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介绍了九龙山隧道K69+130掌子面溶洞发育情况,对隧道溶洞施工中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技术及措施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隧道溶洞整治处理方案及溶洞处理控制要点,并通过后期跟踪监测,验证了本方案掌子面溶洞处理方案的可行性,提高了隧道掌子面溶洞施工的速度和质量,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损失,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桥址所在地区的溶洞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溶洞采取不同的桩基作业方法,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浅谈桩基础溶洞处理施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结合广州市永泰跨线桥工程的施工实践,论述了桩基础溶洞根据溶洞深度、层次和填充物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溶洞处理施工方法,并提出了钻进方法的选择和防止漏浆、塌孔、卡钻、斜钻等技术措施,施工效果检验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隧道与溶洞相交时支护背后回填层厚度如何选取的问题,对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的部分岩溶隧道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中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计算了拱顶、拱腰、侧墙等位置存在不同跨度的相交溶洞时,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及安全性,最终确立了不同工况下的初期支护背后回填层的厚度参数,为溶洞与隧道相交时支护背后回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现场应用实际表明,溶洞与隧道相交时以荷载结构法确定的回填层厚度参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地铁隧道穿越岩溶区存在的地基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增量加载法在给定屈服准则下,给出了下伏溶洞不同顶板厚度、跨度、溶洞充填物、单个溶洞和串珠型溶洞分布下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探究了岩溶地基承载力规律及其破坏模式,对隧道地基加固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随着顶板厚度的增加和跨度的减小,地基承载力增加;在破坏形式上,塑性区贯通形式包括同时从隧洞底部和溶洞顶部向中间发展在顶板中贯通和从隧洞底部开始向下发展在溶洞顶部贯通两种;溶洞的充填物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很小;对于串珠型溶洞下地基承载力受下伏第一个溶洞各项参数影响。  相似文献   

6.
石城祥 《交通标准化》2013,(19):116-118
鉴于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困难的情况,结合具体实例,对岩溶地质钻孔灌浆桩施工技术、钻孔过程中出现溶洞的处理方法及坍孔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首先在前期勘测中要明确溶洞的地质情况,然后以不同溶洞的发育情况为依据,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合理预测和有效控制,将损失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道桥建设企业应该对我国的地质特点和道桥建设实际,加强高速公路道桥溶洞地基施工的技术的应用,整体提升高速公路道桥在溶洞的施工质量。对高速公路道桥溶洞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述,划分了高速公路道桥溶洞地基处理技术的种类,说明了各种技术在高速公路道桥溶洞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范围,提供了技术处理各种高速公路道桥溶洞地基的要点,希望能够为提高溶洞型地区高速公路道桥地基处理工作起到总结和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高速公路道桥溶洞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述,划分了高速公路道桥溶洞地基处理技术的种类,说明了各种技术在高速公路道桥溶洞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范围,提供了技术处理各种高速公路道桥溶洞地基的要点,希望能够为提高溶洞型地区高速公路道桥地基处理工作起到总结和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岩溶是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极易因不同位置、不同规模的溶洞而影响隧道整体稳定性,导致隧道支护结构开裂、渗漏水等病害。为深入研究岩溶的超前探测技术及其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合丁家湾隧道的工程实例,全面分析其工程特性,利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溶洞情况进行精准探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工况下溶洞对隧道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岩溶隧道灾害处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二维弹塑性分析研究了隧道底部不同大小、不同距离的溶洞分布对隧道围岩周边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底部溶洞对隧道顶、底边界的竖向位移有明显的影响,而对其水平位移无影响;对隧道侧壁的围岩的沿水平和竖向变形均有明显的影响;对应力集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隧道侧墙墙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