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叶丽娟 《集装箱化》1995,(10):11-13
为配合支线、干线相结合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中远公司和其他一些船公司自1990年开始在国内主要港口之间开展国内支线中转业务,这一业务的开展对我国集装箱国际班轮的巩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国内一些货主、货运代理人习惯作国际支线中转,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及缺乏对国内支线中转业务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长江集装箱运输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集装箱物流角度将长江集装箱支线运输分为配套支线运输和自控直达运输,并从干线船公司、公共支线船公司、国际物流经营人视角探讨长江集装箱支线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化》1995,(8):32-34
1994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95年我国集装箱运输预测;1994年我国国际集装箱海运量;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铁路国际集装箱运量表;中韩达成开辟新航线协议;我国向德国出口8艘集装箱船;中远开设上海、香港/南美西岸集装箱航线;马士基开设福州/香港周班支线运输。  相似文献   

4.
肖青  邱志鹏 《水运管理》2000,(1):13-15,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航运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集装箱运输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船舶达1080艘、总计超过30万TEU,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余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1998年达到1312万TEU。但同时也看到,尽管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务发展迅速,但就我国集装箱运输整体而言,还未形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合理布局,且面临着国际航线少且多数港口处于支线港的地位、集装箱运输供需不平衡、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监督控制机制、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许多亟待解…  相似文献   

5.
陈焰  王少梅 《集装箱化》2007,18(5):21-24
0引言 近年来,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飞速增长(见表1),到2006年底已连续4年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4位,创造了港航业的“深圳速度”。从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现状看,深圳港要继续向世界级集装箱大港发展,除在港口泊位、航道、集装箱堆场、口岸环境等方面加快建设外,水路支线运输也有待大力发展。目前深圳港水路集装箱支线运输在港口现有运输结构中比重较小,港口集疏运体系仍以公路运输为主。要强化深圳港区域性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开展国际中转箱运输是确立国际航运中心重要标志之一。 日前,就我国沿海大多数港口而言,仍然只是亚洲地区一些港口的喂给港。以上海港为例,1995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53万标箱,但干线船舶运量仅17万TEU,只占11%。说明上海港仅仅是支线集散型港口。事实上,我国沿海港口也都是这种支线集散型港口。抓紧建设确立地区性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海上转运型港口),已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1996年初,中集总部已率先在上海港、青岛港开展了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 一、“国际中转箱”的概念问题 所谓“国际中转箱”,上海海关的定义是:由境外启运需经上海港换装国际航线船舶后继续运往第三国或地区指运口岸的集装箱。青岛海关的定义是:由境外以海运方式指运境内一个设立海关的口岸,换装运输工具后,不通过中国陆地再运往国外的集装箱。  相似文献   

7.
国际     
《集装箱化》1995,(3):35-38
1993年末全世界集装箱船有1461艘、3166.2万总吨;南京口岸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中日合资在南通设立物流公司;扬中集装箱中转站营业;宁波港1994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鲁丰航运公司在日本/青岛航线开展周班运输;青岛开通至香港和日本的集装箱支线;龙口港开通第三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山东中新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即将成立;大连龙兴大幅增强中国/日本集装箱航线。  相似文献   

