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通风除尘管道系统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水平管道容易积尘堵塞。虽然各种资料都介绍了不同性质粉尘在水平管道中所需要的最低输送风速,但同时都强调了尽量避免水平布置。事实也是这样,即使水平管道按资料所介绍的输送风速设计,仍有可能积尘。但设计中总难免要有水平部分,因此还要采取一些对策,如预留清扫孔,定期清扫管道;或者在水平集合管的下部设螺旋输送机自动清理积灰;最常用的是在同一水平面的两点之间架设“人”字形管道以避免水平布置。所有这些对策都增加了  相似文献   

2.
吉林市跨松花江管道桥为输送化工原料的管道而架设。松花江为通航且冬季封江的河流,因此要求设计的管道桥结构要轻巧、可靠、又要具有较大的跨度,并且桥墩又能抵抗各个方向较大冰压力的影响。介绍通过采用倒三角形截面钢管桁架梁及沿圆形承台周边布置钻孔桩的桩基础的办法处理这类桥梁设计的一个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3.
地铁列车底部吹扫除尘系统是地铁车辆段大型设备之一,该系统设计为室内半封闭式,待吹扫列车以3 km/h的车速通过吹扫区进行吹扫除尘。吹扫区分为机械自动吹扫区和人工辅助吹扫区。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清扫列车底部设备上的粉尘积垢时。为了防止粉尘扩散,污染周围环境,配置一套除尘装置,净化后的空气经风机向室外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静电除尘器是一种干式除尘装置,其严重缺点是存在着粉尘二次飞扬问题;文氏管除尘器是一种湿式除尘装置,虽然不存在二次扬尘问题,但又有对于超微域粉尘去除效率不高的严重缺点。那么,能不能把静电除尘和文氏管除尘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呢?就是在这种设想的基础上,法国LAB公司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在70年代研制成功了把静电除尘和文氏管除尘结合在一起的“静电文氏管动态除尘装置”,简称EDV除尘装置。静电文氏管动态除尘的优点是既能高效去除超微域粉尘,同时又不会引起二次扬尘。静电文氏管动态除尘装置的工作过程见下图。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Q5810型小车吊链式连接抛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该抛丸机抛丸室、供丸系统、悬挂输送系统、抛丸器、除尘系统、电控系统等各组成部分的特点。使用表明,该抛丸机能满足摇枕、侧架表面清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车辆段电焊车间Ⅰ、Ⅱ组通风除尘装置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测定作业点的电焊烟尘浓度、车间MnO2浓度、台面控制风速、罩口风速、车间内通风装置的噪声及通风系统排出口的风量。结果该装置排毒降尘效果明显,但电焊烟尘浓度大部分测点仍未达标。结论Ⅰ组通风系统仍需进一步改进设计,提高除尘达标率。Ⅱ组通风系统设计不甚合理,管道、罩口密闭不严,风量损失过大,风机除尘效率太低。  相似文献   

