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对一座运营3年后出现大量裂缝的预应力连续小箱梁进行准确评估,首先根据设计参数建立初始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该桥进行静力试验。同时,根据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选取灵敏度高的设计参数(混凝土弹性模量)对模型进行修正;结合该桥的静力试验竖向挠度结果,对其中与实测挠度偏差较大的2片小箱梁进行识别修正,并建立4种有限元模型,经过2次修正后的理论挠度和实测挠度值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前悬臂施工线性控制中,由于设计理论值与实际值偏差、施工误差等原因,容易出现高程控制超出规范要求的实际施工情况。从影响桥梁悬臂施工的各系统参数识别与调整方面分析,研究了影响桥梁悬臂施工挠度显著的系统参数——混凝土容重、混凝土弹性模量、预应力管道摩擦系数、预应力管道偏差系数等,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将各系统参数进行不同幅度范围的调整,分别研究其对悬臂施工挠度的影响,定量地得出了各系统参数对桥梁悬臂施工线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结构状态参数对大跨径曲线矮塔斜拉桥成桥状态的影响,获取施工控制敏感参数,以黄龙带矮塔斜拉桥——(108+208+108)m双塔三柱式曲线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TDV RM建立该桥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分析主梁自重、主梁弹性模量、斜拉索索力、预应力张拉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体系温度参数变化下,主梁的应力和挠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梁自重、斜拉索索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体系温度对成桥状态主梁的应力和挠度影响显著,是施工控制敏感参数;主梁弹性模量和预应力张拉力对成桥状态主梁的应力和挠度影响较小,是施工控制非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求解PC刚构桥不同施工阶段的标高控制时变可靠度,以云南省怒江州兑房河特大桥为背景进行研究。选取混凝土容重和弹性模量、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和弹性模量4种随机因素,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产生随机样本;代入桥梁有限元模型,计算各组样本对应的目标变量;采用遗传算法寻找最优参数,建立该桥各施工阶段的标高控制SVM模型;结合蒙特卡洛法,求解施工期标高控制时变可靠度,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可靠度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刚构桥施工期标高控制可靠度指标随悬臂自由端挠度偏差容许值的增大而增大;当结构分别处于短悬臂、中悬臂、最大悬臂阶段时,建议悬臂自由端挠度偏差最大容许值分别取4,10,20mm;影响因素对PC刚构桥施工期标高控制可靠度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混凝土容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混凝土弹性模量、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5.
铁路客运专线900 t箱梁静载弯曲试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铁路客运专线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双线)无碴轨道32 m简支梁的静载试验.对设计参数进行研究,计算出基数级下加载值和静活载级加载值,从而得出各级荷载下的加载值.在2个循环的加载中,分别得出其跨中挠度实测值并计算其挠跨比,满足设计要求和试验规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后张扁锚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设计构思、设计标准和计算方法,包括预应力体系选择,预应力度、挠度控制,载重标准和内力计算等。经过足尺空心板梁静载试验征明,实测值与计算值十分吻合,设计可靠,与相应标准的全预应力、横断面为双孔的空心板相比,节约高强钢材45%,节约混凝土体积9%。  相似文献   

7.
通过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分别对其开裂荷载、破坏荷载、控制截面应力、裂缝与变形进行了测试,对比了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差异。从试验结果来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应变实测数据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跨中截面体内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体内应变变化规律吻合较好。跨中截面钢筋应变与混凝土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测值相对较大。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际开裂荷载、破坏荷载大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6%、10%,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4%、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实测值较普通混凝土梁相对较小,表明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力。  相似文献   

