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范围区域工程控制网的建网方法和整网平差方案,利用IGS站之间重复基线的传递功能,基于东北区域多个高速铁路的框架控制网(CP0)构建区域网,在验证IGS长基线的可靠性后,对该区域控制网进行无约束和约束平差计算。研究表明,利用不同坐标系的起算值,分别整网平差计算得到该区域网所有CP0测点CGCS2000坐标、1980西安坐标和1954北京坐标的成果,与原成果进行比较,坐标较差均在0.005~0.035 m之间;利用同名点的不同坐标系的成果,通过四参数模型求解坐标转换参数,利用该参数计算CP0测点的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对比以验证转换精度,点位偏差总体在0.01~0.10 m之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精度指标均满足高铁测量规范。通过东北区域网求解的转换参数,可服务于项目所在地的用地规划、国土测绘资料的衔接,并为后续开展的其他铁路坐标转换工作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GPS技术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平面控制网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梅熙 《铁道勘察》2005,31(5):3-7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GPS网位置基准和方位基准的选择,依据国家坐标系已知点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GPS网的整体平差和坐标转换,以及GPS基线解算基准参考站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GPS网的位置基准和方位基准、依据国家坐标系已知点建立工程独立坐标、GPS网的整体平差和坐标转换以及GPS基线解算基准参考站的选择等问题,总结了GPS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平面控制网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轨道基准网作为一种从德国引进的全新的建网方法,其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精度控制指标跟我国常规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对轨道基准网平面测量及其数据处理进行详细的探讨很有必要。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和理论推导,得出如下结论:(1)对CPⅢ和轨道基准点外业质量检查应设定不同的限差进行;(2)确定了轨道基准网站内平面坐标转换采用的是三参数相似变换法;(3)用重叠区内首尾2个轨道基准点坐标反算的近似方位角代替重叠区内轨道基准点处的线路切线方位角,计算重叠区内轨道基准点平面位置偏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德国轨道基准网平面网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精调施工需要轨道基准网,目前我国轨道基准网测量及其数据处理主要采用德国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德国轨道基准网平面网的布设、测量、平差处理以及测站间坐标平滑搭接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维线形坐标系统作为轨道静态平顺性评价的坐标基础,研究基于三维线形坐标系的轨道静态平顺性检测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工程坐标系与三维线形坐标系的转换方法、三维线形坐标系下轨道几何参数偏差计算方法以及基于三维线形坐标偏差的轨向与高低不平顺值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方法精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CPⅣ轨道基准网轨道三维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CPⅢ轨道控制网的轨道三维检测系统对计算轨道被检测点坐标与轨道中线坐标较为复杂,检测精度不够高的问题,建立一种基于高精度CPⅣ轨道基准网的轨道三维检测系统的数学模型,该检测系统采用双全站仪的轨道检测小车直接捕捉CPⅣ基准网棱镜,消除CPⅢ轨道三维检测系统对全站仪进行设站所带来的繁琐与误差,并通过欧拉角与刚体运动规律的原理简化检测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快速计算出轨道被检测点坐标与轨道中线坐标,CPⅣ轨道三维检测系统显著提升了轨道的检测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将秩亏自由网平差和三参数坐标转换相结合的平面控制网平差方法,其特点是在平差过程中控制网整体网形不因上级控制点点位的改变而变化。首先介绍秩亏自由网平差及其精度评定的原理,推导进行控制网三参数坐标转换及对置平后的控制网进行精度评定的数学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对传统边角控制网而言,置平平差较约束平差具有更强的抗原始数据误差的能力,是一种工程平面控制网平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站枢纽是一个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庞大工程,设计采用两个不同的坐标系统。经外业测量及分析提供一套精度可靠、新的坐标转换模型参数—二维平差成果坐标,使各施工单位对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站枢纽工程建设有一套精度可靠的测量控制方法,并且实际工程施测的结果满足施工放样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GPS施工控制网的坐标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工程控制网坐系的特点,探讨GPS网施工坐标的转换方法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