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为改善违章停车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运用博弈论理论对城市道路违章停车进行分析 与研究。将停车问题涉及的监督部门、执法人员、驾驶人视为互相竞争者,考虑博弈各方的支付函数和效用最大化,建立监管部门与驾驶人、驾驶人与驾驶人之间的混合博弈模型,得出监管部 门执法成本和驾驶员违章成本的纳什均衡值,获得了违章停车行为中各方的最优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执法成本下,交通执法者会采取相应的执法力度,驾驶人违章停车的概率会降 低。同时,驾驶人违章收益期望值越高,其违章停车的可能性会越大。不同驾驶人违章停车亦存在博弈现象,是否同时选择违章停车取决于共同的违章成本。当违章成本处于一定水平之下时,驾驶员之间的违章行为会发生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驾驶人停车行为特征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集计理论中的BL模型以停车场类型、停车费用、停车目的、步行距离为特性变量分别建立平日、节假日公共停车场选择模型,研究公共停车场驾驶人停车行为的总体规律及所选城市的一般性规律;以停车费用及步行距离作为假设变量,建立改进的BL停车行为模型,研究平日、节假日优惠费率交换步行距离的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平日公共停车场停车目的相对集中,以通勤为目的驾驶人对停车费用较敏感且更倾向于选择公共停车场;节假日停车目的较为离散,停车费优惠措施对驾驶人停车场选择影响降低,因此,通过停车费优惠措施提高路外公共停车场利用率需考虑平日与节假日相区别的政策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陈峻  刘平  王炜 《城市交通》2006,4(6):79-83
以城市停车诱导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包括地点选择、时段选择和内容设计的出行途中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调查方案设计原则,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驾驶人个体属性、出行特征、停车场选择因素以及停车信息诱导效果的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性别、停车目的、停放时间和是否首选停车场对停车诱导信息系统设置和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而现状系统设置的典型问题在于信息显示的准确性和可见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期望效用理论的缺陷及驾驶人的有限理性,利用前景理论,建立了停车选择决策模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确定了停车影响因素的参照点,建立了价值函数及决策权重函数,得到了单因素的前景值.利用模糊偏好下多目标决策权重赋值方法,确定了影响因素的权重,从而建立了驾驶人的停车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2010,(4):97-97
在IB金山拥挤的道路上寻找停车位的驾驶人,今后将从一套新型的智能停车系统Streetline中受益。这是一套由停车位传感器组成的网络。这些传感器被接入到一个中央系统中,从而能监测到空车位,驾驶人用智能电话就能找到哪里有空车位。Streetline也受到城市规划者的欢迎,因为这项技术有助于减少所需的车位数量。  相似文献   

6.
纽约与洛杉矶关于交通拥堵的研究发现,人们开着车四处转悠,往往就只为找个停车的地方——这种行为事实上是大塞车的罪魁祸首。2006年,一个名为“交通运输方案选择”的组织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开展了一项针对停车状况的调查,有45%的受访驾驶人承认交通拥堵的当时他们在找停车位。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城市规划专业教授道格拉斯·舒普得出的分析报告显示,情况还要更为严峻。这位业内泰斗和他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针对驾驶人行为特性能造成交通拥塞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城市道路交通拥塞度划分为轻度拥塞、中度拥塞和重度拥塞.根据实际调查、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出不同拥塞度下不同驾龄驾驶人操作转向盘、档位及停车次数的3种操作行为的变化规律及拥塞路段停车频率图.对交通拥塞程度进行量化为研究交通拥堵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交通拥塞下驾驶人的操作行为能充分了解驾驶人在交通拥堵下的操作行为规律,为提高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凡 《交通与运输》2009,25(5):67-67
(1)机动车靠右侧临时停车,未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且司机经教育后立即驶离。 (2)实习期驾驶人驾驶机动车未按规定粘贴实习标志。  相似文献   

9.
停车收费合理定价--基于需求的旧金山停车定价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少数能够找到便宜停车位的幸运驾驶人外,价格过低和过度拥挤的路内停车位给每个人都制造了难题;其他所有为寻找可用停车位而巡游的驾驶人因此浪费了时间和燃料,导致交通拥堵并且污染空气。价格过高和占用率过低的路内停车位同样存在问题,当路内停车位闲置时,商家失去潜在的顾客,员工失去工作,而城市失去税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旧金山启动了SFpark项目,通过价格调整实现每个街区有1~2个可用停车位的目标。为了衡量价格如何影响路内停车位占用率,根据项目第一年内超过5000次价格和占用率变动数据计算价格需求弹性。价格需求弹性的平均值为-0.4,但是随时间、地点及其他因素大幅变化。在第一年内平均停车价格下降1%,因此,SFpark调整了停车价格但总体上并未涨价。首次使用测量出的占用率估计路内停车的需求弹性,同时也首次评价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定价模式以用于路内停车管理。指出旧金山可以通过增加驾驶人对变动停车价格的意识,减少残疾标志的滥用以及引入季节性价格调整来改进该项目。其他城市可吸纳绩效停车定价作为拥挤收费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无信号交叉路口的迎头相撞事故是日本最常见的道路交通事故类型之一。制定预防措施的出发点无非是向驾驶人明示通行优先权·非通行优先权的关系。停车让行规则是明示优先权·非优先权关系的最常用方法,它对防止迎头相撞事故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从已往事故肇事的违法行为来看,在指定场所违反停车让行规则的违法行为还是占据着相当的比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的视认距离试验,分析了夜间过街行人特征对驾驶人视认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照度条件下的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随行驶速度的变化规律,构建了3者间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最高车速限制值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速度、平均光照强度分别呈负线性和正对数关系;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实施最高车速限制,可以保证驾驶人夜间视认过街行人以后具有足够的安全停车距离。  相似文献   

