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动机支承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发动机支承的设计主要从乘坐舒适性考虑,一般采用橡胶支承,设计时应注意尽可能装置非耦合支承,应使隔振支承在各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降到1/根号2以下,应把惯性主轴和转动扭矩合而为一;在确认了复原系数的前提下,给出了隔振支承的运动方程式;隔振橡胶支承的形状应保证在设定的三个方向上有某一定自由度的弹簧常数;支承应设置一定倾角;橡胶支承的材料通常使用天然橡胶,SBR系橡胶,发动机支承多采用方型和圆型支承,如套筒型支承并部分使用非等壁厚型或封液式支承等;其追求的目标,以高频区的低衰减性并在较宽范围内具有稳定地衰减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柴油机电控系统在随车使用中因振动而出现故障的问题,通过试验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介绍了隔振方案的选择以及隔振器参数的确定,并对隔振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适合柴油机维修车间使用的柴油机维修检测试验系统。着重介绍了柴油机台架基础隔振设计方案,燃油系统与冷却系统装置,柴油机试验参数的现场采集和控制系统规划以及功率消耗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柴油机悬置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存在着振动和噪声较大的缺点,所以对其进行动态特征分析和隔振系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柴油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整柴油机悬置系统的结构支承参数可改变柴油机悬置系统的动态特性,降低汽车行驶的振动响应,因为既要使用软的悬置元件以达到良好的隔振效果.又要避免柴油机及其动力总成与周围零件发生干涉,所以在设计时悬置系统应尽量采用解耦形式布置。文章时当前柴油机悬置系统布置几种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从车辆动力学方面考虑,悬架系统应保持良好的平顺性。橡胶气囊隔振系统由空气弹簧、蓄能器和连接二者的管道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通过使用Matlab软件分析橡胶气囊隔振系统非线性数值模型,对悬架刚度、阻尼因子和传递率进行仿真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发现上述三个特性所反映的悬架性能与悬架部件的尺寸密切相关。通过仿真分析及试验结果对比,文章提出了一种隔振系统低频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金属弹簧电流变隔振器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洪涛  王娟  张少华 《汽车工程》2005,27(5):603-606
利用电流变液体(ERF)的可调阻尼特性,设计了一种金属弹簧电流变隔振器并阐述了它的工作原理,通过对简化力学模型的理论分析和隔振器试验研究,发现隔振系统的动特性对结构参数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系统弹簧刚度均小利于发挥电流变效应。  相似文献   

7.
车用电流变隔振器的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隔振技术的发展和各类典型隔振器的原理及应用,提出发动机隔振系统的研制和开发主要集中于改善其幅一频特性方面。着重阐述了电流变隔振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具体的试验测得评价隔振性能的两个参数——动刚度和响应滞后角。得出结论:电流变隔振器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利用“智能”的电流变液体,依靠外电场的控制及时、准确地调控液体的粘度。从而实现对系统阻尼系数的干预调节,适用于发动机的宽频带振动的隔离。  相似文献   

8.
MTU新型柴油机的电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TU新型柴油机采用了高度集成机体、分流式冷却系统、三层壁排气管以及新型的电控系统,其中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使柴油机的经济性得到了提高,排放得到了优化;而电子管理系统使柴油机的许多功能得以完善,整体性能得以提高。重点阐述三种新系列柴油机的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隔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新  林逸 《汽车工程》1999,21(3):151-157
本文建立了一种轿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及副车架系统的非线性力学模型,进行了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模拟计算,并得到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证实,对液压悬置和橡胶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具有优良的隔振特性,此外还对副车架在动力总成隔振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空调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改善和提高驾驶员及乘客的舒适性,汽车上装有通风、暖风和制冷装置组成的空调系统。汽车的空调系统有独立式结构和组合式结构2种,其中组合式结构在微型车和轿车及货车上使用较为普遍。组合式空调系统具有通风、取暖、制冷一体化的特点。它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液作为除霜、取暖的热源,利用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作为冷源。通风装置的作用是:由直流电动机驱动的风扇鼓动空气吹到驾驶室内,以实行车内外空气的交换;暖风装置的作用是提供热风,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高尔夫轿车用柴油机进行试验分析、测绘和试制样机的基础上,对高尔人柴油机从整机布置、燃烧室、主要结构参数、配气机构、活塞-连杆-曲杆系统和燃油喷射装置等方面进行了结构分析,认为其性能,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均达到先进水平,为车用柴油机的小型化,轻量化和高速化找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是较理想的经济型轿车用机。可供我国开发经济型轿车用柴油机作借鉴。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建立集散式柴油机试验系统的思想。设计的双层主从式集散式柴油机测量及控制系统J114包括一台集中级计算机汲四台分散级微机单元。使用者通过CRT屏幕,便可了解集散系统的全部信息。包括执行机构位置,柴油机的功率,油耗、爆发压力,排温等参数。还能将系统的全部信息,实时记录在磁盘上,其中包括大量的P-ψ图数据,通过该软件可方便地实现对执行机构的远程搬运和自动控制,实现多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采用跨径布置为45.8 m+(106.2+760+106.2) m+45.8 m的双塔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梁塔分离、梁台固结。主梁采用混合梁,宽31.6 m,主跨创新地采用分离式双钢箱+正交异性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轻型组合梁,并在跨中采用具有阻尼锁定功能的无轴力连接装置;边跨采用预应力普通混凝土边主梁;钢-混结合面设置在主梁主跨距桥塔20 m处。桥塔采用下塔柱内收的H形塔,桥塔基础采用整体式承台+大直径群桩基础。桥台创新地采用重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岩锚组合式地锚桥台。斜拉索采用标准抗拉强度为1 860 MPa的?7 mm平行钢丝索,桥塔每侧设24对斜拉索,边跨斜拉索12对锚固于梁上、12对锚固于地锚桥台上,在桥塔处设竖直0号斜拉索作为竖向支承。  相似文献   

