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选取环烷酸铈溶液作为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FBC)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铈(Ce)元素按质量分数150 mg/kg的比例添加到纯柴油中,配制出 F150燃油。研究了铈基 FBC对柴油机排气烟度和颗粒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定转速25%,50%,75%和100%负荷下,燃用 F150燃油时的滤纸烟度相对于纯柴油分别降低了34.9%,44.2%,50.4%和30.2%。采用X‐射线能量色谱仪(EDS )对F150燃油颗粒物样品进行元素分析,Ce元素在颗粒物中的质量分数为1.2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 S )联用技术研究了铈基FBC对颗粒物中可溶性有机组分(SOF)的影响,同时运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铈基FBC添加剂对颗粒物中SOF含量以及炭烟氧化特性的影响。与纯柴油相比,F150颗粒物的SOF组分中各类烷烃和多环芳香烃的质量分数分别减小至40.2%和1.73%,有机酸酯的质量分数增大至51.6%。在热重试验中,F150颗粒物样品中SOF所占比重相对于柴油增加4.7%;F150燃油燃烧炭烟样品的起始燃烧温度降低,其燃烧炭烟峰值失重率所对应的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对柴油中添加微量的铁基燃油添加剂进行了试验,从颗粒物数量浓度和粒径的分布特性、排气烟度、颗粒物的氧化特性等方面研究了燃油添加剂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油添加剂能降低柴油机排气温度和排气烟度。加入添加剂后,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增加,峰值粒径也增加;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无明显变化;颗粒物总数量浓度增加,但添加剂浓度对颗粒数量浓度影响较小。添加剂使颗粒物中SOF含量增加,同时也使得微粒的氧化表观活化能和起燃温度都降低。  相似文献   

3.
热重法测量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可溶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重分析中不同升温速率对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和无定型碳的热反应温度区间的影响,提出了热重分析柴油机微粒中SOF的方法及条件。试验表明,该方法和测量条件可准确测定柴油机排气微粒中SOF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排气门关闭正时(EVCT)耦合点火正时(IT)对火花点火汽油直喷(GDI)发动机在5种不同工况下燃烧、性能和微粒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VCT的延迟导致燃烧持续期(CA5-CA90)延长和燃烧中心(CA50)延迟。而IT的提前可以提前CA50,缩短燃烧持续期。EVCT结合IT可有效改善发动机油耗和微粒排放,有效燃油消耗率(BSFC)可降低4.66%,微粒总数最多可减少95%。随着负荷或转速的增加,EVCT对微粒排放和燃料消耗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降低润滑油黏度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通过配制3款低黏度润滑油,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和整车燃油消耗试验对比了测试油0W20和参比油5W30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黏度润滑油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在试验车辆上的节油效果最高达1.28%;添加钼元素可以减少低黏化带来的抗磨性变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低黏度润滑油对汽油机经济性及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了测试油SN 0W20与参比油SM 5W30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黏度润滑油能降低整机的机械摩擦损失约3.4%~5.7%,全工况燃油消耗率降低1%~3.5%。使用低黏度SN 0W20润滑油进行耐久试验,耐久试验后发动机性能进行测试和润滑油理化指标与元素含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发动机耐久试验后各摩擦副磨损量较小,性能下降幅度在正常范围内,0W20黏度等级可满足发动机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二冲程发动机在一定转速范围内,在节流阀部分开度下,能有一个与四冲程发动机同样良好的油耗区。试验表明,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内的废气影响实际压缩比,因此,利用排气谐振效应及控制残余废气,在城市行驶工况下,在节流阀开度为20%时,其平均燃油消耗可达310g(kW.h);二冲种发动机和CVT的最佳配合及其他改进措施能使燃油消耗降低30%。  相似文献   

8.
郭和军  杜传进 《北京汽车》2005,(4):19-21,27
文中研究了燃油添加剂MMT对催化微粒捕集器(CDPF)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油添加剂MMT可以降低CDPF的再生温度.增加再生速率。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润滑的性能对汽车运行燃油经济性影响很大,表1~表3列出了改变发动机润滑油和齿轮油的粘度性质和减磨性能,汽车在不同行驶条件下可能取得的节油率(%)。  相似文献   

10.
陈燕 《实用汽车技术》2005,(6):i0018-i0019
为了判定发动机的热状态、计算进气空气的质量流量以及排气净化处理.需要能够连续准确地测量冷却水温度、进气温度、燃油温度.因此汽车上装有温度传感器,主要包括燃油温度传感器(FT),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ECT)和进气温度传感器(1AT)等。大多数燃油温度传感器(FT),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其测量方法也相同。  相似文献   

