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耀庆 《国外汽车》1992,(2):47-50,71
内装式隔振系统是一种需特殊加工工艺,不改变柴油要的质量一外形参数的柴油机隔振新装置;内装式隔振系统有片状组合式隔振器十支承,螺旋状钢丝隔振器+支承及环状橡胶-金属制隔振品+支承三种类型;三种隔振器在柴油机和加载装置的试验台上进行了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状钢丝隔振器在抗共振和脉冲激振方面有明显的优点;片状组合式隔振器可降低被隔振装置的振动噪声;环状橡胶-金属隔振器在整个频谱范围内有较好效果;对设计柴油机隔振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振动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发动机激振力及动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PID控制方法,设计出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振动控制的半主动模糊PID控制器,并运用MATLAB/Simulink对隔振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橡胶隔振垫和PID控制相比,采用模糊PID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有更明显的隔振效果,表明了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发动机上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对CA7221轿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液力悬置的隔振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并与橡胶悬置的隔振和降噪地对比研究,同时,还测试了副车架与隔振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液力悬置较传统橡胶悬置隔效果明显,应用橡胶悬置和副车架两级减振也有很奏效,应用液力悬置使整车舒适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悬置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存在着振动和噪声较大的缺点,所以对其进行动态特征分析和隔振系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柴油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整柴油机悬置系统的结构支承参数可改变柴油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降低汽车行驶的振动响应,因为既要使用软的悬置元件以达到良好的隔振效果.又要避免柴油机及其动力总成与周围零件发生干涉,所以在设计时悬置系统应尽量采用解耦形式布置。文章时当前柴油机悬置系统布置几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汽车发动机磁流变悬置隔振效果试验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四端参数法对加速度振级落差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可测量、易操作的加速度振级落差对悬置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试验评估。汽车发动机分别采用橡胶悬置及磁流变悬置,对采集得到的动态激振力数据进行了自功率谱函数估计,对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并根据加速度频谱中二阶主频处的数据对悬置系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磁流变悬置不仅被动隔振效果的评估结果优于橡胶悬置,而且发动机低速段采用较大电流、高速段采用小电流的控制策略使得隔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重型商用车传动轴支承的结构和隔振原理,提出了传动轴支承刚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根据隔振理论,采用变刚度的传动轴支承,使传动轴支承具有低频大阻尼、高频低刚度的变参数性能,能有效吸收振动能量:试验表明,振动明显减小,彻底解决了由传动轴振动引起的传动轴支承横梁开裂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汽车发动机弹性支承隔振的解耦方法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徐石安 《汽车工程》1995,17(4):198-204
优化发动机弹性支承参数,对发动机一悬置系统的解耦要求是通常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本文根据传递函数分析振动的方法,探讨了发动机振动模型简化的理论基础,隔振和解耦的关系,以及更适用于计算机寻优的解耦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悬置支承在弹性基础上的隔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文库  林逸 《汽车技术》1998,(7):18-20,24
以Audi100轿车为研究对象,视发动机悬置支承在弹性基础上,在建模计算分析时,考虑了弹性基础的作用。通过四端参数理论,重点分析了弹性基础在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方面的作用,得到振动传递率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日野ZM440型货车(装备ED100型发动机),在行驶5万km后,出现发动机曲轴断裂的现象较多,且断裂部位大多在轴颈的圆角处。其主要原因是:发动机采用了螺旋进气道和废气涡轮增压器,发动机转速及平均有效压力较高;工作条件恶劣;选用的机油品质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时间更换机油;在磨修后曲轴轴颈的圆角半径不符合要求。由此可见,为防止曲轴断裂,在使用装备ED100型发动机的日野货车时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清国 《汽车技术》1994,(10):41-44
依据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汽车发动机复合橡胶燃油软管标准,研制了CA488发动机燃油管。根据使用要求及强度要求对内外胶层胶料及编织层织物材料进行选择,并根据选择的胶料进行了配方设计。针对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标准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设计解决了复合橡胶燃油胶管过早老化龟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桑塔纳轿车发动机采用ZL107铸造铝合金,扁球形燃烧室,缸体是四缸、水冷、全支承、无缸套等缸心距,龙门式合金铸铁汽缸体,活塞是用Si-Cu-mg过共晶铝合金制造;连杆是中碳钢锻件;小头衬套是用卷制的镀铜铅锌合金的钢背衬套;发动机曲轴为全支承锻制,四个曲拐有五道主轴承支承。  相似文献   