12.
不可疲劳开车 夏季行车,驾驶人易疲劳打瞌睡,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安排必要的午休。如长途行驶途中,最好每隔两小时停车休息十几分钟,出现头晕、眼花等现象,应马上休息,待大脑清醒后再驾车上路。  相似文献   

13.
寻找路内停车泊位产生的车辆巡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路内停车泊位在道路上巡游的车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首先指出路内停车低价与路外停车高价共同刺激驾驶人选择巡游而非使用路外停车场(库)。其次针对洛杉矶的巡游开展调查,得到车辆平均巡游时耗和距离,并得出每年由此产生的车辆行驶里程、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及CO2排放。然后通过分析路内停车价格与车辆巡游的关系,提出城市全日泊位使用率大约为85%时,停车泊位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停车价格较合理。接着以加利福尼亚格雷伍德城停车价格制定及停车收益使用为例,给出停车增量融资的收益回馈方式。最后指出,为了减少拥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街区环境等,城市应制定合理的路内停车价格并将产生的收益用于改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停车预约动态收费发展迅速,但是现有文献缺乏对动态停车预约收费条件下的出行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的研究。本文基于宁波市动态定价停车预约意愿问卷数据,综合考察了驾驶人的个人属性、出行特性、停车特征和建成环境,建立了预约、不预约、转移到其他停车场、转移到其他交通方式4种行为选择的巢式Logit模型,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行目的、出发时刻、出行距离、停车时长、排队时间、预约费用、目的地停车场数量以及出发地和目的地是否有轨道站点影响显著,高收入、通勤、高峰小时出行和长时间停车的人群更倾向于选择预约停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考虑出发地和目的地建成环境的巢式Logit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行行为选择预测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有摩托车驾照的汽车驾驶人在摩-汽相撞事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同时持有摩托车驾照的汽车驾驶人与没有摩托车驾驶的汽车驾驶人相比,发生摩-汽相撞事故的概率要小,更具驾驶和控制车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渐变段长度直接影响高速公路合流区末端的交通安全,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对渐变段长度的规定没有考虑加速车道渐变段位于曲线路段时的需求,位于曲线路段的渐变段长度不足可能导致路侧护栏遮挡驾驶人视线,存在合流末端停车视距不足的安全隐患。分析合流末端渐变段小客车行驶轨迹特点及小车驾驶人的视线通视条件,采用符合实际换道轨迹的双曲正切换道模型,以渐变段满足小车驾驶人停车视距为控制要素,构建了曲线路段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长度计算模型,并基于国内外研究及相关合流末端车辆运行速度调查数据,确定了该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取值,最后提出了曲线路段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合理长度取值。研究表明:曲线路段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最小长度与合流末端的小客车运行速度正相关,与主线行车道右侧硬路肩宽度和圆曲线半径负相关;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的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最小长度能满足主线设计速度<100 km/h时小客车合流末端换道时停车视距的要求,当主线设计速度≥100 km/h时,不满足小客车合流末端换道时停车视距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行车安全风险,建议根据主线曲率半径及硬路肩宽度综...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间的研究,发现驾驶人开车至少有三个“危险时辰”,是很多肇事驾驶人步入“死亡之谷”的“通衢”。  相似文献   

18.
公安部、交通部等部门于2004年陆续下发了有关件.对规范机动车培训市场.提高驾驶人培训质量提出了要求。日前.南京汽车驾驶人培训管理处与安徽行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一套驾驶人培训跟踪管理系统,对简化管理程序、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力损耗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汽车内的任何附加设备都会改变驾驶人、车辆、其他道路使用和道路环境之间原有的关系。驾驶人开车时分心是因其注意力被吸引到路外而导致的,这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据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估计,至少有20~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因驾驶人开车时分心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近期,在山东连续发生多起缘于夜行司机临时停车不当而诱发的交通事故。2013年4月2日晚,一辆挂江苏连云港市牌照的大型货车沿莒南外环公路行驶。司机乔某临时停车到后面车厢内检查货物捆扎是否松动,检查完刚上车时,就听后车厢处发出一声巨响,跑到后面看时,只见一辆摩托车摔倒在地,驾驶人躺在了车厢后面,脑浆迸裂已经死亡。无独有偶,4月10日午夜时分,342省道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