11.
重点研究Pt/Pd/Rh堇青石催化剂对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并在一台4100Q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催化转化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影响不大,但易受碳烟和SOF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燃油添加型催化剂(FBC)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了不添加和添加FBC的燃油对两套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进行性能及耐久试验。结果表明:FBC不会影响DPF对颗粒物质量及数量的过滤效率;FBC可以有效协助碳烟燃烧,将DPF平衡点温度从350℃降低到325℃,提高DPF的被动再生能力;FBC可以降低DPF的主动再生温度,将DPF上碳烟的起燃温度由600℃降低到450℃以下,提高DPF再生速率及再生效率,从而提升DPF的主动再生性能;FBC可延长DPF的再生周期,提高DOC+DPF系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台带有低压废气再循环(LP-EGR)系统的2.0 L自然吸气阿特金森(Atkinson)汽油机开展了不同废气再循环(EGR)率以及EGR与可变气门正时(VVT)耦合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LP-EGR可以抑制爆震,降低泵气损失,提高汽油机热效率,并减少NOx排放;在该发动机最高热效率点,设置27%的EGR率可使有效燃油消耗率改善7.4%;在中负荷工况点,随着EGR率的提高,燃烧稳定性逐渐变差,有效燃油消耗率先变好后变差;在外特性工况点,通入再循环废气导致充气效率下降,动力性下降。此外,研究发现,VVT与EGR对阿特金森汽油机燃油消耗率的影响存在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柴油机高喷油压力和燃油后喷技术的应用,润滑油受燃油稀释的问题愈发严重,同时温度对燃油黏度有显著影响,建立考虑温度和燃油稀释的黏度模型,对润滑油性能研究和柴油机摩擦副模拟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以柴油机用美孚15W-40润滑油为例,通过试验分别测定了未混入燃油的原15W-40润滑油和混入燃油体积分数为3%,6%,9%,12%,15%的15W-40润滑油在20~180℃之间的黏度变化。构建了考虑燃油体积分数的Vogel方程、Andrade方程及Reynolds方程,并比较了其拟合效果。构建了量纲一的稀释黏度比-温度方程,反映了燃油稀释在不同温度下对黏度的影响程度和规律。构建了基于润滑油温度和混合燃料体积分数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黏度模型。结果表明:Vogel方程对15W-40润滑油被稀释前后黏温曲线拟合效果最好;所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黏度模型对15W-40润滑油黏度预测值中90%的误差小于2%,整体误差不超过6%。  相似文献   

15.
微粒捕集器结合氧化催化器是被广泛采用的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本文中设计了一套燃油雾化喷射系统,可更好地协助氧化催化器工作,将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提升到微粒的起燃温度,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实现微粒捕集器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运转参数对火花点火发动机未燃HC排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转速、混合气浓度、点义提前角、节气门开度及润滑油温度对火花点火发动机排气未然HC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分析了运转因素对HC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发动机转速,燃用较稀混合气,适当推迟点火和提高润滑油温度均可降低发动机排气中未然HC浓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机分别燃用国Ⅲ柴油、纯F-T柴油和两者混合油共6种燃油时性能和排放特性。进行了外特性和稳态ESC与瞬态ETC排放试验,并对颗粒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SOF)和多环芳烃(PAHs)两种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F-T柴油比例的提高,发动机输出转矩增大,燃油经济性提高;而稳态和瞬态循环下,CO、NOx、颗粒物和颗粒物中的SOF和PAHs均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一.“泉爽牌三元清洗(养护)剂”所面对的市场 由于中国燃油油质差,燃油使用含锰抗爆剂MMT,部分地区使用乙醇汽油、润滑油使用含硫、磷抗氧剂,道路拥堵等原因,闭环电喷车行驶一段里程发动机废气控制系统工作就会不正常,目前中国在用闭环电喷车90%以上发动机工作不正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燃油喷射压力对混合气形成有直接影响,提高喷射压力可进一步降低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使用STAR-CD软件分别建立定容弹和发动机缸内喷雾计算模型,利用喷雾特性可视化试验进行喷雾模型有效性验证,其后分析了燃油喷射压力对喷雾贯穿距、索特平均直径等基本特性参数的影响,研究了燃油喷射压力对缸内混合气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燃油喷射压力可有效促进燃油的雾化蒸发,加快混合气形成,提高混合气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20.
废气再循环降低增压柴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废气再循环(EGR)系统降低CA498Z柴油机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EGR系统能显著降低发动机NOx的排放量,在高负荷时尤为明显;但高负荷时应用EGR系统会引起动力性下降、油耗上升、排气烟度增大;在发动机各工况点下选择最佳的EGR率,可在对发动机其它性能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显著地降低发动机的NOx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