8.
孙建 《船舶工程》2020,42(S1):389-392
支线集装箱船是国际航运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主流支线集装箱运输船多采用货舱内安装固定式导轨架,装载20ft、40ft标准集装箱;如货舱内装载货其他规格非标集装箱,需要采用移动式导轨架,但也会导致集装箱装载效率低的问题。为了满足多种规格集装箱混装的要求,本文以某1000TEU支线集装箱运输船为例,设计了一型应用于货舱内的的固定式导轨架,以及应用于主甲板的一体化箱柱,大大提高了装载种类和装卸效率。本文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到了实船运营中,为支线集装箱运输船货舱多规格集装箱混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庚 《中国港口》2001,(11):40-41
一、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地位 在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中,众多中小港口将本地区和其他邻近地区装有进(出)口货物的集装箱从(向)相对大的港口疏运(集中),众多小港口被称为支线港(或喂给港),而相对大港口被称为枢纽港.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挂靠的港口呈枢纽化趋势,为支线运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支线运输加快了东西部物流速度 支线运输线网络的构建,将为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贸易运输铺路搭桥 中国外代利用其独特的国际运输公共代理人身份,成为公共支线运输的重要组织者 近两年,中国外轮代理公司根据国际航运市场需求形势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适时联合港口等有关单位,在集装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运货量不断增长,远洋运输集装箱船向大型化迅速发展,今后几年新建大量的1万TEU型集装箱船舶将投入运营,但支线船发展却相对滞后,荷兰航运顾问公司戴纳玛Dynamar在“中转与支线——贸易、营运及船舶”一文中对支线船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支线船的规模已得到充分发展,市场对支线船的需求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与干线集装箱船舶相比,支线集装箱船舶具有吃水较浅、载箱量较小(通常小于3 000 TEU)等特点,能够自由出入沿海、内河水域,常用于航程较短的国际航线、国内沿海航线和内河航线,往往在多式联运中承担第一程和最后一程的水路运输。随着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枢纽港需要更多的支线集装箱船舶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转运需求。此外,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贸易保护主义频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化》2006,(7):4-4
由于采用标准集装箱载运货物的优越性和不可取代性,集装箱多式联运在过去的10年中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集装箱水运方面,现在几乎所有能够采用集装箱运输的货物,都是通过集装箱在海运干线和包括河道水运在内的支线的相互连接运输,运送到全球所有的地方。国际集装箱运输专  相似文献   

14.
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由苏州远太国际城开发有限公司与中远集团旗下的香港马萨海卢贸易公司合资组成,是集港口装卸、仓储、运输于一体的运输服务企业。其所拥有的集装箱码头由中远集团和江苏省共同开发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组合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12月18门开港,1999年9月,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为长江内支线运输中转港。  相似文献   

15.
袁伟达 《集装箱化》2008,19(6):21-23
上海浦海航运有限公司(简称浦海航运)是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简称中海集团)所属专业从事集装箱支线运输的航运企业,主要为各大班轮公司提供内、外贸支线服务,公司现有集装箱船舶35艘,总运力逾8000TEU,是目前我国大陆经营范围最广、拥有船舶最多、经营航线最全的支线船公司,多次在业内被评为“中国内支线最佳船公司”。  相似文献   

16.
付昌辉 《船艇》2006,(7):22-25
集装箱运输以其效率高、便捷、安全、环保等特点赢得了运输市场,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我国集装箱运输已成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也确立了自己的优势与地位。但就我国集装箱运输整体而言,还未形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合理布局,面临着国际航线少且多数港口处于支线港的地位、集装箱运输供需不平衡、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监督控制机制、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位于埃及苏伊士运河北端塞得港区域的苏伊士运河集装箱港口码头于2004年10月3日开业.第一天为马士基海陆支线集装箱船"Chesham"号装卸600标准箱,从而向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宣布其正式诞生.到同年10月底,前来挂靠苏伊士运河集装箱码头的大大小小集装箱船舶已经达到9艘,其中有欧洲-远东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还有地中海东部区域连接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和埃及等港口的沿海支线船.  相似文献   

18.
王立新 《水运管理》2011,33(10):15-19
为推动江苏省沿江港口外贸集装箱业务发展,结合国际贸易、口岸政策和通关实际操作,分析江苏省沿江港口外贸集装箱进出口总额和集装箱生成量、外贸集装箱流向的特点、发展“无水港”的考虑因素以及江苏省沿江港口既有的集装箱支线模式等非技术要素,从市场化运作角度,提出不同于常规模式、由港口直接参与的“点到点”外贸集装箱沿江支线运输公共平台设想,并对政府提出重点挟持外贸集装箱长江支线、夯实港口发展基础、发展特色干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集装箱运输的初始阶段或箱运支线的小型港口.码头装卸工艺与设备选型比较简单。对于特大型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来说,这个问题同样比较简单。因为其集装箱吞吐量高至数百万箱乃至近1000万箱.不但底盘车工艺系统早已成为过去,就是跨运车工艺系统也困堆存密度较小而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20.
宋德星 《集装箱化》1994,(4):1-5,28
自1975年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国际集装箱专用码头在天津落成以来.我国集装箱运输持续、稳定、高速地发展着,目前经营国际集装箱装卸业务的港口达70多个,其中较高水准的集装箱专用泊位达34个。1993年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净增100万TEU,总吞吐量达373万TE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