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比较,论述了在施工中使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应用日益广泛的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应用概况,并根据几个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方面成功的设计及施工实例,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方面应用的广阔前景。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有关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设计施工规程、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生产工艺及我们有关无粘结预应力砼梁斜截面抗剪和抗疲劳方面的科研成果,希望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使这项新技术在我国得到进一步推广,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无粘结PPC(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问题。分析影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原因,介绍国内外无粘结PPC结构的耐久性试验,提出了无粘结PPC低高度箱梁防腐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静载强度、裂缝、挠度、疲劳强度等结构行为,从技术的角度讨论了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可行性,以促进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较为完善的理论分析和模拟试算,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初步设计时,收缩徐变引起的无粘结筋中的预应力损失简化计算公式,它可减少大量的繁杂计算工作,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静载强度、裂缝、挠度、疲劳强度等结构行为 ,从技术的角度讨论了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可行性 ,以促进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这种结构应力桥梁工程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的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 ,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的规定的不足 ,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 ,提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实用简化计算方法 ,补充了《规程》的不足 ,拓宽了《规程》中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的现状。对当前应用较多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梁极限弯矩的多种求解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将在桥梁工程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3片16mm足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为试验对,对其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测试,在试验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中无粘结力筋的应力增量公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简介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就是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配置一定量的无粘结预应力钢筋,代替传统的预应力钢筋。所谓的无粘结预应力,就是将预应力钢筋(或钢丝束)在使用之前,在其表面均匀涂布一层润滑防腐材料,再用聚乙烯材料包裹,使之在浇注混凝土后,二者可以自由滑动。施工时在浇注混凝土前,  相似文献   

13.
无粘结预应混凝土结构已成为一种现代先进的结构型式,可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多层工业厂房、桥梁工程等,本刊1997年第1期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进行了专文介绍。本文给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应力计算公式,供读产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工艺,其原理是通过预应力筋的防腐润滑油等涂层与混凝土无粘结,并与混凝土之间存在永久性的滑动特性。尽管与有粘结相比,无粘结具有施工工艺简便、摩擦系数小等优点,但其与混凝土间存在永久性滑动的特性,导致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或板的结构性能不能像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那样尽如人意和直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施工方便,性能良好的新型结构。本文根据后张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矮箱梁研究课题,总结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原则和截面配筋方法及关键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1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弹塑性理论,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数值分析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结构的材料非线性,并考虑了材料的强化作用和混凝土裂缝等因素。根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性,考虑无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系统,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全过程仿真计算,从而达到考察结构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锦华 《湖南交通科技》2004,30(3):81-82,98
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原理、施工工艺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耀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1,14(B09):104-105,110
通过无粘结预应力和超长混凝土结构两项技术在北京铁路局科研调度楼中的应用,介绍了梁、板无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要点及施工技术,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预应力在工程上越来越多的使用.与预应力有关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我所施工的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航站楼工程总建筑面积54499.45m^2,主体为二层预应力框架结构.由于部分框架梁跨度较大.且结构平面超长.为控制框架梁挠度与裂缝,减小框架梁截面,部分大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部分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其中梁内有粘结预应力筋为三段抛物线布置。  相似文献   

20.
通过2榀2种类型(梁和柱均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和仅梁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模型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其破坏形态、延性、强度、刚度及能量耗散能力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能量主要由框架的非预应力构件承担,而且主要集中在框架柱上;对于梁和柱均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框架,能量大部分集中于框架的中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