征工程土性质的重要特征指标,是细粒土分类的最主要的依据。通过对取自不同地区的土样进行注限、塑限联合测定,分别测试出各种土样在17mm和10mm液限标准下的塑性指数。采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不同液限标准下细粒土塑性指数之间的回归线性关系。并给出了对应17mm液限标准的细粒土塑性指标分类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是土工试验的重要内容。根据液、塑限参数的相关性,采用最小二乘数法、解析法、逐次分半算法等数值计算方法可确定出液、塑限值,同时相关计算结果的置信度、精度分析比较表明,逐次分半算法和解析法精度较高,是工程应用中液塑限成果的方便、快捷、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是土工试验的重要内容。根据液、塑限参数的相关性,采用最小二乘数法、解析法、逐次分半算法等数值计算方法可确定出液、塑限值,同时相关计算结果的置信度、精度分析比较表明,逐次分半算法和解析法精度较高.是工程应用中液塑限成果的方便、快捷、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三兴 《交通标准化》2014,(9):61-62,65
鉴于“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在测定土的界限含水率时,普遍存在操作难的问题,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对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加以改进,简化了试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供试验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1 土壤液塑限测定仪的测量原理和构造。1.1.仪器的测量原理。土壤液塑限测定仪是国家标准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和交通部行业建设标准JTJ051-9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T0118—93《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中规定进行土工试验时必须采用的仪器设备。土壤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一种测定土的界限含水量的试验方法,可用于划分土类、检测计算土壤的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该项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圆锥质量对细粒土界限含水率的影响效果,对同一细粒土分别采用76 g与100 g圆锥仪来进行界限含水率的测试,对比两种试验条件下土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之间的偏差及相关性,对两种方法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中确定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等方面能否相互代用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多层次最优回归分析方法(XYS)处理液塑限试验数据;提出了新的用线性相关系数判别液塑限试验是否合格的方法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以晋南地区膨胀土为例,对其进行了天然含水率、颗分、液限、塑限、收缩、自由膨胀率、SOkPa浸水膨胀率以及膨胀力等试验,通过用不同方法对膨胀土试验进行分析与判定,最后确定了较为适用的推荐法,供类似工程勘察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依托临海高等级公路南通段的工程设计,对沿线的土样进行了物理状态测试、颗料分析、液塑限分析、击实特性试验、膨胀性分析,及承载比(CBR)等试验,确定了现场的土质为粉粒为主的级配不良土,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对比分析了作为路基填料的几种土质改良方案的承载比试验结果,及作为路面结构底基层材料的几种土质改良方案的无侧限抗压试验结果,提出了路基填料及路面结构底基层材料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支架弹性径向刚度公式和塑性极限压力公式的准确性,提出了“平面支架单元”的概念,并根据血管支架真实弯曲单元的结构,制作了相同结构的平面形式支架单元试件.利用MTS材料试验机对平面支架单元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将试件实验测量的压力-半径曲线与弹性径向刚度和塑性极限压力公式预测的压力曲线对比.结果显示,支架撑开的弹性阶段,实验测量的弹性径向刚度和公式计算的弹性径向刚度差值在3%以内,进入塑性阶段,实验得到的曲线与公式接近. 实验验证了这两个公式准确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细化隧道开挖后的应力释放率,得到塑性应变突变点,进一步得到在滑坡地段修筑浅埋隧道,围岩变形的极限位移,防止因隧道开挖方法不当引起滑坡滑动、地表沉陷等诱发灾害.通过与实际支护情况下的位移、实测位移进行对比,说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的极限位移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作为评定隧道稳定性的标准,为设计预留变形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弹性补偿有限元法的拱桥极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塑性极限荷载理论,提出了一种拱桥极限分析的新方法--基于弹性补偿有限元法的拱桥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综合考虑拉压、剪力、弯矩和扭矩等内力作用,根据近似广义屈服准则,通过连续修改单元的弹性模量而引起应力重新分布, 以模拟拱桥结构体系的塑性失效行为.同时,编制了拱桥极限承载力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模型拱桥的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方法所具有的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并且讨论了拱桥材料特性、截面几何尺寸和矢跨比等参数对拱桥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数值极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了边坡高度、坡顶堆载及工程防护对具一组贯通软弱结构面的顺层岩质边坡模型稳定性的影响,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坡度大于岩层倾角时对稳定不利,安全系数随边坡高度增加而降低;坡顶堆载时,安全系数的降低取决于荷载和贯通塑性区的相对位置;挡土墙或锚杆通过对塑性区贯通带的阻截使塑性区转移到其他更薄弱的结构面,从而提高安全系数,塑性区贯通带的转移去向取决于初始支撑强度;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安全系数有限元计算结果比基于莫尔-库仑准则的传统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平均高出约22%,与郑颖人等约为25%的研究成果非常接近,说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以营口地区深灰色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塑的方法改变了天然原状软土的原始结构.将重塑土和原状土分别进行直剪蠕变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软土结构变化对宏观流变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Mjdas—GTs岩土及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软件,对重庆地铁单拱大跨断面进行有限元模拟。对开挖工法采用二维地层一结构模型模拟各开挖工序,得出定性的评价;对初期支护安全度按破损阶段验算截面强度.进行安全系数的评价;对二次衬砌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并进行混凝土抗裂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类似地层采用双侧壁导坑法麓工大跨断面安全可行.麓工阶段中开挖中部核心土是双侧壁工法的关键工序。结论对城市地铁大跨度暗挖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