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建立了路轨两用消防车轨道行驶的液压驱动系统模型,并针对液压驱动系统中存在的参数不确定和外界干扰等因素,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以线性最优全状态反馈模型为参考模型,设计了液压驱动系统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推导了自适应控制律及相应的收敛条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对于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较好地跟踪液压马达的期望转速,且算法简单,控制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将主动转向系统模型与2自由度整车模型相结合,组成被控对象模型。为提高具有非线性特性和不确定性的主动转向系统的自适应性能和鲁棒性能,采用基于线性RBF神经网络的模型逼近自适应控制方法,以横摆率和以横摆率与侧偏角变化率相组合为被控对象参数分别设计C1和C2两种自适应控制器,并对它们进行鲁棒性和稳定性分析。采用1阶参考模型和指令滤波器,对两种自适应控制器和考虑不确定性的H∞鲁棒控制器进行了多种非线性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器比H∞鲁棒控制器有更好的动态和静态跟随性能;而两种自适应控制器中,C2控制器又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3.
液压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提出了液压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策略 ,分析了系统模型及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控制策略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型参考的冷铣刨机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冷铣刨机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控制系统参考模型的获取、冷铣刨机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原理和控制器的结构及控制器的设计,并对这种控制器用于冷铣刨机作业进行了相关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满足冷铣刨机功率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车辆驱动桥对整车可靠性和工作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二次调节技术的车辆驱动桥模拟加载试验台。试验台采用四套二次元件并联于同一恒压网络,形成液压封闭式系统,最大加载功率为350 k W,加载的液压能直接回馈恒压网络,实现能量回收再利用;模拟加载系统的驱动单元和加载单元对称布置,最多可进行四轴加载;试验台测控系统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控制手段可靠。该试验台具有模拟车辆发动机不同工况点和车辆变速箱不同工作档位的功能,对试验台在不同档位下工作稳定性及功率回收率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能量回收加载系统具有良好的静、动态特性和转速、转矩调节功能,控制精度高,在高负载时功率回收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车辆轮胎动载荷对道路路面的影响,提高车辆的道路友好性,设计了以主动悬架为控制对象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该系统将模糊控制与常规PID控制有机融合,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实时对PID控制参数进行调节。建立5自由度主动悬架友好路面仿真模型,以C级路面谱为路面输入信号,道路友好性评价指标采用动载荷系数、动态载荷应力因子及95百分位4次幂和力,对主动自适应悬架系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的道路友好性明显优于被动悬架和单一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采用模糊PID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可显著降低车辆对路面的动态载荷,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最终达到提高公路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ESP的工作性能和控制品质不仅与传感器和ECU的控制逻辑有关,还与其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紧密相连。根据动态设计理论,拟定ESP液压系统动态特性评价指标,并以此对影响ESP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关键因素进行批处理仿真分析,在设计ESP液压系统时,应将液压元器件特征关键参数进行合理匹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建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物理、数学和仿真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和验证,寻找影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重度混合动力轿车为应用对象,根据模式切换过程中限力矩离合器的转矩和平顺性要求,设计了一种静压式限力矩离合器液压系统.建立了系统动态特性方程和基于Amesim平台的液压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不同离合器回位弹簧压缩量、蓄能器弹簧刚度及初始压缩量条件下的系统动态性能仿真.通过液压系统性能试验,验证了液压系统压力控制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越野汽车机械自动变速系统的特点和液力变矩器滑差与闭锁离合器的控制原理,设计了换挡、滑差和闭锁液压控制系统,并确定了滑差和闭锁控制区域。利用功率键合图法,建立了液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对原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点配置法对极点进行配置,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同时对闭锁、滑差过程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作者最新研究设计的一种新型先导式配流阀,使用该阀可以实现液压冲击器的压力反馈控制,即通过调节先导阀的调定压力,来控制液压系统的压力,从而达到无级调节液压冲击器冲击能的目的,对新代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计算机仿真研究,为进一步研制该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运动感觉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子正  陈言忠 《汽车工程》1996,18(4):223-229
本文提出三类感觉模拟的评价方法:主观评价,生理心理效应评价及计算机仿真评价,利用前庭系统模型,拟定了驾驶员运动感觉模拟逼真度的仿真评价方程式,并对汽车动态仿真器运动驱动算法进行了仿真评价。仿真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前庭系统模型在所用频率范围内具有可信的精度,用它评价运动感觉模拟逼真度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型商用车采用固定助力特性的液压转向系统(Hydraulic Power Steering,HPS)存在操纵稳定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旁通流量控制式电控液压转向系统(Electrical Controlled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ECHPS)。建立了该转向系统核心部件电液比例阀数学模型,设计了ECHPS系统的助力控制策略和助力特性曲线,为了消除被控系统受到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影响,采用神经网络与自适应动态面技术相结合的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控制器。通过理论与仿真分析证明了所设计的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面控制器不仅响应快、跟踪效果好、控制精度高,而且能够实现汽车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良好路感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设计盾构机综合模拟试验为背景,为完成对模拟试验台内土体加载,设计了组合式液压加载系统及其监控系统并对其测试。测试证明:组合式液压加载系统为试验土体进行加载,实现模拟不同埋深下的试验。进行分区控制和检测,减少复杂程度降低成本。采用软件进行检测,系统状态和数据实时显示,提高系统操作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为精准模拟传动系弹性及齿隙作用下电制动系统非线性机械负载,提出了自适应模糊滑模自抗扰的测功机控制算法。首先,针对一款前驱电动汽车,建立融合感应电机模型的车辆及台架机电一体化模型,引入典型正常制动和防抱死制动控制作为测试对象。其次,构建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台架系统未建模动态,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测功机实时模拟高度非线性机械负载。最后,开展了制动控制策略台架测试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精确模拟电制动系统动态负载,有效提高制动控制算法台架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6.
汽油机点火提前角控制方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目前汽油机点火系统的常用控制方式及其优劣,提出将计算机开环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相结合以解决自适应控制方式动态特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设备的液压转向系统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动态负荷传感型柱塞泵和负荷传感型优先阀的控制特性及整个液压系统的在线检测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液压系统在线检测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液压系统的技术状况,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车速控制系统自适应油门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非线性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及简化模型基础上,采用一种简化非线件模型设计自适应油门控制器,并应用李亚谱诺夫理论证明了传动系统存在动态过程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基于简化线性和非线性模燃的自适应控制器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后者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试验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基于非线性模型的自适应控制器可以通过自适应调节减小参数不确定造成的干扰,当传动系统存在动态过程时可以保证车速跟踪误差有界。  相似文献   

19.
电喷汽油机进气歧管的CAD/CFD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元默  帅石金  王建昕 《汽车工程》2002,24(4):314-317,321
电喷汽油机的进气系统对整个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进气歧管的尺寸和结构形状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文中用CAD/CFD对EQ49li电喷汽油机的进气歧管进行优化设计,并用试验对计算机模型进行验证,整个设计过程表明,所用CAD/CFD优化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静液压储能传动汽车的特点,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对发动机怠速控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个用于发动机怠速控制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器。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应用于发动机怠速控制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快的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