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城市道路路段的通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尤其是针对于城市地铁占道施工地区的路段,通过对地铁施工作业现场路段的影响参数的记录和标定,使用VISSIM软件来对该区域路段进行建模和计算,尤其是单向三车道封闭内侧二车道的施工路段,且定量分析了占道施工作业区的各影响因素对该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其中由于地铁施工区的车辆限速和限流,导致该路段车辆通行能力波动起伏十分大,通过限制大型车辆通过的比例并采用模型进行计算,得到B站的道路通行能力,路段通行能力折减比为70. 4%,表明该处地铁占道施工会造成该通行能力的较大下降。  相似文献   

2.
车道利用率反映的是单一方向路段交通量在不同车道上的分布情况,它影响交通流的稳定性,是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流量条件下车道利用率的不确定性和现场数据采集困难等特点,应用车辆跟驰、车道变换等微观交通流仿真模型在一体化仿真环境下进行模拟研究,得到双车道和三车道路段流量换道次数以及流量车道利用率关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路段保通车期间,需保证道路交通组织作业安全和通行安全。以柳南改扩建施工路段为背景,为保证路段通行区和作业区合理分配,研究保通车道路断面优化布置。实测5种车道宽度路段的交通流,通过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横向偏移分布研究车道断面布置;通过车速分布和驾驶人员行车心率研究内侧车道侧向宽度布置。此外,利用配对t检验验证交通流数据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为保证组织交通安全运行,改扩建施工区保通车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25 m,侧向宽度不宜小于0.5 m;车道宽度造成交通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依据《HCM(2000)》中典型高速公路路段速度-流率-密度曲线,定义并计算了美国高速公路自由流速度、自由流临界流率、自由流临界流率密度、自由流临界流率车头时距(间距)、临界密度、临界密度流率、临界速度、临界密度车头时距(间距)等交通流参数;详细分析上述交通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自由流速度FFS(或者设计速度)级差不宜大于10km/h,高速公路自由流临界流率v0与自由流速度FFS成反比关系,流率大于自由流临界流率时流率影响FFS且FFS越高影响越大,以及流率接近通行能力时行驶速度、跟车距离、流率都将趋于一个相对稳定、恒值而与公路几何线形指标高低关联性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利用可变车道增加交通高峰和紧急疏散时道路的通行能力,提出了动态车道反转的技术框架,以实现车道方向快速反转以适应动态交通流变化。建立了动态可变车道交通通行能力分析模型,分析了路段、交叉口和路网的通行能力。提出了整数线性规划和双层规划模型,以最大限度地通过可变车道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采用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和主动式的可变车道管理策略,将使路网通行效率提高72%;采用双层规划模型模拟道路网络更能反映实际的交通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6.
影响交织区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交通流量、交织流量比、自由流速度、交织区长度、交织区内车道数和交织构型等。选取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吕小寨立交-朱宏路立交之间交织区为调查对象,开展道路条件和交通流运行状况调查。运用调查数据对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10)交织区交织速度和非交织速度预测模型进行修正,重新标定相关参数。基于该速度预测修正模型,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交织区运行分析计算工具,定量分析影响因素对交织区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驾驶行为特性对道路宏观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但在2010年版《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10)中,驾驶人总体特征修正系数取值在通常情况下建议为1 ,并未给出具体解释以及进一步量化.为了进一步细化研究不同驾驶员行为特性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将驾驶员类型分为冒险型、一般型和保守型3种,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 5 .3构建基本路段和交织区仿真场景,提出以仿真实验为基础的通行能力影响量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限速为80 km /h的城市快速路上,自由换道行为可以提升道路设施空间利用率,提高交通流由自由运行状态向稳定运行状态的转变速度,而对道路通行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跟驰行为与强制换道行为对道路通行能力有显著影响.提出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分析的修正系数,对应冒险型、一般型、保守型驾驶员分别为1 .04 ,1 .03 ,0 .86 ;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的修正系数;在交织比为0 .1~0 .4的情况下,3类驾驶员对应的值有所差异,进一步细化了HCM2010中驾驶员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8.
分析曲线路段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将交通流比拟成流体流,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基于车辆的平均密度、平均速度及速度参数,求出车辆在曲线路段的粘性阻力,建立车辆在曲线路段的交通粘性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孙艳霞  周荣贵 《公路》2007,(7):109-112
自由流速度是分析通行能力的基础。用仿真的方法对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必须建立各因素对自由流速度产生影响的仿真模型。首先利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实测数据对自由流速度模型进行了标定,然后通过仿真程序对这些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仿真模型的运行结果与实测数据相比,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将路段和交叉口综合考虑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新概念--等效通行能力,并简单说明了其概念和调查方法.结合上海市多条城市道路的调查数据,就等效通行能力分析中交通流模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得到选用Underwood模型较优的结果,并在理论上给出了相关道路的等效通行能力和自由流车速.  相似文献   