12.
通过轿车副车架橡胶支承的动态特性试验,实现了橡胶支承迟滞非线性特性的数学建模和参数识别。用动态子结构方法将整车模型划分为多个子结构,采用含连接子结构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建立了整车非线性流固耦合模型。用MontoCarlo法模拟路面激励谱和发动机随机激励力谱,利用整车结构-声学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在时域内对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产生的振动和车内噪声特性进行仿真模拟,并通过道路试验和台架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从车辆动力学方面考虑,悬架系统应保持良好的平顺性。橡胶气囊隔振系统由空气弹簧、蓄能器和连接二者的管道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通过使用Matlab软件分析橡胶气囊隔振系统非线性数值模型,对悬架刚度、阻尼因子和传递率进行仿真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发现上述三个特性所反映的悬架性能与悬架部件的尺寸密切相关。通过仿真分析及试验结果对比,文章提出了一种隔振系统低频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汽车动力总成液阻型橡胶隔振器的研究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利荣  吕振华 《汽车工程》2001,23(5):323-328
本文对被动式液阻型橡胶悬置及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系统的设计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述评和总结。首先介绍了汽车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的应用概况,总结,阐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所要求的理想隔振特性,然后综述了节流孔型,惯性通道型,惯性通道-固定解耦膜型,惯性通道-活动解耦膜型等典型被动式液阻悬置元件的结构原理,集中参数模型,动态特性及其参数设计分析结果,同时综述了动力总成-液阻悬置系统隔振生能研究概况及设计分析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德国Freudenberg公司,美国Ohio州立大学,日本Nissan公司等主要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汽车发动机液阻悬置动特性仿真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文总结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隔振要求和常用的悬置元件动特性评价参数,指出了悬置元件为满足高、低频隔振要求而产生的设计上的矛盾和困难。通过激振实验方法测试了液阻悬置元件及其橡胶主簧的动刚度和阻尼特性。对一种轿车动力总成液阻悬置建立了集总参数的力学和数学模型,进行了动特性仿真,并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对液阻悬置的低频动特性分析很有效,在高频段也可以预测液阻悬置开始发生动态硬化的频率,对于液阻悬置产品的设计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故障现象:当车辆以120km/hff9时速行驶时,方向盘抖动严重。 故障诊断与排除:造成车身抖动的原因有,轮胎及轮毂;传动轴;发动机支承;减震器:底盘支臂胶套;变速器变矩器等。先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和处理:调整发动机支承;检查轮胎及底盘胶套等,均正常,没有发现碰撞过的痕迹。车辆抖动发生在时速超过100km/h时,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隔振系统振动固有特性的优化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动机隔振系统振动固有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引入了六自由度能量解耦理论,依托Matlab的矩阵运算能力,开发了发动机隔振系统优化设计软件,并利用该软件对系统进行了振动固有特性分析和能量解耦优化。考虑到悬置元件刚度的实际值与设计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针对某解耦度较高的系统,按照悬置元件各向刚度参数±20%的偏差范围,对系统进行仿真试验,研究了悬置元件刚度偏差对系统振动固有特性的影响,所得结论对隔振设计和悬置元件的工艺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CV12TCA发动机原为“伊朗狮”坦克设计的主机。它同TN37液力-机械变速装置和带三风扇的水散热器及空气对空气的中冷器等组成一个整体的动力装置(见图1和图2),可以在一小时内整体吊装更换。 发动机前端有一个易于拆卸的高位支承点,以圆柱销支承于夹层橡胶支点内。在功率输出端采用大直径的套齿挠性联轴器(允许有3.5毫米的偏差)与变速装置接合,其外部的飞  相似文献   

19.
桑塔纳轿车发动机采用ZL 107铸造铝合金,扁球形燃烧室。缸体是四缸、水冷、全支承、无缸套等缸心距.龙门式合金铸铁汽缸体。活塞是用Si-Cu-mg过共晶铝合金制造;连杆是中碳钢锻件;小头衬套是用卷制的镀铜铅锌合金的钢背衬套;发动机曲轴为全支承锻制.四个曲拐有五道主轴承支承。  相似文献   

20.
发动机支承的设计就是选择合适的支承点并利用橡胶件的减振性能尽可能多的隔离发动机的振动,文章通过分析发动机的受载状况,说明发动机支承点的布置原则及其布置形式,分别给出了简单拉压的矩形板,简单剪切的矩形板及斜向布置的矩形板的刚度特性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