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欧盟SSN研究报告和我国有关VTS数据格式标准化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VTS数据交换的具体内容。针对船舶动态位置信息、船舶静态信息和船舶航程相关信息,定义了基于电文和XML的两种数据交换格式。  相似文献   

2.
胡勇 《中国修船》2012,25(3):34-35,38
海损船舶修理是修船企业重要的产值及利润增长点,而船舶首部是易海损区域,修复海损重要依据是型线图及型值表,由于很多海损船没有保存型线图或型值表,给修理工作带来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文章结合散货船的艏部货舱特点,介绍艏部货舱型线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胡勇 《广东造船》2013,(2):58-59,62
海损船舶修理是修船企业重要的产值及利润增长点,而船舶艏部是易海损区域,修复海损的重要依据是型线图及型值表。目前修理过的海损船中较多船舶没有保存型线图或型值表,对于这些没有保存型线图或型值表的艏部海损船来说,本文结合散货船的艏部货舱特点,介绍艏部货舱的型线测量。  相似文献   

4.
船舶行业的虚拟试验系统需要在CAD软件中建模在CFD软件中分析计算,两者往往需要重复建模,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数据转换和复用。为此,提出在CAD和CFD接口程序设计中建立标准中间文件的方法,两者可共用一套标准数据,实现快速建模。介绍设计的标准中间文件格式;并设计接口程序抽取、解析标准中间文件中的船体型值表数据,在UG中自动创建船体模型,根据计算域参数和网格信息数据在Gambit中自动建立计算域、划分网格,导出CFD软件Fluent支持的msh格式数据,最终完成流体分析,解决了手工工作的繁琐和不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XML的船舶线型表达与网上发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跨国际造船的发展需要异地人员之间协同工作的环境和工具,针对传统的船舶线型的表达不适应异地协同工作环境的弱点,提出了基于XML的船舶线型的表达.它与VRML等技术相结合能使异地人员在协作过程中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详细阐述了实现船舶线型的XML表达及其在网上发布的关键技术和过程,给出了具体实例来验证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交通与物流     
《中国海事》2008,(10):72-73
集装箱联运电子数据交换两标准颁布 日前,交通运输部正式颁布《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数据交换基于XML的装/卸报告报文》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数据交换基于XML的舱单报文》两项标准。这两项基于XML格式电子报文的颁布和广泛应用,将推进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传输进程,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7.
实现船舶产品信息在设计生产、使用维修过程中的充分高效传递与利用是提高船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网格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为实现船舶生命周期信息共享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分析了船舶生命周期各阶段涉及到的信息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分别构造了船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模型及适合网格环境下使用的XML的元数据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采用UID(Universal Identifier)来实现船舶生命周期内各模型间信息转换与映射的方法;然后,建立了网格环境下的船舶全寿命信息系统框架和具体的企业内部信息集成框架;最后,基于VegaGOS网格平台建立了一个船舶全寿命信息原型系统,开发了若干资源层和应用层的网格服务及网格客户端,实现了统一的资源访问、服务的动态发现、资源的动态获取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航海》2008,(5):26-26
日前,交通运输部正式颁布《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数据交换基于XML的装/卸报告报文》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数据交换基于XML的舱单报文》两项标准。这两项基于XML格式电子报文的颁布和广泛应用,将推进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传输进程,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9.
姜卫俭 《中国水运》2006,4(4):151-152
XML已经成为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格式标准,基于XML的分布式多层应用开发是一种高效、可靠等的开发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多层应用系统,然后比较了两种使用XML 的基本思路,最后提出了基于XML的分布式多层应用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天津航海》2014,(3):15-15
<正>继2012年10月底《航运标准合同系列(上海格式)》第一册发布后,7月28日,以船舶融资租赁为主要内容的《航运标准合同系列(上海格式)》第二分册在上海首发。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此次推出的"标准船舶融资租赁合同(上海格式)"属业内首例,以两大"首创"填补了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空白。首先,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规范船舶融资租赁专业合同文本。其次,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融资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