14.
国外的商用车辆目前已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如柴油机的电子喷油系统,电子一气动换档装置,驱动防滑装置,防抱死制劝系统的自动空调系统,此外还在开发电子-一液压喷射装置,电子一气动制动系统,电控动力转向以及主动式悬架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新型的内装式电动电缆绞盘,这种电缆绞盘把驱动装置和减速机构装在电缆绞盘滚筒里面。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的电缆收放作业。  相似文献   

16.
中重型汽车组合式前桥;矿山大型汽车悬挂充气系统的改进;重型汽车变速器换档软轴操纵机构;一种前后宽中段窄式汽车车架;双轮电涡流缓行器。  相似文献   

17.
罗章波 《隧道建设》2022,42(4):688-694
为解决现有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动态轨距变化量大、轨道几何形位的保持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提出一种斜坡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采用静力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钢轨和支承块变形、支承块相对支承块槽的位移以及支承块和道床板的受力状态,研究弹性支承块短侧面的合理坡度; 基于模拟落轴试验,研究斜坡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部件刚度匹配问题。研究表明: 斜坡型弹性支承块对于控制轨道结构变形,改善支承块、橡胶套靴及道床板等轨道结构受力状态更加有利。建议在30 t轴重条件下,弹性支承块短侧面坡度取1∶5~1∶6,套靴刚度取200 kN/mm左右,块下垫板刚度取80 kN/mm左右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涡轮式定压增压柴油机普通存在着加速性能差的问题,针对某大型船舶,提出解决柴油机冒黑烟的一种新方法——加速时在排气管补充高压气体,就此进行补气系统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并进行实船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一、加热器:1、加热器的形式:目前各国大量使用的加热器大体可分为如下三种:红外线式加热器;热风循环式加热器;红外线热风组合式加热器。红外线式和红外线热风组合式加热器根据其热源的不同可分为液化石油气式、煤油式两种。从整体结构上看加热器又可分为图1、2的专用加热车和图3所示与沥青路面再生机械溶为一体的加热装置两种。  相似文献   

20.
挖掘机采用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液压系统较传统抗流量饱和的负载敏感系统(LUDV)可显著降低阀口工作压差,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柴油机转速及其扭矩输出,改善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但在动臂下降、回转制动工况时液压系统功率输出较小,柴油机工作于低负荷工况,尚有较大节油空间。为优化柴油机工作区域,进一步提高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挖掘机的整机经济性,提出基于柴油机万有特性分析的柴油机-液压泵功率匹配方案。通过对比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与LUDV系统的动臂工作特性和回转特性,明确动臂单动作、回转单动作时的功率范围,并依据柴油机万有特性曲线,分析2个系统在相应工况时柴油机的工作区域,指出对于泵阀复合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当动臂下降、回转制动时,柴油机输出功率远小于1 800 r·min-1所对应的额定功率。为改善此工况时柴油机的经济性,基于柴油机三缸工作模式和柴油机两缸工作模的万有特性曲线,确定功率匹配的控制策略,当挖掘机动臂举升时,柴油机全部气缸工作,动臂下降时,柴油机采用两缸工作模式;当以最大半径回转启动时,柴油机全部气缸工作;以最小半径回转启动时,柴油机采用三缸工作模式;回转制动阶段,柴油机工作于两缸模式。建立整机动力系统试验平台,进行动力性和经济性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的动力性的前提下,采用柴油机多个气缸停缸技术,动臂单动作举升过程中降低燃油消耗20%,在最大半径回转过程中,可降低燃油消耗40%,在最小半径回转过程中,燃油消耗降低20%,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