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普通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技术不同之处,讨论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应力应力损失计算方法、预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和预应力筋防护技术.指出预应力损失计算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翼板的非自由变形,其中钢梁对混凝土翼板的约束作用最为明显.回顾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并认为基于能量的计算方法更适合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后还介绍了国外预应力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某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时对腹板竖向预应力损失进行的实桥测试,对不同长度箱梁竖向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并与规范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改进建议,为同类桥梁今后的竖向预应力设计和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4.
5.
樊文林 《国外公路》1995,15(5):45-48
文中讨论了预应力和部分顾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讨论范围为:部分预应力比率从0 ̄1.0,混凝土强度从41 ̄69MPa。另外,还论述了预应力钢材的类型和强度对应力损失的影响。这里所建议的公式可用于实际设计,并可取代现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目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钢筋用量计算的各种方法,包括公路桥梁设计中常用的预应力度λ法,房屋建筑设计中常用的PPR法,名义拉应力控制裂缝宽度法和平衡荷载估算法等。展示了各种方法的计算特点,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机关性。  相似文献   

7.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近20~30 a得到广泛的使用,针对这种结构,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预应力综合效应的平面分析,以便合理地配置预应力筋来防止裂缝等病害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龙伟良 《中南公路工程》2011,(3):179-182,186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近20-30 a得到广泛的使用,针对这种结构,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预应力综合效应的平面分析,以便合理地配置预应力筋来防止裂缝等病害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陈成文  喻成亮  王永兴 《公路》2013,(1):144-148
以襄樊市汉江三桥南岸引桥为例,对超长预应力束的初应力、锚圈口摩阻损失、锚固回缩损失、有效预应力、持荷时间及超张拉荷载进行了测试,并通过相关的理论计算、对比分析,得到了准确的有效预应力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横向预应力对箱梁顶底板正应力的影响。该文定义了一个交互影响系数k,交互影响系数的意义为截面在有横向预应力时的正应力与无横向预应力时的正应力之比,以此来描述空间力学效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预应力损失机理,针对目前结构设计中影响纵向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优化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长束纵向预应力束为较短束,以减小预应力张拉过程中产生的摩阻损失,提高悬臂施工过程中箱粱根部的预应力储备,改善成桥后的应力状态,增强L/4截面混凝土的抗剪能力.为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粱桥的纵向预应力束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略论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低预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混凝土领域一种新的有很高开发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和预应力技术。反思全预应力、“高”预应力值部分预应力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发展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本文对低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并就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其有关问题等进行了探讨探讨,力图推动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的开发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预应力损失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应力损失估计不足是目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出现下挠、开裂等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简要对比中美几种规范并结合一座悬臂灌注施工的大跨度桥梁,对悬臂束和合龙束的预应力损失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和探讨,同时还进行预应力损失对桥梁挠度和应力状态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若预应力损失计算偏小,则会导致对桥梁内力和挠度计算的较大失真.  相似文献   

15.
用外加预应力加固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奥地利利用设置梁体内总预应力筋和梁外部预应力筋加固桥梁所有预应力筋的断面、线型、鞍型支承、锚锭情况,以及用外加预应力回固两座连续梁桥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桥梁工程应用预应力混凝土发展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桥梁工程应用预应力混凝土发展动向。部分预应力砼将成为加筋砼系列的主流,发展高效预应力钢筋砼,以及新材料(P.F.C)的广泛使用,将使桥梁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18.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现存预应力的检测是工程界非常关心的问题,目前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进行测试.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现有主要的现存预应力检测技术及研究现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高占武  郭常春 《公路》1996,(1):5-10
济表高速公路大沽河特大桥30m工形组合梁采用“早阶段阶段应力”即大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施加部分预应力后吊梁至存梁台座上,养生后再进行第二次张拉,这种工艺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还可以提高钢束的永存预应力。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1939年,Emperger首先认识到部分预应力的优点: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中附加预应力钢丝,可以改善梁的挠度和开裂性能。尽管预应力钢丝和普通钢筋的强度差异很大,但在极限条件下,钢筋和钢丝可以同时达到其相应的强度极限值。不过,现代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之所以能得到认可,在很大程度下应归功于Abeles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