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斌  张楠 《水运工程》2023,(1):127-131
赣江新干枢纽—龙头山枢纽两坝间长河段虽为龙头山枢纽库区河段,但仍存在较多的通航安全问题,如局部区域水深不足、先期整治建筑物碍航和桥区通航不畅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航槽浚深、丁坝拆除、航路调整等整治方案,并采用长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该河段Ⅱ级航道整治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治方案实施后,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得到了改善,航道尺度均可达到建设标准。具体表现为:设计航道线内水深均能满足最低通航水深3.8 m要求,航道内横流减小,不良流态消失,航路更加顺直等。  相似文献   

2.
龙滩大桥桥区主槽两岸石质边滩岸线极不规则,中枯水主槽狭窄,航道尺度不足;同时受地形影响,龙滩枢纽下泄流量较大时,桥区水流湍急、流态紊乱,大桥主通航孔前主流与桥轴线夹角很大,碍航严重。资料分析和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通过新辟航槽、开槽分流、调直航线,可以解决桥区航线弯曲、横向流速过大及不良流态问题,为类似桥区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中结合汉江丹江口至襄樊段航道整原型观测结果,从整治工程实施后航轴线走向变化、航道尺度的变化、通航条件的变化入手,对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汉江下阶段及国内外同类河流航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勇 《水运工程》2014,(5):94-96
以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航道建设工程为依托,综合分析多个已建库区多年实测水位资料,得知枢纽成库后综合糙率将有所减小,在接近设计流量时成库后综合糙率与成库前糙率比值为0.862。将上述成果运用于洋溪、梅林等规划枢纽库区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中,与实际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枢纽下游航道整治效果,使其达到规划航道等级标准,以岷江龙溪口—宜宾81 km航道整治工程为例,分析上游枢纽联合调度可能达到的设计流量,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模型研究不同设计流量下达到的航道尺度.结果表明,远期通过岷江上游干支流水库联合调度,枯期(11月—次年4月)平均流量可增加至1757 m3∕s.当上游日均来流量大于...  相似文献   

6.
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布置方案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成果 ,阐述了引航道口门区不同布置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 ,分析了影响船闸布置和通航水流条件的因素 ,提出了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要求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那吉航运枢纽施工导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焱  周华兴  郑宝友 《水道港口》2004,25(3):145-149
通过1:100定床整体水工模型,对一期导流明渠的泄流能力、流速流态、通航水流条件和二期3孔导流的泄流能力、船闸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一、二期导流工程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通航水流条件满足施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8.
北江清远枢纽蓄水后,回水衔接至飞来峡枢纽坝下,河床演变规律发生变化。若进行千吨级航道整治则需新建二线船闸,船闸工程对所在河段产生一定的互相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研究河段在工程措施下河床冲淤趋势变化进行模拟研究,为工程方案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那吉航运枢纽船闸布置及其通航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模型并结合船模试验研究,对那吉航运船闸布置在左、右岸两个方案进行了通航条件的试验研究,同时采取工程措施改善其通航条件。经过比选,右岸船闸方案的通航条件要优于左岸船闸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天槽滩险治理是乌江航道整治的关键性工程。乌江白马枢纽建成后可提高航道的通航能力,但水位升高会导致现有的部分江心洲、浅滩变成暗礁碍航。针对通天槽滩段航道局部水流急、流态差、扫弯水严重等问题,采用河工模型试验对设计整治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开展研究。结果显示设计整治方案虽改善了通航水流条件,使得通天槽滩段航道在白马枢纽建成后基本满足尺度要求,但其挖槽设计未遵循河势,使得航道走向与中水期水流动力轴线交角较大,不利于退水冲刷及航槽稳定。针对设计整治方案的不足,考虑工程投资及施工难易程度,提出了更适合本次航道整治工程的优化建议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航道整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韬  王华峦 《港工技术》2012,49(4):45-47
在正交贴体坐标系下建立长河段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详细阐述模型的主要方程、给定的边界条件、动边界的处理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等.根据广西右江那吉—鱼梁河段的实测资料,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探讨关于长河段航道治理的相关问题,并采用Matlable可视化技术对河道地形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区狭窄河段船闸扩建工程通航水流条件问题,结合融江麻石船闸工程,采用1∶100整体水工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透空式隔流堤,并联合优化隔流堤曲率半径,可显著改善引航道水流条件。建议采用隔流堤长度126 m,曲率半径500 m,过流孔高至少4 m,孔宽13 m,孔数量6个。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拟在贵港航运枢纽右侧增设二线船闸,但双线船闸灌泄水时引航道内非恒定流态水流十分复杂。采用体积控制法建立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贵港引航道内通航条件进行评价。对多个工况进行计算比较,结果表明双线船闸同时运行时最为不利,此时上下游引航道内最小水深均满足要求,但流速过大,对船舶系靠安全有一定影响。由计算结果可知,将泄水时间相对错开,可减小最大纵向流速。  相似文献   