11.
唐智  李细伟 《公路》2012,(5):279-281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标准及国外研究成果,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八车道及八车道以上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我国标准中通行能力以设计速度为标准,美国HCM中是以自由流速度为标准.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以自由流速度为标准的通行能力比以设计速度为标准的通行能力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设置路内泊位是解决停车供需不平衡问题的1种重要的措施。然而,不合理的路内泊位设置不仅无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还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交通问题。为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探究路内停车泊位供求关系以及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构建了1个包括跟驰模型、换道模型和停靠模型的单向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跟驰模型中,通过为停车路段和非停车路段设置不同的慢化概率,探究机动车正常行驶和巡游停靠过程的差异性。在停靠模型中,通过设置停车机动持续时间,解析路内停车便利性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中正常行驶车辆和巡游停靠车辆的运行规则分别进行了标定,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与现有模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53.74%~75.71%,能更真实地反应路内停车过程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随着交通流密度的增加,本文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指标可以降低16.39%~52.85%,可以避免过高估计路内泊位对路段通行能力的负面影响,是现有研究的重要补充。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分别探究了停车需求、便利性和供给能力变化情景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特...  相似文献   

13.
在对南昌市城区主干道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调查的基础上,通过 Vissim 仿真模拟得到大量交通流数据,从港湾式站台设置的长度、站台乘客等待数量、路段车道数、路段车辆的平均速度、站台停止车辆数、以及进出口平均延误时间6个方面建立神经网络分析模型,以路段平均延误车辆/路段实际通行能力作为通行能力的影响折减,运用 Matlab 软件编程求得变量因素与输出影响的连接强度权值 W 与偏置值 B ,为港湾式公交站对路段通行能力影响提供了定量化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计算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的路段通行能力,在介绍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移动瓶颈理论对路段通行能力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然后构建了设置间歇式公交专用道前后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对比了公式计算与模型模拟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行能力随公交车运营车速的降低而下降;只有当发车间隔大于集结流的集结消散时间时,公交车的发车间隔才会影响路段的通行能力,此时通行能力随发车间隔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流速度是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文章通过充分分析河北,河南的观测数据,确定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对自由流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全面正确地了解快速路设计在不同间距出入口组合设置条件下,在不同的交通流量下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厦门市仙岳路的运行状况分析,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及问题所在,对快速路设计中要重点做好的出入口位置、间距、组合形式及交通影响分析等进行研究探讨,并通过VISSIM仿真模拟不同间距出入口在不同交通流量下的运行速度。结果表明:交通流量的大小比出入口间距组合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更大;快速路出入口间距设置对主线通行能力的影响与相交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及通行能力密切相关;出入口加减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的设置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路段车辆交织行为对道路路段通行能力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的道路交通条件下,进行车道功能置换设计可减少车辆交织行为,有助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借鉴国内外对快速路交织区研究的成果,在分析城市道路路段车辆交织行为的基础上,运用微观仿真软件 Vissim 对各种道路交通条件下车辆交织行为进行仿真分析,以路段平均行程车速为评价指标,得到了车道功能置换设计方法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当前城市道路资源紧张、交通拥堵日益加剧的问题,在阐述国内外潮汐车道应用现状基础上,针对北京市潮汐交通现象明显的立汤路和朝阳路,进行了高峰时段交通调查,分析了潮汐车道交通流特性,论证了设置潮汐车道的可行性。根据路段现状设施、交通流量和流向特征,提出了潮汐车道设置方案,并采用Vissim仿真方法,对潮汐车道设置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汐车道对提高路段主要交通流向通行能力和降低延误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次要交通流向通行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标准有影响的既有道路适应性、项目功能定位、公路等级与拟定设计速度、车道数测算、交通运行状况、连接路段情况等6个方面展开讨论,以云南省昭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项目依托,全面分析各不同影响因素对技术标准的影响。分析研究得出:现有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已接近五级,交通流属拥堵状态;改扩建后的通行能力满足现有及未来通行需求;同时结合项目前后路段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并考虑沿线地形条件,道路技术标准采用值也不宜过高;最后经综合分析得到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使城市道路更好地满足宜居城市关于交通便捷有序、城市景观优美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横断面布置可以缓解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形成节能环保型交通出行方式。针对于此,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及道路红线宽度方面进行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标准研究:以机动车道一条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计算得出不同等级、不同车道的通行能力标准;以规范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为基准,综合设施所处地位和服务水平,确定出不同等级、不同横断面下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标准;综合考虑交通流运行、交通安全、道路绿化等影响因素,确定出不同等级、不同断面形式下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从通行能力标准和最小红线宽度两方面为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提供了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