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碎石封层是常见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但是由于现代交通速度快、密度大、轴载重、渠化明显,通过跟踪实体工程,发现碎石封层养护效果不尽理想。文中将玄武岩纤维用于增强碎石封层性能,在碎石封层最佳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对纤维沥青封层低温的抗裂性能和层间粘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可增强碎石封层路用性能,更好地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2.
超薄沥青混合料可有效改善高等级公路路面行驶功能,但目前国内级配较为单一,相关研究较少,因此需对它的级配、混合料性能深入研究。文中在分析其级配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抗滑能力和高温性能测试,认为超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的最佳含量为70%,提出在4.75mm和9.5mm筛孔之间增加6.7mm筛孔,而且6.7~9.5mm最佳含量为80%,综合得到推荐的UTA10级配。通过水稳、高低温和抗滑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试验,证明了UTA10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制备橡胶高粘高弹改性沥青,并分别采用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高粘高弹改性沥青配制OGFC路面,对其路用性能、降噪性能、抗滑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橡胶高粘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优异,动稳定度、飞散、析漏损失明显优于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并且具备较好的降噪和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4.
路面沥青在自然和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会导致沥青中的油分含量降低,沥青质和胶质含量增加,稠度变大,脆度增加;室内试验表明,室内190℃高温烘箱老化36 h沥青与上海地区使用年限为3~5年的沥青性能类似,3.3%掺量的沥再生能够有效地恢复甚至改善老化沥青的基本性能。实体工程试验段说明,沥再生雾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能够有效防止路面病害的发展,维持路面良好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5.
橡胶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高低温、抗老化和抗疲劳性能,能够减薄路面、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延缓反射裂缝和降低行车噪声。通过原材料和施工机械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施工路段的铺筑,对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凝土AR-AC-13抗滑磨耗层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胶结料和适宜的矿料,进行了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并对冷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弯曲、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性能等路用性能展开评价。研究表明,冷拌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路用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7.
晁刚 《中国水运》2014,(6):274-277
提出沥青路面整治工程新旧路面联结层室内复合试件成型方法,采用90号道路石油沥青同步碎石封层作为联结层材料,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室内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确定联结层沥青的最佳洒布量,并在最佳洒布量下进行试验路铺筑,通过对现场实体工程芯样检测结果表明在旧路面经过粗糙度处理后现场路段的抗剪强度与室内最佳洒布用量下的抗剪强度更为接近,并相对旧路面未经过粗糙度处理后现场路段的抗剪强度提高约40%,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大量国外文献,分别从交通量等级、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表处路面及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津巴布韦沥青路面的材料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并与我国的沥青路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津巴布韦等类似非洲国家的道路交通量非常小,所采用的路面结构主要以低等级路面为主。  相似文献   

9.
针对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差的特点,采用不同抗剥落措施,研究各种方案下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常规水稳定性试验在评价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方面明显缺乏有效性和区分度。而通过增加冻融循环次数、调整空隙率,以n次冻融循环劈裂强度比(TCSR(n))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的改进法,可较客观地评价不同抗剥落方案的优劣性及耐久性,并准确地反映路面早期的水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
饶福康 《中国水运》2009,(4):236-237
本文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和国内外施工技术经验总结研究了改性乳化沥青施工工艺—改性稀浆封层技术,其中包括施工前原路面处理、混合料配比、施工机具、施工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对推广改性乳化沥青应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超薄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低温施工,引入一种可以降低混合料拌和摊铺压实温度的温拌改性沥青技术,通过试验研究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路用性能,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试验证明,温拌改性沥青超薄混凝土与热拌沥青混合料一样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并能在更低的气温下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宋银华 《中国水运》2007,5(7):124-125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目前旧路改造中常用的措施,分析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后路面可能出现的病害,分析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结构特点,提出路面病害的养护维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对铁尾矿砂及尾矿砂加入石灰水泥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石灰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铁尾矿砂掺加石灰、水泥后,其强度随着龄期而增长,具有半刚性材料的特性,用石灰、水泥稳定尾矿砂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具有很好的路用性能,同时用石灰和水泥稳定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山区重交通抗车辙路面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较小的收缩性能,较好的水稳性且与沥青面层结合良好。通过研究不同级配、不同水泥剂量和不同成型方式,根据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试验结果,依据强度满足要求、抗裂能力最佳的原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优化的结果为:在振动击实及振动法成型试件条件下,级配选用B,水泥剂量为3.5%~4.5%,水泥稳定碎石在龄期14~28d时,能达到设计强度。  相似文献   

15.
从超薄混凝土道路(UTW)的特点和施工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其特点,提出了UTW道路的设计要点和思路,并利用现有沥青路面,借鉴国外经验,在大李线改建工程试验路段施工中采取超薄水泥混凝土罩面层补强改善其性能,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路面养护维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王敏  金刚 《珠江水运》2012,(4):70-71
本文介绍了微表处技术应用范围具有施工速度快、抗滑、抗磨耗性能好、施工工艺以及主要质量控制措施。微表处技术是公路沥青路面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可修复车辙,有很好的封水效果,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等技术特性,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是一种通过提高沥青路面的劲度模量,来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性能的新型材料。针对高模量改性剂PR.Modulus干法工艺制备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展开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高模量剂PR.Modulus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保持不变,水稳定性能也有所提高。对动态模量试验数据的分析得知,提高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减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加铺改造研究一直是各国道路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之一。文中主要针对于沥青加铺层进行研究。在系统研究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材料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得到加铺层结构的合理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9.
李斌 《中国水运》2007,5(9):76-77
文章结合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介绍旧混凝土路面状况调查情况,旧路面病害处理方法,分析了沥青路面加铺层厚度设计方法,提出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养护良好的条件下使用年限比其他路面长,然而一旦开始破损,将会迅速发展,对高速公路的全性产生较大危害。本文对修补技术、脱空板块处治技术以及加铺沥青层技术等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工艺进行详细分析,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