7.
一、测定内容 1.电焊排烟除尘机组的除尘效率。 2.使用机组前后施焊环境(包括面罩内外)的粉尘浓度。 3.施焊环境氮氧化物及锰的浓度。二、测定方法及主要测试仪器 1.除尘效率的测定:在除尘器出入水平管段各设一采尘样点。用JSC-1型粉尘采样仪(一机部六设计院实验工厂)进行外部采样,遵循等速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通风除尘技术,劳动卫生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由于粉尘的种类很多,以及各种测定方法有不同的粉尘测量范围。故在进行粒度分布测定时要选择适宜的方法。现将我们用四种方法测定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钢铁工业排放出来的粉尘,70%以上都具有磁性。此外,机械工业、金属加工工业、机车制造工业,车辆制造工业、轮箍制造工业等排放出来的粉尘,磁性尘的比重也与此类似。所以,美国、日本等都在进行磁力除尘新方法的研究。它的除尘机理是;当含尘气流通过由永久磁铁或电磁铁产生的磁场时,其中的磁性尘就沿磁力线排列,形成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铁路空调客车主要车型通风管道的特点,研制通风管道智能化清扫消毒成套设备.设备由定量采样机器人、多功能清洁机器人、捕尘器、多功能半软轴和操作平台组成,具有定量采样、检测、清扫、捕尘、消毒、监控、数据存储等功能.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机器人能够在通风管道内自由行走,单方向走行距离30m,最快移动速度10 m· min-1;积尘采样面积为25 cm2;清扫毛刷的扭矩为3.4N·m,清扫角度达90°;捕尘器最大风量为4000m3 ·h-1,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0.1mg·m-3,噪声小于85 dB (A).通风管道现场清洗试验结果表明:平均除尘效果达到94.6%;细菌杀灭率为99.99%,霉菌杀灭率为99.95%.该设备满足旅客列车空调通风系统清扫消毒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FLUENT欧拉双流体模型,对兰新铁路沿线既有挡风墙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挡风墙背风侧的流场分布特点以及积沙情况。结果表明:挡风墙背风侧风速廓线变化规律呈指数增长趋势,在0.5 m至挡风墙自身高度区间内变化较为复杂,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挡风墙背风侧近地表气流速度反向增大后沿着初始速度的方向减小为0且继续增大至初始速度大小,风速最大值增加的幅度保持在50%左右,风速越大,气流的削弱作用越明显;当初始气流速度为较小时,线路上积沙较少,沙粒多数堆积在挡风墙背风侧墙角处;随着风速的增加,单位时间内通过挡风墙的沙粒增多,由于过流断面减小,气流扩散,更多沙粒沉积在线路上;在强风地区,布设挡风墙时应考察线路上风向的地表情况,沙源比较丰富时应采用工程治沙措施来减小风沙流密度,达到防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涵洞作为沙漠地区道路工程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保障道路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沙漠地区道路涵洞较易发生风沙灾害,故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对不同来流风速大小和不同来流方向下涵洞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风速、不同来流方向下的涵洞周围积沙特征,并总结相关结论。研究结果和结论:对比不同来流方向下的涵洞流场特征,得出来流与涵洞夹角为20°时涵洞对洞前洞后流场影响最大,洞前有大面积增速区,洞后速度下降最为迅速。对比不同来流大小及方向下的涵洞周围积沙特征,可知随来流风速增大涵洞前积沙先增大后减少;洞腔内部随风速增大积沙会有所增多;洞后积沙随风速增大会明显增加。同一风速下夹角增大洞前积沙明显增多,且夹角越大洞前积沙横移越明显;洞后积沙随夹角增大会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现场实验观测从理论上分析当地起沙风速发生的时间和频率、分析风速和沙通量的关系,风速和风蚀的关系,找出最经济、最快速恢复当地生态的最佳途径。方法建立实验基地,现场使用气象风沙温度监测系统不间断收集8804组数据,然后分析数据,找出规律。结果空气温度比土壤温度变化剧烈,土壤深度越大,温度变化越平缓。毛乌素沙地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北风,冬季风速大多为1m/s和2m/s,此风速不会起沙,在试验地冬季的最小起沙风速为4.6m/s。结论防治沙害的主要措施应为降低地表的风速,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少风沙流的形成,在毛乌素沙地植被治沙是防止风蚀和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的各项措施中最经济、最有效、最持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喷凝土为新奥法重要支撑组件之一,传统喷凝土施工多采用干式喷凝土工法。干式喷凝土施工时会造成大量的粉尘,影响隧道内空气质量和施工人员健康,且喷浆机吐出量小,施工速度慢。湿式喷凝土施工时无粉尘弥漫的状况,加上配合机械臂,不但节省人力,而且吐出量大,大幅改善喷凝土施工速率。本文就湿式喷凝土工法施工中速凝剂的应用情形进行探讨,认为采用湿式喷凝土工法时,应努力推广采用水泥系速凝剂及粉状速凝剂送料机。  相似文献   

15.
为在隧道内施工的机械作业司机免受粉尘、爆破烟尘及柴油机废气的污染,利用机械自备电源,正压送风,采用新材料三级过滤和净化液洁治方式,研制成功司机个人防护呼吸器。该呼吸器对司机吸入空气中的烟尘、粉尘清除率大于92%,氮氧化物清除率接近30%。  相似文献   

16.
以西成(西安—成都)高速铁路沿线立柱式太阳能电池板支架立柱的布设为背景,通过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研究其抗风性能。为避免结构共振,须获得高速列车脉动风压的振动特性,通过刚性模型测力试验获取了结构最不利风偏角,试验结果可作为调整结构布设方向的依据。铁路沿线结构抗风设计须考虑自然风荷载和列车脉动风荷载的综合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验算铁路沿线结构抗风安全性的方法:基于数值计算得到结构受列车风荷载作用下的极限风压,以此反算结构所受极限风荷载,并利用风洞试验及有限元计算方法计算结构应力。  相似文献   

17.
在对砂再生除尘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管路及除尘器进行了以管道裁弯取直、密闭扬尘点、更新除尘器为主的改造,取得了明显效果,车间空气及大气排放粉尘浓度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春运旅客列车车厢环境空气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春运期间不同类别旅客列车车厢环境空气质量差异。方法抽样调查车厢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细菌总数指标,按列车状态、座别、超员情况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总数、二氧化碳指标多数超出标准,温度指标多数低于标准,相对湿度、风速指标大多数符合标准,一氧化碳指标全部符合标准。结论春运旅客列车车厢环境空气质量较差,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清晰掌握动车组在极端温度和恶劣风环境下设备舱内沙尘的流向情况,采用列车空气动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恶劣风环境和高温条件下动车组设备舱内流场进行研究。通过对动车组设备舱内压力场和速度场流向的分析比较,获取了动车组在不同车速和不同风速下,其设备舱内流场变化情况,以及底部开孔对设备舱内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