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8月3日,世界知名航商地中海航运在厦门港新增挂靠一条"海丝"航线,该航线贯通东南亚、东北亚,厦门港是这条航线上惟一的中国港口。同时,另一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Seagull)也进行了路径升级,将厦门港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挂靠港,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厦门口岸的出口货物运抵丹戎帕拉帕斯、新加坡等港口,有力提升了厦门港国际集装箱干线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厦门港依托‘丝路海运’建设,发挥多区叠加优势,加强与世界大型航商战  相似文献   

2.
<正>怀揣着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梦想,“丝路海运”这颗希望的种子,从落地生根到初步成长壮大,如今已结出累累硕果。从2018年首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从厦门启航,到现在“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走出福建,94条航线已遍布我国6省市的7个主要港口。命名航线从集装箱航线,拓展到进口铁矿石、散杂货等特色货种航线;“丝路海运”联盟会员,从2018年开行时的65家,  相似文献   

3.
谢予 《世界海运》2014,(2):24-27
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已经缓慢复苏,但仍存在阻碍。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全球海运量保持稳定增长,BDI等主要海运指标显著回升。下半年全球新船价格开始上行,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进一步增加,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稳居全球首位,进一步领先于韩国和日本。年内产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全球造船业发展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高嵩  李清 《世界海运》2014,37(10):12-15
通过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内外环境核心要素,认知海运强国战略已上升到实践阶段。同时,简化"丝路"划分界定,纵览与沿岸国贸易往来,明确"丝路"发展经济价值。通过展望海运核心产业发展,论述海运强国与"丝路"建设的战略关系,并为再创辉煌海运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中远海运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货运")拼箱事业部专注经营海运拼箱业务20余年,现已发展成为以上海为总部,天津、青岛、武汉、宁波、厦门、广州、深圳等7个口岸分部并行,业务精湛、操作高效的船公司拼箱品牌。中远海运货运以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集运")遍布全球的航线网络和海外代理网络为核心,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基础,以与各地海关密切、友好的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以及世界贸易自由化和一体化进程加快,海运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世界航运市场呈现"盛世"景象.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驱动全球航运需求的主要动力来源.受此带动,2004年海运市场持续旺盛,中国航运人迎来又一丰收年.  相似文献   

7.
《水运工程》2011,(6):60
西亚和北非地区最大货运码头阿联酋迪拜杰拜勒阿里港6月1日迎来世界第二大9600标准集装箱船"新香港"号停靠。这是中国海运集团(中海运)首次在中国—中东航线上启用超大型集装箱船,标志着中国至中东地区的海运全面复苏。  相似文献   

8.
正展望2018年,国际经贸发展预期稳健,航运市场具有趋稳向好基础,造船市场有望驻足前行;然而船舶行业依然面临着运力和产能双双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市场复苏之路仍然荆棘丛生。一、2017年行情回顾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向好,特别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成效显著,对国际海运贸易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全球海运量实现了4.1%的增长,创近五年最高增速。运力供给方面,由于新船交付量有所回落,加之船舶拆解市场较为活  相似文献   

9.
《航海》2018,(6)
正2018年10月,联合国发布《2018年海运报告》,总结回顾上一年度全球海运贸易情况,预测当年全球海运市场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争端加剧,经济增长由欧美同步复苏转向复苏分化的当下,包括IMF在内的部分国际组织分别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海运贸易使全球经济贸易同振波动,更应积极面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多极化。五大趋势凸显全球航运复苏与隐忧根据联合国《2018年海运报告》,全球航运正呈现五大  相似文献   

10.
秦进元 《世界海运》2002,26(2):24-25
2001年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萧条对世界海运造成很大影响,9·11恐怖袭击事件更使得这一状况雪上加霜。2002年和2003年的世界海运情况还存在许多不定因素,这要依赖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全球经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全球海运以及相关海洋产业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为国内外海运及相关海洋产业的企业、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中心"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依托,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广泛联络国际航运及海洋组织、企业和院校,凝聚国内外一流专家,搭建国际航运以及海洋相关产业的研究平台,跟踪全球航运以及海洋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  相似文献   

12.
<正>航海日论坛上,何建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要加快海运创新发展、促进海运协调发展、强化海运绿色发展、扩大海运开放发展、实现海运共享发展7月11日,我国迎来第12个航海日,作为航海日重要的庆祝活动,2016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宁波举行。今年航海日的主题是"再扬丝路风帆、共筑蓝色梦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世界海运也逐渐走出低谷,迎来新一轮的发展。而海运事业所面临的船舶技术革命也将在这一浪潮中显得愈发紧迫,如何应对绿色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业已成为各国航运界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运》2015,(2):63
<正>世界海运研究中心World Shipping Institute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全球海运以及相关海洋产业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为国内外海运及相关海洋产业的企业、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中心"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依托,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广泛联络国际航运及海洋组织、企业和院校,凝聚国内外一流专家,搭建国际航运以及海洋相关产业的研究平台,跟踪全球航运以及海洋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趋势和新制度,把握国际航运市场变化和国际海洋产业发展的脉搏,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世界海运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海运研究领域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  相似文献   

15.
《水运管理》2012,34(7):15-15
有全球海运界"达沃斯"之称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2"将于9月19—21日在厦门召开。届时,全球航运产业链利益相关方将汇聚一堂,就当下航运市场困局把脉问计,共商良策。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复苏缓慢、市场运力增长过快、燃油成本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2012年航运业艰难前行;而诸如低价竞争、投机炒作、盲目扩张运力等无序发展的种种行为正不断加剧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制约行业调整与变革的步伐,阻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营商环境,如何解决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随着疫情蔓延,很多国家采取限制措施,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生产投资和贸易活动受到抑制,全球物流供应链也受到冲击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大背景下,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稳定畅通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自应对。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也是需要世界各国交通运输部门共同努力的任务。我们要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坚定信心、携手同行,以海运为重点领域,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助力世界经济尽快复苏。  相似文献   

17.
秩序与合作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2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来自中国和世界的海运巨头中远、中海、招商局、德国劳氏、美国船级社等,共同呼吁共建理性、包容、开放合作的行业新秩序。并称,这是海运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全球海运业走出低谷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海运市场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谋求共存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时代给海运业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广州将如何建设国际航运中心?11月5日~6日,有"海事达沃斯"之称的"国际海运年会2015"再次在广州举办。作为目前唯一两度承办过"国际海运年会"的城市,广州在会上向世界展现了自己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雄心壮志,提出要以珠三角城市群为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10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需求将呈现较大程度的改观。德鲁里预计2010年全球散货海运需求将迎来5.6%增幅,较2009年7月份预测的1.8%调高了3.5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石、炼焦  相似文献   

20.
魏梅  潘放  汪颖异  杜亮 《船舶》2022,33(1):1-18
回顾了2021年世界经济、航运和造船市场,并对2022年船舶市场进行展望。2021年,伴随着疫情的发展,主要经济体推出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助推了经济复苏,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反弹,国际海运贸易量也出现增长。航运各细分市场因供需情况不同而表现各异,散货市场强劲复苏,集运市场需求旺盛,海工市场表现良好,油运市场低迷。2021年国际新造船市场活跃,新船订单相比2020年增加超过80%,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船新订单量表现优异。展望2022年,高涨的基础建设需求和有限的船队运力将继续支撑散货船市场,全球石油供应的增加和需求提升使油运市场前景向好,集装箱船的订单量和交付量将继续保持高位,液化气运输船海运市场将继续保持高位周期性波动上涨,不同区域表现分化,海上油气生产持续复苏,绿色智能依旧是航运市场的两大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