8.
帕劳共和国科罗尔岛-巴伦尔图阿普岛桥(简称KB桥)为主跨241 m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通车后KB桥发生长期下挠,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营,最后垮塌,其教训值得反思。该桥于1977竣工,运营18年后挠度达到1.61 m,1996年对该桥进行了体外预应力加固,却在加固后3个月发生垮塌。挠度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梁理论与三维空间分析相比,误差高达20%,且宽跨比越大,误差越大。三维有限元空间分析采用多种徐变收缩计算模型:美国ACI模型、日本JSCE模型、CEB-FIP模型和GL模型,其挠度计算值要比(18年后)实测值低50%~70%,预测的变形也与实测不符;预应力损失计算值为22%~24%,远低于实测值50%。唯一基于理论的B3模型,采用经验值参数计算得到预应力损失40%,18年后挠度计算值比实测值低42%。如果根据长期实测值调整输入参数,结果可与实际更符合。对于早期挠度及其预测,B3模型能够合理地考虑因截面厚度差异产生的收缩和干燥徐变的速率差异。此外,B3模型还可考虑温度差异和顶板可能发生的开裂。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结构形式因其具有结构变形小、整体受力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桥梁运营阶段,梁体会因桥梁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考虑收缩徐变不足而产生裂缝和不同程度的下挠现象。为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该文以青弋江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单箱三室连续梁桥为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对收缩徐变引起的主梁挠度、内力、钢束预应力损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主梁挠度增大,对中跨跨中附近影响尤其显著,考虑收缩徐变影响后主梁挠度变化曲线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好;混凝土收缩徐变导致主梁内力重分布,在成桥后前3年影响速率较大,以后逐渐趋于稳定;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钢束预应力损失,在跨中附近影响程度较大,在桥墩处影响程度较小;收缩徐变效应在成桥3年时已完成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带永久性锚固措施的预应力纤维增强聚合物(简称FRP)片材加固混凝土梁桥时,采用局部加固方法;确定预应力FRP片材加固梁开裂后的有效惯性矩,将预应力视为外力,分析加固梁在不同加载情况下开裂至屈服阶段的FRP片材偏心距的变化,推导出预应力片材局部加固混凝土梁的跨中反拱和加载过程中的跨中挠度计算公式。采用文中推导的公式对预应力FRP薄板加固大比例混凝土梁在加载过程中的跨中挠度进行计算,预应力片材局部加固零载梁及局部加固负载梁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吻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温度变化时产生的挠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在存梁期内因温度变化而产生挠度。本文导出以预制梁在日照和日气温变化作用下挠度计算公式,并列出算例,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2.
反复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长期挠度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运营阶段实际长期挠度超过其设计值已成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桥梁的使用性能和结构安全均造成严重隐患。通过对现有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长期挠度发展规律和计算公式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合理的计算模式和方法,并运用于一座实际桥梁,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长期挠度计算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实际案例,研究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通过应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得出各施工阶段的理论挠度等。结合悬臂浇筑法的特点,对各个施工阶段的挠度变形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得出理论与实测值的误差,并结合结果对数据进行修正和调整立模标高。结果显示,桥梁结构具备较为流畅的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体外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变形与裂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体外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变形和裂缝的规律,比较多种现行混凝土规范变形和裂缝公式的计算结果,得出适合体外预应力配筋混凝土箱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平均裂缝间距、最大裂缝宽度和跨中挠度等相关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具有较好吻合性。  相似文献   

15.
许燕  顾志斌 《东北公路》2003,26(3):58-61
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由于温度变化、预应力筋松弛、混凝土徐变、收缩产生了次应力和挠度,并提出了混凝土龄期t为变量的次应力和挠度计算公式,供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设计和施工控制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部分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根梁的300万次高周疲劳试验,对疲劳荷栽下部分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筋混凝土梁的受力过程、破坏模式及荷栽一挠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在综合考虑疲劳残余应变、疲劳弹性模量退化及疲劳强度退化等的基础上,基于ANSYS二次开发实现了部分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部分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非预应力筋的应力幅对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起控制作用,且软件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1,(5)
梁拱组合桥构造相对复杂,施工过程不确定因素对桥梁线形及受力影响较大。通过建立精细化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研究预应力张拉误差和混凝土荷载等力学参数变化对结构应力及桥梁线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主梁混凝土自重比设计值大时,主梁顶板压应力减小,底板压应力增大,跨中合龙段附近主梁向上挠度减小;在梁拱组合桥成桥阶段,预应力张拉误差对主梁跨中挠度影响较为突出,梁拱组合桥在最大悬臂阶段预应力误差对桥墩附近主梁的挠度影响相对较小,越靠近悬臂端预应力误差对主梁的挠度影响越大。研究成果可为梁拱组合桥的设计及施工过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某高墩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特大桥利用Midas Civil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全桥结构进行了正装计算分析,对影响箱梁挠度的混凝土浇注、预应力、挂篮3个参数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得出在实际施工控制中要以该3个参数作为施工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某3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为工程背景,研究了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取值对桥梁施工线形控制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双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摩阻系数和孔道偏差系数的实测值和规范取值有很大差别。有限元分析表明,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对结构挠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线形控制时要综合考虑实际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某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小箱梁为试验对象,介绍了单片梁荷载试验的方法及结果评定过程。试验采用钢筋进行分级加载,获得了不同加载工况下试验梁各控制截面测点的挠度、应变实测值并与相应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检验该梁在弹性阶段的实际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试验荷载作用下,试验梁的挠度校验系数、相对残余变位、应变校验系数和抗裂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