14.
急弯河段水流流态复杂,船舶过弯所需的航道宽度要远大于直线段航道宽度,也大于一般的弯区河段航道宽度。根据汉江下游马口滩急弯河段船模航行试验成果,总结分析了船舶在弯道段航行时占用的航宽与水流的关系,表明船舶以大致相同的航速上、下航行通过弯道时,上行时占用的航宽比下行时要小的多。流速或流向角越大,船舶的航迹带宽度越大,占用的航宽也越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马口滩急弯河段航宽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弯曲河段上航电枢纽通航建筑物通常面临河谷狭窄、河道多弯、弯道过渡段短等问题。广西邕宁水利枢纽位于全国水运主通道之一的西江黄金水道上,设计通航标准为Ⅰ级。该枢纽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布置受凸岸以及直线段较短制约,难度较大。针对坝址河段的特点和枢纽设计通航要求,研究了枢纽整体运行水力特性,优化了坝址位置;同时结合曲线进闸、直线出闸引航道尺度优化和隔流堤堤头透水体型优化,使得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均能满足20 a一遇以下通航流量要求,达到了设计目标,解决了该枢纽的整体通航布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态物理模型对依兰航电枢纽下坝线施工一期春汛围堰、主围堰及施工二期通航水流条件进行试验研究。经过多方案比较,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施工期通航工程措施。结果表明:施工一期春汛围堰、主围堰均壅高了上游水位,同时改变了水流流速分布。施工二期船闸及整治工程建成后,船闸试通航期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基本满足要求,洪水期仅下游连接段纵向水流流速偏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谷塘航电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成果,分析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多种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措施,提出了满足船舶或船队航行条件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水运需求,解决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受河段地形和涉河建筑物影响而导致的通航条件困难等问题,保障船舶安全通行,以抚河疏山水利枢纽船闸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枢纽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进行计算分析,针对不良流态问题提出优化方案措施,并对方案前后枢纽通航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调整船闸平面布置等措施对改善设计阶段的枢纽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是有效的。研究成果可为抚河疏山水利枢纽船闸工程通航及其他类似河段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河段多为基岩和卵砾石河床,常见心滩、浅滩及边滩等复杂边界碍航河段。由于工程实际需要及航道整治要求,经常存在采砂坑、开挖航槽、修筑碛坝等改变局部河道边界的情况。以长江上游占碛子河段为例,建立向右偏转0°、5°、10°碛首导流坝数学模型,分析表明:0°碛坝引起的水位壅高流速增幅和分流比变化均较小 ,对占碛子浅滩影响较小;5°碛坝对主槽分流比和航道通航水深及流速的优化更加明显,通航效果更优;10°碛坝对主槽通航条件的改善明显,对流场改变较大,引起了明显的河势演变。为长江上游复杂通航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针对长航道进行波浪数学模型试验时,往往由于模型范围过大而导致计算机无法进行模拟,因此,合理选取航道长度和试验范围就成为工程模型试验面临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的以往研究,仅对截短航道进行波浪数学模型试验的可行性有所述及,但针对具体工程模型试验中航道范围的选取方法并未阐述。在反复试验论证的基础上,运用NIKE21-BW波浪数学模型,以锦州港工程为例,提出不同工况条件下截短航道模型试验范围的选取方法。有关研究成果可供港口及航道工程模型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